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能力研究
2022-05-13冷雪卓
冷雪卓
摘 要:“十四五”时期,高校要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实际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作用以及在服务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推进落实相关重要举措,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力度,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资源建设;学科馆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41-03
高校的办学使命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使命,科学研究是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一个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服务的重要辅助部门,在“十四五”时期要牢牢把握国家和地方发展的战略方针,努力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校办学使命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为“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
高校图书馆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为指导,结合高校自身优势,找准目标定位,加强建设与发展,更好地迎接“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高校可以努力拓宽资源建设内涵,引入多种类型的文献资源来丰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在合理利用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加大虚拟空间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使“智慧空间”分布在高校的各个“角落”;响应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特色资源,使高校图书馆的品质得以提高[1];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模式,由单向性服务转向多元性、复合性、主动性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满足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不同需求,加强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图书与信息的深度融合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涵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
遇,高校图书馆要牢牢把握这次机会,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及高校自身的学科发展布局,聚焦转型发展、谋划长远战略。高校图书馆通过与发达国家及国内其他高校图书馆建立的友好合作关系,详细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认清图书馆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吸取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科服务的内涵建设,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智库作用。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咨询服务,更具开拓性和主动性,是一项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通过开展“增进互动、加强培训、信息咨询、查新服务、推送信息、科研评价、馆藏评价”等个性化服务形式,构建了“资源一站式、服务多样性”的服务模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积极推送学科发展的动态信息、科研动态、学术资源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化文献资源,开展学科发展趋势分析和科研学术影响力评价分析,为学院和学科带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到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当中,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学科信息资源,更好地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内涵。
三、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能力作用分析
“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提高綜合服务能力,对学科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第一,可以为学科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高校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只有不断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培养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自主创新[2]。高校图书馆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与学科发展相关的人文、学术、科研、教学等有价值的文献资源,搭建良好的学科服务沟通平台。学科馆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认真细致的学科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信息需求,并提供专门化、个性化和深层次的服务,使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快速查阅到有价值的文献信息,为高校的实践教学、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保证,全力助推学科的整体发展,起到多管齐下、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可以为学科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的高效、快捷、精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注重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工作,逐步加强了对学科文献资源的积累与建设。“十四五”时期,高校可以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起由馆藏数字化信息资源、其他信息资源和公共网络信息资源组成的集成化的数字信息资源体系,进一步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高校图书馆能够为高校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便捷的、多样化的、系统化的学科资源服务,更好地调动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学科自身的良性发展,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资源保障,让学科服务能够持续发展。
第三,可以为学科发展确定图书文献的类型及范围。目前,国内高校都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对学科结构进行优化,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学科,全力推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学科馆员通过与学科带头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跟进了解各学院的学科发展方向及学科最新动态,为开展不同载体、不同语言、不同类型的学科文献资源采选提供参考依据[3]。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结构和布局情况,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特有的情报和教育职能,参考学科馆员的意见,进一步确定采选文献的类型及范围,形成学科馆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融合,真正体现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第四,可以完善和推进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高校要把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图书馆发展的全过程,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高校按照国家提出的战略发展新思路和新要求推进图书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让图书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另外,高校还可以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科分布情况,进行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制定成熟稳定的管理制度,提高图书馆内部组织结构的运作效率和知识服务能力,有效地解决因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矛盾问题,使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服务和延伸服务的能力及水平得以提升。
四、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学科服务,拓宽了业务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层次,使高校图书馆与各学院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学科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进一步得到提高,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但是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服务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第一,学科服务制度较为落后,特别是缺少对学科馆员的制度化管理。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仅仅针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内容,提供一些落后、传统的图书借阅和咨询服务,没有真正引入高效的、先进的、现代化的学科服务管理理
