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有温度的社会民生新闻

2022-05-12吴芳芳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淳螃蟹民生

吴芳芳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融媒体中心)

从事新闻采编工作7年以来,笔者从一个“门外汉”蜕变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字记者。新闻无处不在,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想要写出一流的好作品,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不断锤炼自身的眼力、脑力、脚力、笔力。

近年来,“民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频词”,社会民生新闻旨在讲述百姓的乐忧冷暖、家长里短,十分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也受到了普通大众的关注。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做出群众喜闻乐见、更加出彩的社会民生新闻报道是新闻记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采写实践,浅谈几点个人感悟。

1 做好采访准备,苦练“眼力”和“脑力”

新闻宣传讲究时效,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必须要“快”,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关注时事热点和身边人、身边事,提高自身发现热点新闻的敏感力,锻造过硬的业务素质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此保证采访的质量与效率,写出生动、真实的民生新闻作品。

开展采访工作前,新闻记者首先要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工作,进一步了解采访对象的身份、经历[1]。采访没必要面面俱到,可以有选择地确定主题,同时可根据具体主题列出采访提纲,使整个采访更有针对性。另外,新闻记者还应准备并检查好采访所需的笔、本子、录音笔、摄像机、话筒、三脚架等工具,不要慌慌张张,丢三落四,影响采访的顺利进行。

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记者首先要做到处变不惊,以完成采访为出发点,随机应变,同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做到平易近人、谦虚有礼,充分尊重被采访者的想法意愿,注意采访对象的思想情绪,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提问方式要恰当合理,面对不同的采访群体,要有不同的策略[2]:对于侃侃而谈者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从重点问题开始发问,但要注意提问的逻辑性和关键词的把握,做好对话引导,注意倾听,迅速抓住被采访者表达的重点,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事半功倍;针对陌生胆怯的被采访者应采取渐入引导式的提问方式,可通过闲聊、拉家常的沟通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打消对方的顾虑,现场提问要注意先易后难、层层深入,从而让整个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2 抓住受众心理,制作引人入胜的标题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特别是在这个浅阅读、快阅读时代,好的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在新闻写作时,笔者有一种感触:稿件好写,标题难作,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个好标题?

文似看山不喜平,标题制作也是如此。要想制作出一个好标题,首先要了解受众的心理。一般来说,受众分为猎奇型、娱乐型、学习型、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型等,在充分了解到受众的心理后,记者在制作标题时便有了思路和方向。其次,标题制作也要符合媒介传播特征,充分认识传统媒体注重慢阅读、自媒体追求快屏读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形式,处理好“读”和“看”、“点”和“刷”之间的关系。如报纸、刊物更适合深度阅读,因此标题要意蕴深刻、内涵深邃,给读者以思考和想象空间;电视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因此要尽可能做到浅显易懂,突显新闻的内容主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可以多用提问式、结合热点、设置悬念类的标题,提高标题的辨识度、传播力、记忆性,在快屏时代迅速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再次,作为一名新闻从业者,平常要多思、多想、多学、多看,深入学习上级平台、权威媒体的作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格局,以此写出立意新、吸眼球、能出彩的好标题。在制作社会民生新闻标题的时候,记者要精准把握新闻的中心思想,并且要站在目标受众的角度多写几个标题进行对比分析,尽量提炼出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标题,如“碳酸钙企业主吃上了‘生态饭’”“小蚯蚓‘拱出’富民增收新路子”“公交出行越‘变’越‘便’”“‘吃下’1吨剩饭菜 ‘吐出’20斤有机肥”等标题,既贴近主旨、形象生动,又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够提升整篇报道的感染力。

3 善于细节描写,向大众传播“深刻”和“感动”

一篇好的社会民生新闻作品离不开细节描写,无论是纸媒还是屏幕传播,细节都能使新闻鲜活起来,淋漓尽致地展现故事背景、人物形象等,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打动读者,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感染力[3]。

高淳区半山半圩,位于南京最南端,境内有固城湖、石臼湖、胥河、水阳江等水域,每年梅雨季节易发洪涝灾害,千百年来,人民群众都在与洪魔作斗争,不仅总结了一套沿用500百年的“送水牌”巡堤法,而且这种斗争精神、奉献精神也代代相传至今。2020年是一个大汛之年,为了展现该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洪的故事,《今日高淳》报于2020年7月至8月,在社会民生版连续刊登了报道,如《把家安在圩区,把责任担在心中》《为防汛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是老党员,防汛我先上》等通讯,这些报道都是记者深入圩堤一线,了解到的每个防汛人员的故事,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出了防汛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在此期间,笔者参与采写的通讯《魏元达:汛期不过去 我就不下堤》(如图1所示)在江苏省县市新闻中心系统好新闻评比中获二等奖。当笔者见到魏元达时,已经是他在圩堤上坚守的第11天了,“虽然已过午饭饭点,但是他还没吃饭,准备巡完这趟堤再吃”“村支书看他十分辛苦,劝他回家休息,他摆摆手,坚持留下,说自己身体好,加上年纪大了,睡眠时间也短,希望能为防汛多尽一份力……”在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中,引语、动作、肖像等细节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面、情景、人物,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线防汛人员不畏艰辛、不惧风雨的精神,体现和深化了新闻的主题。

