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视域下流失文物的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2-05-12谌美君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文物数字

谌美君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1 流失文物概述

1.1 流失文物的概念

流失文物是指从鸦片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余年间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陆建松在《文物灾难备忘录:当代中国文物犯罪与防治》一书中将我国文物的流失史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战争和动荡中的流失;二是建设和动乱中的损毁;三是新一轮文物浩劫[1]。

1.2 保护流失文物的意义

文物作为我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还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证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加强对流失文物的宣传保护,不仅能够提高我国历史文化的完整性,而且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例如: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中由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女史箴图》(唐摹本),笔法精练,神形兼备,整幅画面采用高古游丝描手法,使得整体表现动静相宜,整幅画在线条、设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风格与绘画理论有重要的意义。画作集审美与教化于一体,内容丰富,有极强的故事性,画面所表现出的文化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的历史文化,还体现了中国绘画由重教化到重审美的转型,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因此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和国家的发展、繁荣和民族自豪感息息相关。

1.3 流失文物在国内传播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有历史博物馆在文物宣传创新方面采取行动,例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同太原理工大学,采集大量的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并且采用3D投影、石窟探险等表现形式,对文物进行展陈。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博物馆开始通过云游博物馆等方式进行文物宣传,但对流失文物的宣传却寥寥无几,群众想要对流失文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只能通过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方式显然不利于流失文物真正走进大众视线,吸引人们的关注,更不利于培养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1.4 流失文物在国外现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这其中不包括私人收藏。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共有1 000万件左右。不仅数量惊人,并且由于中外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导致许多流失文物在海外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对其采用了错误的装裱方式,将原本为手卷观看形式的《女史箴图》拦腰截为三段,装裱在镶板上。这种不正确的保护方式反而使得画面更容易受损,并且该画在修复过程中有许多明清时期文人的题画都被当作无用之物裁剪下来,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目前,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主要方式有:捐赠、依法追索与回购。其中,海外华人的捐赠是流失文物回归主要的方式,但受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取证困难等问题的影响,流失文物回归之路依旧艰难[2]。现阶段我国已经有很多对流失文物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系统。为促进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与保护,需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到流失文物回归对我国的意义。

2 数字媒体技术对流失文物的传播价值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采取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才能更有效地吸引人们的关注[3]。因此,信息传播的主战场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以数字媒体为例,借助新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把科学融入了艺术创作当中。在制作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在整个影视中运用非常广泛,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影片的效果更佳,特效更加真实,能够创造出优于传统表现方式的视觉效果呈现,最大化地将内容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文物宣传如果想要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必须采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宣传方式,而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对宣传流失文物的价值主要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独特优势而体现出来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2.1 表现性强,有利于加强流失文物宣传片效果

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虚拟表现性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它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影视作品进行处理,还能够在影像处理、声音处理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提高宣传影片整体的艺术表现。除此之外,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创造一个完全虚拟的场景,不管是真实存在,还是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创作出来[4]。在制作流失文物宣传片时,设计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独特性,将具化的物体赋予想象与生命,创作出吸引观众的视觉特效,突破局限性,还原文物真实的应用场景,最大化地丰富还原人物形象。天马行空的想象及巨大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够刺激观众的视觉观感,提高流失文物宣传片质量,给予观众满足感,同时也能促使更多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2.2 包容性强,有利于多人协作制作流失文物宣传影片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多人协作成为现实。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使影片在制作方面能够更加多元。镜头、特效可以由许多人协作完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制作人员进行影片的创作,更加快速地完成影片的制作,提高影片整体的制作水准,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制作效率以及质量,这恰好能够弥补流失文物宣传片在制作方面的短板。目前,由于我国回归的流失文物有限,所以在影片制作方面可以同国外团队进行协作,由国外团队采用数字媒体技术来进行文物的形态捕捉,国内创作团队只需对文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二者结合即可快速地将大量的流失文物从幕后推到人们的眼前。如此不仅缩短了制作人员采样的时间,而且在制作成本上也降低了制作的财政支出,同时还提高了影片表现的真实性、灵活性以及生动性[5]。

