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EST-SWOT模型分析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策略

2022-05-12游中雪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课程

游中雪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互联网+”的理念逐渐应用在各行各业,不仅出现了“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还衍生了在线开放课程。依托互联网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在线开发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个性化学习。与传统线下面对面的课堂相比,在线开放课程不受时空、地域影响的优势,但存在学生留存率低、课程设计不够完善等问题,且对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文基于PESTSWOT模型分析在线课开放程的设计策略。

1 基于PEST-SWOT模型分析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1.1 PEST-SWOT模型分析法

一般而言,企业在分析其所处的环境时,通常会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等宏观层面进行考量,以应对企业发展。不同行业内部关于宏观因素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大致都会包含以上4类,简称PEST分析法。PEST分析法是从外部宏观环境的层面来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SWOT分析法则是从内部战略的层面进行分析的。SWOT分析法是市场营销战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其通过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外部竞争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评价自身并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而拟定企业发展战略。

图1 PEST-SWOT分析矩阵

1.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势

1.2.1 政治优势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源自我国于2003年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1];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指出我国要大规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2];2017年12月26日,教育部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2019年1月8日,教育部认定了80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直至2020年,教育部共认定3 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除此之外,为保障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我国推出了如《慕课建设与应用指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共享应用规范》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配套制度规范[5]。此类规定的颁布,在政策方面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了保障。在此背景下,作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体的高校一方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1.2.2 经济优势

对于立项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高校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如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中,会给予评审通过的课程5万元的建设费及制作费,验收合格后还提供5 000元奖励,如获得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再奖励5 000元,并给予2万元作为持续建设经费;武汉科技大学为每门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不少于6万元的建设经费;对于立项的在线开放课程,沈阳农业大学经学校会给予10万元经费支持;厦门大学在两批在线开放课程中共投入340万元建设经费。同时,国家也会对已投入使用且评价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授予荣誉称号、提供财政补助,教育部发布的多个文件都强调了对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

1.2.3 社会优势

第一,从社会学习者的角度来说,因兴趣、工作需要,大多数社会学习者会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历。与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方式不同,在线开放课程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知识点,社会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学习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众多课程。第二,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说,2020年,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所有高校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实施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设了110万门课程,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 259万人。另外,部分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的第二课堂也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经过8年的努力和实践,目前我国线上开放课程数量超过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与学习规模位居世界第一[5]。

文化调解并不意味着译员需要对所有具有文化特性的因素进行解释。实际上,只要有可能,口译员都应该促使双方进行直接交流。如果译员的调解策略恰当,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2.4 技术优势

1979年,我国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为一体,积极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了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远程开放教育,让教学网络覆盖城乡,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即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的开放大学开发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5G增强型宽带技术和虚拟设备结合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使在线开放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使教师与学习者“天各一方”,也能“近在咫尺”地进行交流。

1.3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1.3.1 管理制度不健全,发展不均衡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较多问题,如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标准、建课模式、学分认定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统一,以及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及数据安全等。另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和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而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职业类院校缺少优秀的教师资源和充足的资金,建课率较低。

1.3.2 投入资金不足,后续维护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种是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供学习者免费使用;第二种是企业出资扶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付费学习,如“Baidu传课”等;第三种是以高校为主体、由教师自主开发的在线开放课程。无论哪一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其资金投入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在线开放课程在投放到相应的平台中供学习者使用后,还需要持续性投入资金进行相关维护,一旦资金用完,课程资源维护和教学活动就会中止。政府投资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一般采取一次性补助,这会致使课程的后期维护和建设持续性得不到保障[1]。而对于各方面力量较为薄弱的高校来说,无论是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还是引进其他高校成熟的在线开放课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经济负担,也会导致课程难以持续发展。

1.3.3 管理相对宽松,留存率不高

互联网传播由“大众门户”模式转变为“个人门户”模式,个体用户作为节点的存在被凸显出来。在个体节点化的网络传播中,用户“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来自媒体的信息,在线开放课程的5~15分钟的知识点教学视频,适应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碎片化的学习对于提高课程使用率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正是由于碎片化的特点,学生学习动力的持续性、自主性、自我约束力不强。再者,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管理相对宽松,致使平台学习者的留存率不高。

