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022-05-11张秀蓉孙彦国

关键词:河北河北省创新能力

张秀蓉,孙彦国

(1.石家庄市科技合作与创新平台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31; 2.河北省委党校 公共管理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主线,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京畿要地、首都门户,GDP在全国的排名20年间从稳居第6位下降至2020年的第13位,虽然仍在3.5万亿俱乐部内(1)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http://data.stats.gov.cn.,但形势已然不容乐观。河北省经济基础是好的,地理位置是得天独厚的,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对于回归GDP前列、建设经济强省来说至关重要。

优质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是建设创新型河北的保障,从现实状况来看河北省并没有形成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协同联动、共赢共生、高效运转的创新体系,不能满足创新型河北的发展需求,没能为区域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创新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一、创新体系对区域创新发展支撑力不足

(一)区域创新能力偏弱

1.创新能力综合值较低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将创新能力分解为创新实力、效率与潜力,制定对应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得出综合效用值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河北省创新能力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19位,在全国处于中后位,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为23.28,低于全国平均值30.47,与创新能力强省(例如广东省62.14)存在很大差距。低于天津的27.08,远低于北京的55.5,是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洼地(见表1)。(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2. 创新效率低下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的综合效率指标排名中,河北省比2019年又下降了1位。其中企业创新效率稍好,指标排名高于综合效率排名11位,在全国列第20位;另外四项效率指标均排在后位,知识创造效率列29位,知识获取效率列27位,创新环境效率列27位,创新绩效效率列23位。总体看来,综合效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31位,河北省的投入产出比最低,创新效率最为低下(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第5页。(见表1)。

表1 河北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

3.创新能力的五个一级指标与先进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从创新能力的五个一级指标(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来看,河北省与创新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知识创造效用值河北省是15.19,排名第一的北京为73.75;知识获取效用值河北省为12.97,得分最高的上海为56.83;企业创新能力效用值河北省为24.88,广东省的企业创新能力最强,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效用值为80.37;创新环境效用值河北省为26.15,创新环境最好的北京为59.31;创新绩效用值河北省为31.51,表现最好的广东省为66.99。(4)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第8-9页。对比先进地区,河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其他重要指标表现欠佳

创新能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一些基础指标间的差异,为进一步揭示创新能力排名变化背后的原因,选取几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

与2017年相比,在政府研发投入方面,河北省由2018年的第14名下滑列第16位;在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方面,河北省虽然比上年上升了1个位次,但也仅居于第17位,排名依然靠后;在发表论文方面,2018年河北省国际论文发表数量比上年减少近200篇,排名第19位;在产业发展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排名方面,2018年河北省排名第24位,产业升级水平不高;在企业实力方面,2019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河北省入围23家(5)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第60-61页。,入围企业仍以传统重工业为主,虽营业收入保持稳步提升,但大部分企业排名有所下降。引领社会创新、代表新经济业态的独角兽公司全国有251家,没有一家在河北省。(6)长城战略咨询:《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2021年4月26日发布.http:∥cbdio.com/Bigpata/2021-04-29/content_6164481.ttm.

(二)中心城市集聚带动能力偏弱

1.各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不强

人民论坛测评中心2018年曾对京津冀13个城市从“产、学、研、服”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对其综合创新状况进行评价,各市得分如下:

从综合创新能力得分来看,北京和天津遥遥领先,河北11城市创新水平差距不大,综合得分普遍较低,可以说,河北刚上及格线。

以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例,2019年北京市是129 930项(7)国家统计局https://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而河北省成绩最好的石家庄是5373项,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腰斩到两千余项,邯郸一千出头,承德、张家口、衡水、邢台、沧州不足千项,张家口和承德均只有四百多项(8)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第420页。,这种断崖式下跌的落差反映出河北省内各市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的距离和一体化建设中承接知识溢出水平的能力差。

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7 379元,河北省没有一个市达到平均水平,最高的廊坊市也仅有90852元,作为省会的石家庄只有76 980元(9)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统计年鉴2020》,第86页。,对外围劳动力缺乏吸引,就业人口年均增速缓慢。

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相对于江苏省这样的创新先进省份13城市全部上榜且位次提升明显,河北省的上榜城市少且位次连年下滑。石家庄市2017年排第27位,2021年跌至44位;唐山市2017年排第30位,2021年跌至38位;保定2017年排59位,2021年跌至98位;沧州2017年排66位,2021年跌至79位;邯郸2017年70位,2021年跌至87;廊坊从62位跌至2021年的63位,各个城市均跌幅明显。

2.创新型城市带动力偏弱

河北省三个国家试点创新型城市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在全国参评的72个城市分别位于43位、52位、60位(1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7-8页。,均在后半幅。石家庄的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在省内最为突出,即便如此,也没跑赢周边省份的大中型城市,甚至排在邻省山东潍坊、河南洛阳这样的地级市后面。