图1 《今日高淳》魏达元:汛期不过去 我就不下堤

4 用数字说话,增强新闻的信服力

日常的新闻采访免不了要与数字打交道。新闻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数字,可以更加直观反映事实,体现新闻报道的严谨性,打消读者的顾虑,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4]。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各大媒体报道顺应时代潮流,从各个角度对“小康”这个主题进行了报道,笔者参与采写的通讯《魏冬美:因病致贫不丧志 勤劳致富摘“穷帽”》(如图2所示),在江苏省县市新闻中心系统好新闻评比中获通讯类三等奖。该报道没有写惊天动地的故事,就是描写了过去的13年间,从因病致贫到脱贫摘帽,从借钱看病到家有余钱,66岁的农民魏冬美是如何致贫再脱贫的故事。

图2 《今日高淳》魏冬美:因病致贫不丧志 勤劳致富摘“穷帽”

由于采访时间较短,笔者先是粗略了解了当事人魏冬美夫妻二人是如何因病致贫,又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脱贫的,在详细了解了魏冬美夫妻二人的收入变化后,笔者给他们算了一笔“明白账”。在写作这篇报道时,笔者用平实的话语、有力的数据,娓娓道来:自2006年开始,魏冬美一家盖新房,夫妻二人前后得了癌症,治疗共花费了近30万元,让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靠着政府的政策帮扶及自身的踏实肯干,2019年6月,魏冬美实现了脱贫,并主动要求退出低保,彼时的夫妻两人已经还清欠款,且一年总收入有五六万元。因合理用数字说话,该篇报道的严谨性得到提高,有利于读者更加准确地了解情况,感知变化。

5 突出主题重点,以小切口洞察大变革

社会民生新闻记录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一直备受关注,其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热点,了解民生关切,练就敏锐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于纷繁复杂中捕捉到具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反映时代变迁、社会进步[5]。同时,因为新闻报道受时长、版面、媒介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难以面面俱到,新闻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做好取舍,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或者故事,反映一种社会现象,突出特定的主题思想。

近年来,高淳区融媒体中心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台上开设了不少反映时代主题、年度工作重点、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民生专栏。在采访之前,其新闻记者先是通过发动镇街通讯员、开设新闻线索征集等方式,对人物和故事进行筛选,之后选取突出主题、比较典型的人物和故事并展开采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高淳区融媒体中心开设了“我们都是追梦人”版块,旨在讲述各行各业奋斗者的追梦故事。其中,借助创意微视频线上宣传农家乐的张富强、带动螃蟹养殖户共奔富裕路的“大学生村官”许新柱、31岁热心公益的文学志愿者王翔、20多年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工胡东升、五进中南海为伟人遗物除氧封存的甘文久、连拿四届残奥会举重冠军的傅桃英、从教31年的省淳中化学老师诸全头、绘制30米长卷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画家李继宁……他们的梦想或平凡或伟大,但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最终汇聚成了伟大的“中国梦”。

春雨润物细无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参与采编的专题“德润高淳”在2019年度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江苏省县市新闻中心工作委员会好新闻评选中获“好专栏”奖,其中《低保老人常怀感恩心 节省丧葬费捐助他人》《驾驶员突然昏厥生命垂危 转业士官及时施救转危为安 》《用诚信筑起“螃蟹大业”——记江苏“最美诚信之星”邢青松》等文章,都是通过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事迹,起到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螃蟹产业是高淳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螃蟹丰收是最令蟹农高兴和喜悦的一件事。2021年,固城湖螃蟹节开幕式当天,笔者来到塘口,通过亲身体验起螃蟹、扎螃蟹,感受农民一年辛勤劳作的不易,也看到了他们脸上洋溢的喜悦笑容。结束采访后,笔者撰写了题为《固城湖迎螃蟹捕捞季 养殖户共享丰收喜悦》的新闻报道,这篇报道受到评审专家肯定,获得2021年第三季度南京市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推优一等奖。

“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社会民生新闻更是如此。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新闻记者采访前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采访中要把握对方心理,努力提升新闻写作能力,从小事中看到大改变,让小民生彰显大情怀。

猜你喜欢

高淳螃蟹民生
深化“统、荐、联、树”四字诀 打造服务归国留学人员返乡创业高淳模式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螃蟹
螃蟹
我是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