1.3.4 技术不够成熟,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其一,VR和AR技术可以实现沉浸式仿真操作技能的训练,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价格昂贵和在线教学平台缺少相应的实施条件等原因,此类课程资源较为稀缺。其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教师会面临许多技术难题,包括实景动画、图文视频制作等。其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提供了包含学习者个人身份信息、互动交流、作业提交次数、测试评价、学分认定等数据,教师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分析,以对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维护。然而,在目前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缺少专业的大数据分析人员,普通教师并未熟练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运用不够熟练,数据分析结论可能会产生偏差,无法发挥大数据的最大功效。

2 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策略

通过PEST-SWOT模型的分析,笔者厘清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结合新媒体概论的课程特点,从以下4个方面探讨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策略,为如何更好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一定参考。

2.1 建设目标

一般而言,需求量大、辐射范围广的通识类公共选修课比较适合将课程的全部内容制作成在线开放课程以供学生学习,而受众面较小的专业类课程、实践课、模拟演练等,则可以按照课程需求来制作部分课程内容,用以辅助教学。新媒体概论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不具备通识类公选课的特征,因此在设计在线开放课程时,应以辅助教学为主要建设目标。

2.2 设计原则

在线开放课程用于辅助教学时,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高效率学习。因此,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首要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视听传播的角度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增强视频的趣味性,如尝试将符合当代大学生审美的流行卡通人物作为课程主讲人来生动活泼地讲述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的次要原则是进行正确的问题引导,要将教学内容细化成不同的知识点并通过问题序列、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简入深、从易到难地进行递进式学习,以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

2.3 课程体系设计

2.3.1 教学单元

结合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目标、特点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方案,应重新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大纲,而教师要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单元及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全部课程内容设计成4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内再设计若干个教学内容,以适应线上课程的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提升该课程的辅助教学成效。具体的教学单元设计与教学内容设计见表2。

表2 教学单元与内容设计

2.3.2 视频课程资源制作

视频拍摄与制作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知识点脚本的撰写是否准备充分。知识点脚本的撰写要借鉴影视剧分镜头脚本的格式,将序号、镜头编号、镜头景别、时间、画面内容、旁白、音响(音乐)等分别填写并制作成表。知识点脚本的撰写完成之后,进入视频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为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碎片化特点,在课程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8~10分钟最佳;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切入点,选取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贴近实际的案例或者话题。再次,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处插入动画、配乐等视听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在视频中设定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完毕后才能继续学习,从而通过实时测试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

2.3.3 试题

试题部分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设计课堂测试。每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教师可安排1~2道测试题,也可按照教学视频时长来均匀分配随堂测试题,以单选题、判断题为主,主要目的是抓住学生的视线点,帮助其顺利完成在线教学视频的学习。第二,设计章节测试。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可围绕教学单元内所有的知识点设计客观题、主观题或者讨论题进行章节测试。这部分的试题既可以视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也可以当作互动交流的一种方式[6]。第三,设计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课程结束后的最终考核,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题量不宜过多。

2.3.4 讨论区

为了实现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可将讨论区分为“教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想要实现良性互动,教师就需要提前设计好讨论题,其可以设置开放式的讨论题,让参与讨论的学生在有话可说的同时也能发现问题,从而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用柯达胶卷破产的案例引出讨论题目“新媒体出现后,纸媒还有明天吗?”,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启发学生多关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来加深学生对话题的理解。

2.4 考核方式设计

无论是在线开放课程还是线下课程,课程考核都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之一。二者的考核区别在于,线下课程考核重结果,在线开放课程考核重过程。在线开放课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占比较大,包括视频浏览的完整度、参与讨论、随堂测试、单元测试及期末测试。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主要用于辅助教学,因此,其考试占比为50%,其中视频学习、随堂测试、单元测试占30%,互动讨论占10%,期末测试占10%。教师应在开课之前将考核方式公布在公告栏,让全体学习者知悉。

3 结语

自2020年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高校应了解其优势与不足,以学生为出发点,满足学习者的诉求,并结合实际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设服务于全体学习者的在线开放课程。新媒体概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基于PESTSWOT模型的一次大胆尝试,符合辅助性教学的要求,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如知识点脚本的撰写准备不充分、视频制作技术存在问题、教学效果较差等。因此,高校必须结合线下翻转课堂,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完善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课程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