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展示空间构成建构观者的情感体验
2022-05-12涂永麒
涂永麒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背景
展示空间是展示设计中基础的载体,展示信息和内容在此基础上呈现,观众观展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体现出了展示内容与观者之间的互动。因此,本文以如何在展示设计中构建空间给予观者更多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分析空间构成的方法,探究人对空间的感知作用,通过空间的建构赋予人更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希望营造出更具趣味性、更人性化的信息交流环境。
(二)时代背景
在“水晶宫博览会”之后,展示设计开始蓬勃发展,焕发了蓬勃的生命力,除了展品的陈列外,在设计中已融合当下新兴的科学技术,发展出了多样的展陈方式。在此过程中,展示空间构成也更突显出其重要性,从一开始单纯地依靠建筑空间陈列展品发展到当下在场地中设计、构建展示主题所需的空间,并且利用空间构建的氛围间接向参观者传递展示的内容,使得观者在被展示内容感染之前,由身体感受而先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在此体验的基础上了解展示内容,使得展示主题表达得更加深入人心,通过空间构成从而构建参观者的情感体验在展示设计中越来越重要。
二、展示空间构成
在展示设计中,空间构成作为展示内容、展示主题、展示方式的载体。所以,展示空间构成需要利用各类空间构成元素,通过把各类元素和谐的进行组合架构,提高展示空间的合理性、趣味性,让参观者获得更多的空间体验。
(一)展示空间构成手法
1.模块式空间构成
模块式空间构成由多组或者一系列单元组成,其中每一个构成模块都可以行使各自独立的功能,也可以相互组合形成多功能的单元,模块式构成既可以与整体分离存在又能够契合的融入整体。在内容繁杂的展示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模块化有着很强逻辑关系的特点,将整个展厅的布局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模块,针对每一个模块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例如意大利家具品牌“Pedrali”的展览,主题为“光框架”。展览采用模块式的框架构成方式,以白色方形金属发光框架为单元,通过单元的大小、组合、位置的设计构成了整个展示空间,为观众呈现了不同层次上的内容体验,营造了很好的秩序感,可以让人在样式众多的家具中清楚地了解到各自的特点,为家具的选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观众可以在轻松有序的氛围下体验整体展览。
2.冲突式空间构成
冲突式空间并不是指空间构成不科学,而是在构建空间时利用空间形体之间的动势形成观众感觉上的对冲关系,形体之间互不干扰,实现各自的功能,但是又互为对应,观众置身空间中可感受空间带来的动势。形体结构关系的把握是冲突式空间结构的重点,需要根据展示内容而设计。在米兰马里诺宫的“圣母玛利亚·米萨里科迪亚”展览就很好地诠释了冲突式空间构成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空间中横向的黑色展墙充当基础的展具,宫殿前后设置了四组展墙,并突出了展墙之间的高度变化,给观众带来了横向上的空间动势;同时,展览充分利用了空间的层高,采用从天花悬挂的方式,将淡黄色丝绸与巴洛克式的装饰形成了强烈的呼应,也在纵向上形成了空间动势;置身展览的观众可以同时感受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空间感。
3.穿插式空间构成
穿插式的空间来源于两个或多个空间的重叠交织,从而产生一个共同的区域或者面。当两个空间形式形成穿插结构时,新的空间结构会给原本的空间带来意外的变化。重叠空间或者面的运用是穿插式空间结构的重点,例如伦敦的地下罗马神庙博物馆,巧妙地运用了穿插式地结构,将整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罗马神庙的古建筑遗址,上层的人行部分穿插于其中,观众行走在古遗迹之间更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同时在行走观看的过程中也会有谨慎、小心的心理感受。
4.光影空间构成
在展示空间构成时对光影元素进行适当地运用,能使空间拥有一定自然的视觉效果。光影与空间结构和光源的位置有着密切联系,当结构或光源发生变化,则会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光影极大地增强了展示空间的氛围感和神秘感。例如以色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建筑内部的墙面是具有倾斜角度的混凝土斜面,空间内可以一望到底而顶部的玻璃结构可以使得阳光穿透,给空间底部的阴暗增添自然光,带给观众希望、富有生机的感觉。