念。这种低能效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无法满足
“十四五”时期高校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学科服务评价体系,对负责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的工作业绩也没有科学的考评标准。高校图书馆之所以设立学科馆员岗位,是为了通过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工作,为高校图书馆与学院之间架起一座信息的沟通桥梁,便于更好的信息交流与联系。但目前的现状是,高校图书馆没有完善的激励政策,无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学科馆员的队伍当中,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提高馆内在职馆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积极担任兼职学科馆员的工作。最终导致学科馆员岗位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第二,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没有进行一体化发展。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先后开展了学科服务工作,特别是“985”和“211”工程高校的图书馆几乎全覆盖地开展了此项服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高效履行学科服务的关键,高校不能盲目追求学科服务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科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例如,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学科资源还停留在以纸质文献资源为主,没有对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进行投入,这就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网络在各自办公场所即时查阅学科文献资源的要求。这种严重滞后的学科资源建设,还会造成同一学科的不同载体文献资源建设脱节或者协调不一等问题,导致学科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无法得到有效贯通与融合发展。
第三,学科服务的主动性不强、内容单一。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科服务机构,尽管已设立了专门为学科服务的学科馆员岗位,但由于对这些学科馆员缺乏系统化的学科服务能力培训,致使学科馆员提供的学科服务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方式、老方法,提供的服务也缺乏整体性和大局观,没有担负起学科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重要责任[4]。另外,在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层次等方面,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主动开辟出适应新学科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学科服务模式,没有以学科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建立起学科馆员与学科带头人之间的协作关系。这些缺乏主动性的、内容单一的学科服务模式,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高校图书馆加强学科服务能力的具体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是高校图书馆有效开展学科服务的关键所在。“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完善学科馆员制度,确保学科服务的持久性。通过组织开展与学科服务相关的专题讲座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开拓学科馆员的视野,努力提高其学科服务能力和水平。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要把细致服务做为基本,真正满足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安排学科馆员深入到科研和教学活动中,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学科信息导航服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图书文献资源,真正体现学科馆员的创新服务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
第二,进一步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力度,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进行重新定位。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要求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十四五”时期如何能够建设得更加智慧将是工作重点。下一步,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图书馆信息门户网站[5],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利用
率,让学科馆员按照学科领域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及时了解各学院的科研情况和学科发展动向;利用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开展个性化的学科服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设置出各具特色的学科文献资源数据库,为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推送服务、课题咨询服务及学科发展评价。最终使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在“十四五”时期能够向纵深方向和主动服务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积极组建学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资源共享。“十四五”时期,高校图书馆要打破封闭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开放特性,为师生、校友、社会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共享服务。高校图书馆以学科交流为契机,以学科发展为目的,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与学科发展相关的优质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弥补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学科资源共享不畅、缺乏交流合作而产生的短板;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知识共知、资源共建、服务共享等功能,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保障能力;合理控制图书馆资源投入成本,使学科服务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让教师和科研人员轻松地检索、查找学科信息资源;从国家整体发展考虑,发挥学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跨区域共享服务特性,有效缩短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差距,合理解决高校图书馆由于开放共享不利所导致的馆藏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问题。
第四,进一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争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高校。高校图书馆作为公共性的辅助机构,始终担负着提高学校文化氛围和品位的责任,反映了学校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在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学科馆员经过系统全面地收集教学和科研数据信息,分析掌握高校的学科发展方向、发展潜力、发展速度、发展效率及发展前景等,对学科的动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便于高校和学院查找并解决学科存在的问题。学科馆员通过开展学科服务工作,能够让教师和科研人员更高效地开展科研工作,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始终是助推学科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科服务作用,为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优质化服务,将是高校在“十四五”时期需要努力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高校不仅要找出学科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要通过进一步创新服务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更为深层次的学科服务提供必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勇,薛小婕.高校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影响要素再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0,40(5):20.
[2] 王慧.“双一流”建设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6):157.
[3] 别立谦,李晓东,张美萍.高校图書馆文献资源学科 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6(5):61.
[4] 李璐.“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 力建设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13):156.
[5] 巩林立,张会田,李志刚,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 2020,5(5):32.
■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