2.3 传播性强,有利于快速宣传流失文物

数字媒体技术有利于影视短片的传播,与传统媒介的时效差、互动差、受区域限制等特点不同,数字化媒体具有传播快、互动性强、受众广、不受区域限制等特点。将互联网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强化数字媒体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从而为流失文物宣传片提供多种渠道。由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新兴媒体的兴起,也为宣传短片的投放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依托视频短片进行宣传可以增加影片的受众,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流失文物的奥秘,扩大流失文物的影响力,通过网络平台以及短视频App,使宣传短片能够依靠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媒体得到更快更广的宣传。

3 数字媒体下流失文物的传播策略

3.1 合理选择流失文物

由于流失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等特点,想要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流失文物宣传短片来传播流失文物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合理地选择宣传对象。流失文物中有非常多价值连城且文化意义重大的文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流失文物都适合选入影视动画宣传片中。在宣传短片的前期视频中,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关注度高的文物来引起观众兴趣,后期再循序渐进加入其他流失文物。通常情况下,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并且每一个流失文物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意义、用途以及各自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影片制作之初,制作团队可以将流失文物进行相对应的归类之后再确定影视动画的主题思想,从而通过影片将内容和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因此,在制作宣传短片之前,必须合理准确地对流失文物进行选择,综合分析考虑流失文物的时代背景、制作方式、用途等因素,这是宣传流失文物知识的重要前提。

3.2 创新设计理念

影视动画短片制作需要大量的创意设计,在进行剧本及造型设计时需要制作团队推陈出新,创作更加符合流失文物特点的相关设计。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为例,纪录片采用文物自身进行自我介绍和旁白相结合的制作方式,为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激发了大批观众了解文物的兴趣,而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也是它惹人注目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为了对流失文物进行更好的宣传,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我国特有的创意及文化,基于文物的自身情况不断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设计思想。如图1所示,宣传短片在根据流失文物外在特征进行角色设计的基础上,为流失文物设计符合时代特色的情景故事,让观众在观看时能够更好地体验和了解流失文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从而达到传播和保护流失文物的目的。

图1 动画短片《愿》宣传海报

3.3 紧密结合时代

以往的文化宣传片具有普及教育和引导大众的作用,导致这种短片在表现方式上面难免会有不够吸引大众、以说教方式为主的缺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获取相对便捷,群众的审美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想要对流失文物进行传播就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融入时代的新元素,在传统制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将流失文物进行拟人化设计,结合当今的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生动的再现,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转化成群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这样,对于受众而言,流失文物将不再只是冰冷的物体而是具有生命的个体,因此,在宣传片的制作方式及设计理念上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色,达到传播目的。

3.4 提高制作质量

要想借助影视动画进行流失文物的传播与保护,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流失文物影视化,而是必须确保宣传短片的质量。宣传短片不同于以往的科普动画,而是需要将传播知识与情感表达二者相结合。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创作者在影视短片设计时应该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同博物馆以及业内专家进行交流,尊重文物,积极去探索每个文物自身的独有特点以及所处时代,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确保宣传短片的准确性、科学性。同时,创作者需要提高自身创作意识及创作能力,在前期设计时从制作工艺、材质特点、历史意义等各个方面提炼元素,依据文物自身的外在特点进行角色设计。在对短片的构思及创作时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地区制作接受度更高的动画短片。在创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数字媒体技术同动画制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具有的储存总结等功能进行数字化影像处理;运用平面优势以及总体调控等方式优化动画影片,从观众的观感体验出发,满足不同群体要求,提高动画作品的宣传力和感染力,达到寓教于乐宣传短片的目的。

3.5 扩大宣传途径

影视作品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所以流失文物影视短片在进行宣传时,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抖音等人数较多的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开发流失文物衍生产品,拓宽合作对象,和各大城市及博物馆进行合作,线下设置专门的展馆,线上线下同时宣传双管齐下,达到理想的传播目的。

3.6 增强群众参与感

制作流失文物影视短片目的就在于保护和传播流失文物,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不仅需要依托影视短片,还需要加强群众的参与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保护流失文物的目的。在制作短片之外,还需要在传播过程中及时跟进,提取观众的兴趣点。在线上,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加强观众的体验感、参与感;在线下则可以通过与博物馆等大型场馆合作,通过设立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展厅、亲子游戏等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推动流失文物传播。

4 结语

流失文物对我国的历史文化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我国在流失文物保护宣传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以推进。在此基础上,相关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采取数字化媒体的方式对文物进行传播保护,使更多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我国的流失文物现状,吸引群众投入追溯保护流失文物的研究工作中,为提高我国的历史文化完整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文物数字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