APP下载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沟通重要性探究

2022-05-15黄润弟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理沟通初中阶段德育工作

黄润弟

摘 要:风华正茂的初中生正处于非常重要的青春期,这一时期也是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可塑性最强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与其接触最为频繁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护航人。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展开有效沟通,解决学生德育方面的问题,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本文从初中班主任视角出发,对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简要阐述了德育工作中心理沟通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心理沟通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阶段;班主任;心理沟通;德育工作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日益提升,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们心中。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变化,与学生展开平等的沟通,搭建牢固的心理沟通桥梁,从而不断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问题

在当前阶段的家庭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比较高,其在家庭氛围中享受着来自于家人方方面面的关爱,导致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不懂得与人分享,甚至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为人处世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另外,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持续有新鲜事物涌现出来,学生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十三至十五岁的学生对陌生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缺乏良好的判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心理障碍问题。而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掌握学生真实的想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并走出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向上的班风

大部分初中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经历发现,当班级管理遇到问题时,无论是学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出现分歧,或者是学生做出不当行为,都会对班级管理的有序推进造成一定阻碍,甚至会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巨大的困境。针对此,为了提高班级的和谐度,班主任在推进德育工作时,应当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与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沟通,教会学生善于换位思考,使其真正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谦让与尊重,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沟通的现状

首先,对于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抗压能力比较薄弱,非常容易受到来自于成绩、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对其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十分不利,很有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次,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很有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造成严重的情绪波动,不仅对学生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还会影响到其周围学生的安全。最后,从当前阶段的初中德育工作来看,有些班主任尚未意识到心理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心理沟通的作用来辅助德育工作,导致德育工作的价值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心理沟通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以身作则原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初中生的在校生活中,班主任无疑是与其接触时间最长的对象,其每天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思想与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坚持身体力行,想方设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阳光、乐观、健康的心态,用自己身上的“阳光”对学生进行感化,成为一个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榜样,为心理沟通、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更上一个台阶,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与此同时,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能,在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做好相关工作,与各科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德育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生活、班级氛围,促进师生关系能够朝着民主化、和谐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从学生心理出发,对其心理、行为进行全面了解,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信任,不断提高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实效性,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与理解,为德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创新心理沟通方式,建立积极的双向沟通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德育工作更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班主任要摒弃以往“说教”的模式,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断创新心理沟通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创新:

首先,结合当下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围绕班会主题,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尽情地表达出来,通过师生的高效沟通,将相关的心理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共鸣。

其次,教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并积极引入到心理沟通工作中,以多媒体等技术为载体,构建相关的情境,实现抽象知识的可视化,利用真实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积极的思考,增强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例如,围绕“拥抱亲情”这一主题,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家人生活的视频片段,构建真实的情境,视频观看完成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与学生从心理层面展开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创新心理沟通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亲情的无私,增强学生感恩意识,强化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积极启发学生思考,规范学生思想行为

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后,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在班主任、家长的管教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反抗情绪,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因此,在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中,班主任切不可采取强制性手段,要善于从不同的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启发,对学生行为加以有效地引导与规范。

例如,在每个班级中,不可避免会有性格孤僻的学生,班主任要积极寻找沟通渠道,主动与这类学生家长展开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深入探究学生性格的成因,做到对症下药。通常情况下,学生之所以会性格孤僻,大多数都与原生家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往往是缺少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导致学生很难快速地融入到班集体中,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与感受爱。对此,班主任可以主动邀请这类学生去操场散步,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讲解自我封闭的危害,使其逐渐意识到长期自我封闭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以及学习,父母与班主任也会担心自己。通过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慢慢地愿意积极配合班主任,努力改变自己的孤僻性格。有了学生的主观配合,其性格逐渐会变得越来越开朗,慢慢敞开自己的心扉,学会帮助他人、表达爱。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了良好的教育纠正效果。

(四)了解学生真正需求,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心理学指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處于由孩童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期,从生理、心理层面来看,还没有达到成人的标准,但是从审美能力、道德感等方面来看,正值初具雏形阶段,而且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自我意识。而且,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有限,在生活与学习中缺乏明确的目标。针对此,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需求,以及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沟通方式,还有学习与成长中的诉求等,并站到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学生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例如,当学生步入初中阶段后,课程难度与深度比小学更高,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呈现出下滑趋势,容易产生焦躁情绪,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针对此,班主任可以站到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原因多是因为学习竞争压力大、课业压力大、沟通能力薄弱以及家长期望高等,才会产生严重的焦躁不安情绪。针对不同的原因,班主任要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如果学生道德问题较为严重,班主任可以求助心理教师的帮助,确保第一时间干预学生不良思想与心理。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德育教育问题备受关注,尤其是心理沟通工作,对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产生着促进作用。为了做好心理沟通工作,初中班主任要身体力行,创新心理沟通方式,积极启发学生思考,了解学生真正需求,与学生展开良好的沟通,不断强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龙晓红.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沟通的价值及途径[C].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1:1423-1424.

[2]胡国平.心灵沟通的引领者——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20,9(19):66-67.

[3]李艳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华少年,2020(08):286,288.

猜你喜欢

心理沟通初中阶段德育工作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注重心理沟通提高德育实效探究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策略研究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