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支持下高校英语课堂实效及建模方式研究

2022-05-14叶一青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习者语言

叶一青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育学院,福州 350001)

在信息技术助力推进高校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虚拟现实(VR)技术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课程里,其对教育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也愈发明显。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基于VR支持的学习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特定场景下富有真实沉浸感的三维界面虚拟现实环境。这种学习系统以提供全感官辨识体验的方式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形成基于多感觉通道的情感语境、逻辑语境和个性化场景语境,这是传统英语课堂很难给学习者提供的深层认知体验。同时,基于VR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在动机触动、合作学习、交互驱动、反馈评价和情绪控制等学习层面的创新和提升也显示出构建新型课堂模式的可能性[1]。

从社会化交流和文化应用实践的视角看,英语学习的意义在于理解文本形式的语言内容和蕴含的思想观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工具,进而能够在特定场合运用习得的语言技能完成任务,具备运用语言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高校英语课堂模式和学习系统也一直致力于将英语语言认知与习得过程与社会活动、技能应用和文化实践密切交织和融合,引导和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介入到语言与活动的共存共建过程中,以便产生交互成果[2]。在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缺乏母语社交环境,教师需要利用软硬件技术设备和必要的教具创建教学协助体系和支持框架。VR支持下的英语课堂模式建构中,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创设平台,针对这一平台的教学设计策略就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

1 VR在高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实效

1.1 激活习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心理上自发产生的精神力量。学习动机通常是学习者内在需求的直观外在表现,比如希望取得高分、获得认可、赢得奖赏等。根据赫尔(C.L.Hull)的动机行为理论:Ser(反应潜能)=K(诱因)×D(内驱力)×H(习惯强度)-I(抑制力),可以看出学习动机的激活和形成包括多个要素。其中,诱因的触发是重要的条件,这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首要因变量。

在VR技术支持的高校英语课堂中,沉浸式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激活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行为投入的最重要因素。多媒体画面语言以及全息影像形成的语言场景,是英语学习行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动态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媒体形态,从体感和情绪投入的角度调动学习者投入,通过学习媒体和创新的语言体验模式应用来影响和刺激学习者行为。真实场景的感受、不同维度的互动模式、形式多样的交互体验极大地引起学习兴趣,继而激发学习动机[3]。在教学环节和形式的设置上,大量策略性和竞赛型的任务出现在课堂中,这些任务根据学生语言技能现有水平被合理分配,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和控制难度。学生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良性的反馈和评价,形成自身主体行为的评估和正面信念,也就是自我效能感。班杜拉(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使学习者从基于旧经验的行为模式中脱离出来,继而在行为能力上产生替代性的经验,诱发自我肯定意识和学习动机。这种意识和动机能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或者行动产生方向性的引导作用。VR支持下英语课堂中清晰的学习目标、即时有效的反馈、通过挑战能够习得的技能、行动与意识的融合、对任务的调整与控制、自我评判观念的形成,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和触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动机[4]。

1.2 驱动社交互动

高校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在应用领域习得语言、在真实环境或专业场合使用语言技能解决问题。当前一些英语教学模式侧重于语法词汇考核需求和相应的应试策略,最终造成语言交际功能和工具性能的缺失。真实情境下的社交行为给予学习者思考、分析、决策、操作的平台,也赋予他们与他人合作学习、与环境互动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对元认知进行实时加工及对浅层知识进行重构。也只有实现对语言的深层次理解,才能把握语言技能的现实意义。社交互动中的预设因素是话语选择和理解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变量,语言学习者的习得效果会因为这些变量产生极大的差异。

VR支持下的高校英语课堂能优化学习体验,沉浸式教学平台和虚拟现实场景提供多种模式驱动学习者的社交互动。在将语言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是孤立地背诵或者书写某个单词某个句子,而必须在形式、内容、语气、声调等各方面考虑到语言环境中的各种变量。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的场景设置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面对问题,促进学生理解不同的语言要素,更全面地体会语言的流动性和现实意义。文化层面上的社交互动除了让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不同形式的表述外,还在审视和揣摩人文内涵中习得英语思维方式。VR技术支持下,课堂活动可按需求在不同模式间切换,比如自主学习模式、互助协同模式以及小组竞赛模式。具体生动的学习内容和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提高了学生交际兴趣、互动参与度和自觉性。同时,学生可以对社交任务做出分析和预判,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调整任务的难易度。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各种形式的社交互动中提取相关学习策略,能动地迁移到自主学习过程中。