(二)不同氛围感受的展示空间分析
压抑、不安型空间以“柏林犹太人纪念馆”为例。首先,折线形的建筑造型会让人产生紧张、压抑等感受,通过设计将犹太人的悲惨历史具象化为曲折破碎的空间形式。建筑的内部空间同样给人压抑沉重的感受,以连续不断的运用锐角穿插,以及墙面的无序方形镂空使观众产生痛苦、不安的情绪。室外空间的花园竖立有一定角度、倾斜的混凝土柱形阵列,通过冰冷、阵列形式的混凝土柱带来庄重、压抑的感受。
轻快、探索型空间以“柏林犹太博物馆儿童世界(ANOHA)”为例。ANOHA中心是一个圆形的木制方舟,原木曲面的造型就给人一种轻快、自然的感受。空间内部利用五个大尺度的弧形木制“梁”支撑空间,其余空间结构都随着空间趋势而分布,总趋势呈圆曲形,给观众一步一景的感受。另外空间的采光由金属“光铲”为室内引入充足的光线,自然的光线与原木色的空间结合带给观众自然、轻松的氛围,同时空间整体圆曲形的流线形式以及原木的材料带给儿童探索的感受。
沉寂、肃穆型空间以“丹麦新冷战博物馆”为例。建筑空间为四个黑匣子,立面上只有微微的缩进表示博物馆的入口,给人带来肃穆、萧条的感觉。内部空间通过较矮的层高以及粗糙的肌理材质来营造沉寂的氛围。同时采用并置的手法,四个盒子每个内部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偏重的氛围,这些空间都通过单独狭窄区域相连接,展现了一段结束一段开始的空间体验,整体给观众带来沉寂、静穆的感受。
(三)展示空间构成的整体形象把握
展示空间构成是一个主题性明确的构建过程。通过分析主题、内容,利用点、线、面、光影等元素直接呈现给观者,并且需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的参与方式,选取观者便于接受的空间形式组合,便于更多的空间体验。展示空间构成是组合创意、形式、想法的过程,在将各种不同的要素、形式、方法结合时,要充分考虑空间构成后的整体形象,通过营造协调的氛围给予参观者更深入的体验。在营造整体和谐氛围的方式上包括控制空间的形式、空间的流通性以及与观者的互动性等。去除一些无关于主题、单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的内容,提高空间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加人与空间的互动,让参观者观展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三、展示空间构成语言对观众的影响
展示空间构成的主旨在于传递信息,将展览的主题、内容更好地传递给观者,采用更丰富的空间构成语言,使观众走进展厅首先感受到空间带来的信息,再进一步了解展示内容,带来不同的体验感。
(一)特殊形式语言
在展示设计中形式语言运用广泛,在传递展示主题、渲染空间氛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展示空间中,为了使空间整体协调统一,形式语言也相对统一并起到美化空间的效果。特殊形式语言的使用可以在空间中启到凸显主题,强化展示氛围的作用;并且特殊的形式语言在空间中往往会形成参观者视觉的热点,通过对视觉的刺激,使观者与信息产生共鸣,产生更多有关于展览的情感,从而可以让参观者有更亲切的观展体验,即通过特殊的形式语言构建参观者的情感体验。如2019年首都博物馆《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通过不同时期、地域的丝织文物来讲述中国织绣印染历史及其文化,另外从空间、材料、色彩三个方面来突显“锦绣中华”主题,设计理念以通经断纬的概念为基础。在空间构成上运用大量的丝线,将“线”作为贯穿整个展示空间的特殊形式语言,纵向的线体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横向的线体用来体现展品和内容的呈现。作为特殊形式语言的线体并不是无规则单一的使用,而是相互成组、按照一定的规律,呈现一定的空间趋势来布置,如此,线体在整个空间中并不显得突兀反而可以加强视觉效果,渲染整个展厅的氛围,线体也使参观者可以更加直接地联想到展示主题,在情绪上与主题和内容产生共鸣,跟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更多情绪体验。
(二)空间节奏语言
