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开发与教育运用研究

2022-05-15李少婷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资源开发

李少婷

摘 要:本文写作目的是探讨如何充分开发陈垣故居历史文化资源并进一步转化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资源,使之广泛运用在历史教学当中,以增强中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开发陈垣故居历史文化资源并进行转化。

关键词:陈垣故居;资源开发;教育运用

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位于棠下镇石头村的陈垣故居作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处于运营状态,但参观人数有限,运营单位对文物深层内涵挖掘缺乏,使故居呈现未得到充分开发的现状。

作者进一步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分析发现关于陈垣故居的资料稀缺。具体数据为:百度景点笔记4篇,美团景点评价0篇,高德地图评价0篇,百度贴吧帖子1个,知乎问题2个,豆瓣发布0个。而陈垣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作者认为陈垣故居对比于陈垣的学术著作而言并没有得到世人的充分重视,而对比于四大家当中的其他三位的故居,陈垣故居更是缺乏被了解。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故居未得到充分开发,作者认为:陈垣故居所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于游客参观量少,网络热度不足,文献资料有限等这些外部条件,其内部条件所面临的困境分为经济与文化两方面阐述:经济上,陈垣故居所在农村经济状况欠发达,人流量有限。经济状况的低水平体现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导致陈垣故居地区招待游客的承载力有限,即其物质条件限制了陈垣故居的对外开放度,从而导致知名度处于较低水平。不仅如此,陈垣故居周边环境仍处于较原始的农家乐接待+零售模式,即游客在除参观陈垣故居外在此周围的主要活动为吃+买,这种单纯的接待模式为多数景点所沿用,故陈垣故居对比于其他景点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上,陳垣故居面临的困境是其对自身文化价值挖掘的匮乏。有人认为研究陈垣的学术著作就足够了,没必要对其故居进行深入了解,而本论文的作者对此反对。因为物质是文化的必要载体,故居作为陈垣思想孕育的环境,对陈垣产生巨大影响,所以要想透彻的研究陈垣,必然无法躲开对其故居的研究。但对陈垣故居的研究一直处于较浅层次,往往只是分析陈垣故居的建筑风格和其生平。作者认为:透彻地分析一个人离不开分析其生平,而分析其生平离不开分析其故居,而这正是研究陈垣故居的意义。

陈垣故居,从建筑学角度分析:陈宁远堂多次扩建,有12间民居(12宅)、书馆、太和堂、游泳池、自来水塔、花园、凉亭等建筑。宁远堂为广东江门清代私家庄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陈垣故居是陈宁远堂的三宅,为清代砖石木结构民居,单层平房,一厅四房两廊,厅前天井,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感受自己追随着这位史学巨人远行,在追寻他一个世记的足迹中,解读某种令人感动的精神。无论是他年轻时选择弃医从政到中年弃政从文并最终成为一代史学大家,还是担任辅仁大学(后为北师大)校长为后代培育学术人才以及耗费数十年修订四库全书为学术界填补空白并留下丰富的学术著作,我们都不会不受到其家国情怀的热烈感染。

历史不断向前,过去总容易被人淡忘。因此,我们需要某种永恒来替我们铭记伟人的不朽。将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仍会阅读陈垣著作,但当有人经过故居时总会有人想起住在里面的曾经是一代史学大师,那么如此点点星火便被传承下来。

那么教师如何对历史传承下的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运用呢?作者认为:学校可以以故居引出陈垣,这有双重好处:一方面避免生硬突兀地向学生介绍不熟悉的历史人物,改之以实物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在此机会上,教师可以对陈垣的人物历史进行展开叙述,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开局面。另一方面,陈垣作为历史四大家之一,其著作具有学术专业性,不完全适合水平仍处于稚嫩状态的中学生理解,而从故居入手介绍陈垣,避开了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著作,避免学生因为看不懂的情况而放弃对陈垣文化的深入了解。综上所述陈垣故居有助于教学者引领中学生阶段的孩子对陈垣文化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探索出一种名人文化学习的模式:线下+线上。在线下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在名人故居进行文化体验实践。而线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在故居中的体验展开对人物介绍并指引学生进行探讨思考。这种线上+线下的通用教学模式应广泛用于其他名人教学当中,如江门名人陈白沙、梁启超等。

故居有助于打开了解名人的困难局面,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一个独特角度,使其在天地的无限当中与伟人进行思想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的多角度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教育所不具备的。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伟人的崇高品质,而教育者能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耕华.一位被冷落的史学大师[N].光明日报,2005-12-08.

[2]蓬江发布.纪录片《“国宝”陈垣》开机!还有陈垣生平图片展……[Z].https://3g.163.com/dy/article/FR4HA71U0514DG5K.html?spss=adap_pc.2020-11-11.

[3]陈志超.陈垣—生平 学术 教育与交往[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08:111-112.

[4]陈垣,陈志超.中国史学名著评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1-05:33-34.

[5]姜文.陈垣与北平师范大学史学系[N].历史学,2020(11).

[6]陈垣,陈志超.陈垣四库学论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07:163-164.

猜你喜欢

资源开发
离心运动低成本趣味实验资源开发
“关键时刻”理念下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赣傩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当代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利用乡土资源有效开展乡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些思考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介入地方性博物馆资源开发讨论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