1.3 引导绪调

学习与认知的过程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影响,语言习得与思想表达紧密联系,其受情感因素的制约尤为明显。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英语认知活动过程,焦虑是干扰英语语言习得最直接的情绪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互动交流的恐惧感表现得最为明显。在面对其他合作者时,很多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对话、情境描述、话题讨论、解决问题时,会因为羞怯不安、缺乏信心而产生逃避心理。在应对任务和测试时,因为担心失败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心理防御和行为反应,一些学生甚至完全拒绝参与任务。学生对负面评价的担忧主要包括合作伙伴的评价、围观者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这种担忧往往会超出情绪所能承受的范围,引起心理平衡的失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焦虑情绪通常是自我评价、自我估值、他人反馈、场景反馈以及环境中与学习相关负面行为的结合产物[5]。

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焦虑状况,采取措施优化教学模式来降低学生的焦虑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高校英语课堂中不容忽视的问题。VR支持下的课堂模式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创造宽松、平等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调节情绪尽快适应。背景音乐、英文提示以及虚拟场景中的动作呈现吸引学生将肢体活动和知识应用相结合,自然地根据自身能力水平投入英文环境,淡化纯粹英语学习的目的性。虚拟现实环境的教学体系中有许多实践练习的环节,学生参与英语活动或者测试竞赛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虚拟身份,也可以与教师协商事先设置任务难度,甚至先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摩。从场景创设、任务分级到身份选择,这些基于VR技术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应用英语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评估方式上,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数据,能够截取和保存学生在课堂进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对比,形成横向与纵向的成绩趋势图,做出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具有不同基础和优缺点的学生对自己所处学习阶段与效果做出准确评估,激励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1.4 正向归因干预

心理学家韦纳(Weiner)认为,个人对事情成败的归因基本包括四个因素:能力水平、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个体主观范畴中的内在原因,属于稳定因素;难度和运气则是受客观环境因素影响的外在原因,属于动态因素[6]。对于学习者而言,在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功时,如果能够将其归因于稳定因素,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操作经验产生信心,对今后学习产生更高的期盼,提高成功几率。如果学习者认为某种学习成果的获得只是因为偶尔的好运或者学习任务太简单,对稳定因素的不确定会使他们缺乏信心,无法坚定地面对下一次任务。

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教师能用归因理论去认识、分析、调节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行为,强调个人能力和自我努力,将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归因干预。VR支持下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内容和目标,构建差异化的问题情境,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这种课堂模式鼓励小组分阶合作,在应对问题的时候让学生通过与其他成员的比较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强化自身内在认识。学生能够回放自己在虚拟场景中的表现状况,具体分析在每一个节点上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和问题处理方式,清晰地了解努力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教师的协助下得出准确的归因,形成相对稳定和习惯性的归因倾向。

2 VR在高英语堂中用存的问

目前,以Avatar,Second Life,讯飞幻境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教室和教学系统都能给教师和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用户沉浸式体验。在模式设计上,这些VR教室注重多媒体应用、测试分析功能、教学互动和评价反馈,强化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产生学习共振。在VR教室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选择通过真实或虚拟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使用VR设备进行英语学习时,认知、投入的方式与设计意图有所偏差,策略、实操的自我监控能力不足,情绪、动机的实用性调节不够及时,因此学习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进入VR英语学习环境,目标是激活长时记忆进行深度学习,完成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在实际课堂执行中却往往与预想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很难长时间在高阶阶段维持,容易受到非学习因素的干扰,偏离课堂模式。如因为新鲜感而习惯性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头盔或者VR眼镜上;在小组讨论中偏离话题甚至完全脱离话题框架和要求;被虚拟场景中一些细节吸引,未能将关注点集中在课堂内容的有效推进上。从深层次上来分析,教师端和学生端在理解与执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上存在偏颇,未能真正运用以虚拟情境中的迁移为导向、以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为目标的高层次学习方式。究其根源,教师在课堂模式规划和实际建构中的主导作用与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发挥不足。为了进一步优化VR课堂效果,课堂建模应该紧紧围绕激活原有知识、调取记忆,结合新知识分析信息、处理问题、整合、迁移以及创造等节点。