省内各市在创新城市建设方面进程较慢,仅有省会石家庄进入了冲刺阶段,其他各市中,秦皇岛、唐山、保定和廊坊四市在提高阶段,沧州、邯郸、承德、衡水、邢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张家口仅处于准备阶段。

3.集聚扩散推进机制尚未健全

河北省虽然从试点示范、协同创新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相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和目标实现的紧迫性而言,协同带动组织的推进方式还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一是中心城市和下辖县之间没有建立起配套的制度化推进机制和对话机制,创新资源未能顺畅地流动起来,推进过程中盲目、重复和无序的不良状态间或存在。二是科技创新领域间主管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不健全,单一部门难以全方位协调和决策,具体工作实施往往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三是内部统筹协作分工不明确,创新资源的配置省内区域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内斗和重复建设现象,既不利于中心城市创新能力的扩散,也不利于引领县市的发展。

综上所述,河北省的中心城市本身实力较弱,推进扩散机制又不健全,辐射带动能力自然不足。

(三)县域创新仍是区域创新中的短板

1.半数县市的创新能力排名不升反降

2020年河北全省A类创新能力县(市、区)的数量少,C类数量偏多,县域创新ABC三类县由2017年的正三角形转变为梯形,按照县域创新跃升计划的规划,河北的目标是A类县数量大大增加,C类县减少甚至消失,变成倒三角格局,但是全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中还有84个县排名出现了下降,因此县域创新能力提升任务仍然紧迫。(11)河北省科技技术厅:《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2020年12月28日发布.http:∥zhuanti.hebnews.cn/2020-12-28/content_8295720.htm.

2.部分县市创新意识不足,科技管理队伍弱化

相对于中心城市,县域创新资源稀缺,创新基础差。而创新意味着自我否定,意味着对现有的政策、决策、利益进行调整,也意味着政府需要革新的勇气和对试错后果承担责任。

另外,在全省的168个县(市、区)中单独设立科技局的只有二十几个,大多数没有专门抓科技创新工作的机构。科技管理部门并入发改委、工信部门、教文体部门等,人员缺乏、专业不对口、年龄结构老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县域科技管理者经验不足,对辖区内主导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掌握不透。科技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中存在感不强、话语权不够,发挥的作用不足,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3.县域高新技术企业少

与县域产业集聚发展较为发达的省市相比,河北省县域产业链发展水平低,经济发展仍以传统动能为主,低端化特征明显,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含量少,高新技术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不足。另外,经济欠发达县域多为农业县,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多,由于农业企业本身享受减免所得税等各种优惠政策,而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所得税率减免优惠,这样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对于它们本身已经享受的优惠政策缺乏吸引力,甚至担心成为高技术企业后按要求开展研发活动反而增加支出,因此创办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观意愿也不高,全省40%左右的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到10家。(12)闫文、孙胜显、王静等:《河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20年第4期。

4.创新平台少,对创新主体缺乏帮扶作用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比较缓慢,传统工业仍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对创新平台的需求比较小,因此县域范围内创新平台数量比较少。县域科技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共性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创业投资等机构规模偏小、服务能力不强、发展不规范、专业化程度低。A类县中尽管有了一定数量的科技服务机构,但没有形成与产业特色相适应的、运营效益较好的品牌服务机构,如多数县区的孵化器仍停留在“提供场所”这样的低层次服务上。有些C类县甚至没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及信息共享资源面向县域开放程度低,公共服务基础不强。

二、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驱动力不足

(一)经济发展下滑明显

1.GDP总量排名下滑

2020年河北省的GDP总量达36 207亿元,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12位。虽然总体规模看似依旧很大,但纵向看,河北省GDP在全国排名持续下滑。2014年之前的20年,河北的GDP总量基本稳定在全国第6位。自2015年开始下降,2018年已降至第9位,2019年第10位,2020年跌出前10名,居第12位。(13)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http:∥data.stats.gov.cn.河北省在2019年就已经被面积是河北省1/10、人口是河北省1/4的北京反超。再看具有代表意义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十年前,河北石家庄与河南郑州的GDP是持平的,十年后石家庄GDP不及郑州一半,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人均GDP排名落后

影响GDP的因素众多,不能完全说明一个省的经济实力,相比之下人均GDP则更能够反映本区域的经济实力。从人均GDP来看,近三年河北省“稳定”地维持在倒数第6的位置,2020年全国共有包括北京和天津在内的十个省市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2 371元),河北省只及平均水平的大半,与经济实力最强的北京相比,差距3.5倍之多。(14)新浪财经:《2020年各省GDP和人均GDP排名出炉》,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021798107547282&wfr=pc.2021-02-13.人均GDP一直低位徘徊说明河北省在新旧动能转化、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二)尚未到达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根据各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及驱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不同,按照各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层次,将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竞争优势依靠资源和价格竞争;第二阶段是投资驱动阶段,企业竞争优势依靠规模经济和产业链集群;第三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及商业模式创新上;第四阶段是财富驱动阶段,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品牌上。中国目前在第二阶段,正努力向第三阶段迈进,但具体到全国各省市区也是各不相同的。