空间构成是相互关联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元,观众的观展体验是贯穿所有展示空间后综合形成的,所以不同空间之间的关联性也是需要整体思考;在整体构思时,空间节奏的把控是很重要的,当一个空间的人流路径狭窄庸长,可能会带给参观者压抑、沉寂的情绪,以此从侧面烘托展示的主题,达到参观者对于展示内容的共鸣,参观者的情绪也会受这个空间形式的影响而变化,但是当这种狭隘的空间形式是一连串的,多个空间都设置为让人不适的路径形式,则会适得其反,从而观者的观展体验感也会有所下降。如英国战争博物馆,各个空间的关联性较强,整体节奏张弛有度,合理的节奏变化使得展示内容更加丰富,空间利用率也更高,展示形式与内容也更加契合;在战争博物馆的空间设置中,预留了一块中心区域,观众需要通过中心区域穿过不同的走道到达不同主题的展厅,在尺寸方面,中心区域设置得很宽敞,可供参观者休息、观影、交谈,而中心区域和主题展厅之间的走道部分则较为狭窄,展示区域设置在走道两边的墙体内,采用挖空墙体的方式呈现展示内容,主题展厅的空间也划分的较为开阔,参观者可更具自己的观展需求自由行走,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疏,密,疏的空间节奏,在空间舒缓的部分,观者会有放松、舒适的感觉,在空间密集的部分,则会有不安、压抑的感受,战争博物馆通过空间节奏的设计很好的调节了参观者的情绪,在使人压抑的空间中展示战争的残酷,在舒缓的空间中展示战后人民幸福的生活,让观众的情绪很好地与内容相关联,增强了观众的观展体验。
(三)材料语言
为了在既定的场地营造更丰富的空间感受,为观众营造契合的空间氛围,可以通过材料语言的运用使空间的布局不变,而让参观者有更多的观展体验。如香奈儿在香港“PMQ元创方”举办的创意展览,展览的主题是为了致敬品牌的创新、传承与发展,在展览的高级定制服展示空间中,所用的构成语言就给所有参观者眼前一亮的感觉。整个空间中并没有传统的展台或其他衬托展品的形式,也没有展墙对空间进行二次空间划分,而是通过材料的运用,使用多层布料组合再相互围合的空间形式,围合出观众的路径,路径曲折,可以在其中自由穿行;整个空间巧妙地布置展示区域、设置展示方式,通过将展品放置在布料区域中,再将层叠的布料剖切,以此形成欣赏展品的独特视角;展览整体呈现出探索、神秘的氛围,并通过服饰的原料——布,层叠悬挂划来分空间,使得空间的形式变化更加灵动、新颖并且与展示主题十分贴切。
图1 案例图片(来源:作者整理)
四、参观者对展示空间的感知与情感体验
(一)参观者对于空间的感知原则
参观者对于空间的感知是观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展示空间可以从侧面突显出本次展览的主题及需要传递给参观者的情绪,通过观众对空间的理解,可以更有助于体会展览的主旨。参观者对于空间感知有一定的原则,首先参观者是通过自身的身体、认知去体验,所以空间感知的原则也是以此为基础。展览活动中的信息获取是通过刺激观者感官开始的,信息对于感官的刺激是相对全面的,涉及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通过对感官的刺激,使我们认识到信息的存在,并对接收的信息做出回应。视觉感官上,在参观者舒适的尺度范围,以标准尺度范围为基础,根据展示内容稍加调整,启到从侧面感染参观者的作用,如大型的空间形体可以体现出恢宏的气势,纵深感强的空间可以表现悠长的氛围等。同时颜色的暗示作用也运用广泛,不同的色系可以表达不同的氛围;听觉感官一般适用明度较暗的展示空间内,可以分为常规声音表现(一种声音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和特殊声音表现(通过某种象征性的声音来凸显主题)。一般听觉感官的使用是为了暗示空间中的方向感,如在展示空间的不同方位放置音源,声音的大小根据彼此的距离和方向设置,以此来体现空灵的氛围,观众可以由此来感受昏暗的空间,并可以对接下来的空间有一个预判;触觉感官一般适用于由特殊材料构建的空间,观众通过触摸、按压、踩压等方式感受到材质的特殊性,并可以根据材质体会与主题的关联性。通过了解观众对空间的感知原则,及原则之间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构建展示空间。
(二)利用参观者对空间的感知营造情感体验
信息的传递都需要相应的媒介,观众通过对媒介的解读体会所蕴含的信息内容。构建展示空间也是如此,通过对空间进行设计,把握空间的形式、节奏等要素,以空间本身充当信息和观众之间的媒介,从而让观众的情绪跟随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达到由展示空间调动参观者的情绪的效果,体现出空间在展示设计中媒介的作用。
在展示空间构思阶段,要充分考虑观众对于空间的感知原则,将空间构成控制在参观者容易接受的范围内,使参观者的体验是连贯且完整的。从人的空间感知原则可知,观者对于空间的颜色、形状、大小、距离和方向等方面更易感受。对于空间本身所具有的半开放性、闭合性、流通性、下沉式等特征,亦能感染和刺激观众。所以结合展示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合理依据主题构建空间才能更好地营造观众的情感体验。例如使用空间交织的手法可以使人产生杂乱的心理;或在空间中利用同色系颜色的运用可以给参观者不同程度的暗示等等,利用人对空间的感知构建空间从而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联想。
总结
通过对展示空间构成手法的分析,及不同类型氛围展示空间的研究,结合空间构成语言充分探究展示空间构成对于观众观展及情绪体验的影响,进行更多调动观众情绪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