3 VR高校英英语课堂模式建构

VR支持下的英语课堂呼唤符合这种环境的新模式,为英语习得策略和高效训练提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同时又是可观察与可验证的实施步骤与框架。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变量的辨识,笔者根据CALLA模式,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尝试提出一种建模方式,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升元认知能力的教育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课堂模式建构

这种模式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单元分为五个阶段,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围绕课程重心,引出学生行为。从导入阶段开始,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原有知识分析学习策略。为了真正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总体规划前提下参与各个学生小组的讨论,推动层次各异的学习小组在新知识框架中了解策略难度系数,做出合适的选择。学生在统一的语言场景中执行差异化任务,运用英语技能,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师角色转变为观察者与提示者,对学习行为给予引导和调整。在练习与评价阶段,学生开始独立使用学习策略,教师退出教学主导地位,进行监测与实时评价工作。由于VR技术的介入,在此英语课堂模式中,叙事场景建构、个体特征分析、分阶任务设置、数据监测反馈都成为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方式。该模式中各阶段内容可以具体分解为教师任务和学生任务,具体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导入阶段,教师需要回顾原有知识,展示出本次课程所运用的虚拟环境,用英文描述、引出、解释内容。期间通过简洁明了的问题与学生互动,引起注意,同时判断学生在知识储备上的差距,合理组织小组学习。在第二阶段,课堂模式重心转向新知识的陈述与获取策略。通过观摩体会、角色扮演、故事叙述、任务探索、问题解决等方式,教师在陈述新知识时邀请学生投入活动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寻求策略。如在“Job Application”为主题的学习中,可用三维场景中的人物介绍工作流程和空缺岗位的性质要求,扮演求职角色的学生结合表情、肢体动作配合英语描述,示范内容表述和应对的策略、表达形式的策略,小组成员观察演示、相互谈论、通过音频系统完成口语表达或通过对话窗口完成文字表达。在练习阶段,课堂主导地位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师根据课堂反应,判断学生对策略的掌握水平,设置可供学生模仿和重复的任务,协助克服焦虑,鼓励参与。学生在个人或者小组活动中体验学习策略,领会语言信息,在模拟情境中应用和掌握技能。在观察学生练习时,教师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进行管理工作,如发布公告、指导组员协作学习、管理学生的咨询、协调组内与组间交互、把握学习进度、记录提问与回答。课堂效果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或者三个部分,主要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总结性评价,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教师设置评价的参照问题和标准框架,每个学生通过交流工具在评价平台上说明在任务过程中自己是如何研究策略、提取策略并运用策略,尝试归纳取得成果的原因和存在的不足。教师对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语言综合素质、英语应用的熟练程度和使用策略解决问题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价。在拓展阶段,课堂模式构建的焦点集中于新知识的关联迁移。师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对知识结构内部进行思维加工,巩固问题解决策略。通过作业和课后任务拓展外部迁移,让学生脱离知识结构本身的限制,探索真实情境或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复杂情境的刺激下,通过表情、情绪、肢体动作、口语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性应用[7]。

表2 各阶段任务描述

4 结语

虚拟环境教学平台在操作功能、内容创设以及对潜在学习积极因素的调动上,都为高校英语课堂提供支持和保障,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在新课堂模式中,师生都能深化理解英语学习的内容和策略。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发挥,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切实促进学习动机,语言习得实现实效化。但是,VR作为一种全新技术手段,在具体应用和有效性呈现上都具有一定的实操难度,探讨以标准化形式将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在教育变革中整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在构建课堂模式时需要兼顾自主学习模式和协作模式,体现教学主导价值和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猜你喜欢

英语课堂学习者语言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语言是刀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