创新发展先进地区如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山东等一类区域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第二类区域如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区是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过渡的阶段;而第三类包括河北省在内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规模经济和产业链集群,处于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力亟需提高。

(三)产业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1.产业结构不优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代表了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水平。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连年增加,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3%,比第二产业比重高12.6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中已超过“半壁江山”(见表2)(15)方素菊:《河北产业结构“三二一”态势进一步增强》,《河北日报》2020年1月26日。。

表2 2019年全国与河北省产业结构比较

根据表2数据可知,尽管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始终在推进,但与全国平均相比,河北省第一产业贡献率高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却低3.61个百分点,这说明河北省产业结构依旧偏重,产业创新未达标,在国家产业构调整中是滞后的。

2.优势主导产业未摆脱以“量”取胜的局面

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等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产业创新的“重头戏”。

一是钢铁产业。河北是华北乃至全国的重要钢铁生产基地,河北省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钢铁产能过剩,区域同质化竞争激烈,化解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缺乏;资源与环境制约日益突出,亟需科技创新支持;地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全国形不成优势。

二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不断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能力薄弱、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产业整体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石化工业。河北省石化工业在过去几年中以7%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超过1400亿元,是河北省最大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河北省石化工业营收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9位,虽然形成了一定规模,但发展增速缓慢,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整体前景并不乐观。

四是食品工业。河北省食品工业规模整体上处于门槛低,规模小且知名品牌少;食品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创新力度不够,食品品种相对单一,多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和精加工的程度不高,附加值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食品企业生产设备落后,缺乏高技术含量食品加工设备;产业链短,产业领域单一,综合利用或转化效率偏低,发展方式粗放。

总而言之,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优势依然是以“量”取胜,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产业链低端化仍是痛点,欠缺“质”的提升。

三、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水平仍需提高

(一)R&D投入水平低

1.投入总量偏少

R&D投入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R&D投入不足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短板。河北省2019年R&D投入强度为1.61,在全国位列16位,低于全国2.23的平均水平。全省各地市R&D经费投入强度也比较低,邢台、张家口、承德、衡水、雄安新区等还不到1,张家口还出现了连年下降的趋势。京津冀协同体系中,北京市R&D投入强度是6.31、天津R&D投入强度是3.28,河北省与京津两地相差悬殊,这也在客观上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障碍。(16)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统计年鉴2020》,第403-411页。

2.投入结构欠佳

从活动类型看,2019年河北省R&D经费投入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所占比重分别为2.6%、10.2%和87.1%,与上年相比,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没有增加。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在R&D经费中占比已达6.03%,河北不及全国水平的1/2。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多为15%左右,北京市已达15.9%。(17)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科技统计年鉴2019》,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版,第6页。可见,河北省的R&D经费投入基础研究的比重低,且主要流向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而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低,会影响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阻碍科技自立自强目标的实现。

从地域分布看,石家庄、唐山和保定三市占用了全省62.3%的R&D经费,其他8个市R&D总和不到37.7%,R&D经费投入区域不均衡特征明显。(18)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科技统计年鉴2019》,第7页。

(二)人力资源质量不高

1.人口知识结构偏低

河北人力资源虽然基数庞大,但知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实力较差。根据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15.47%,北京最高,该比例为41.98%,河北排名第24位,只有12.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5百个分点。(19)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2.高端人才匮乏

在高层次人才方面,2019年京津冀地区河北R&D人员中博士占比0.05%,同年北京是0.23%,天津是0.12%。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地区,上海市为0.15%,江苏0.06%,浙江0.04%,安徽0.07%,而同时期创新能力比较落后的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亦能达到0.07%。(20)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科学技术部战略规划司:《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年版。这说明在协同发展区域内,经济发展龙头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高端人才具有虹吸效应,不利于这些地区的创新发展。河北区域内优质企业少,高层次人才流入少、流出多,高端人才占比在全国排第26位,不但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低于大部分经济落后省份,高端人才稀缺已掣肘创新发展。

河北省提供不了京津那样的发达城市相当的福利待遇,供高端人才发挥才能的平台又不多,许多高端人才难有用武之地,发展前景不佳。

3.人才流失严重

2018年全国人才流失最严重的15个省份中,河北排第三位,大学本科及以上人才流失率达到了55.6%,流失人才近一半以上转移到京津地区。在一体化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虹吸效应对相对落后区域人才储备是不利的。北京→天津→河北方向人才流动是阻塞的,但河北→天津→北京方向上流动却极为活跃,北京和天津对毗邻的河北省人才资源处于强吸引态势。造成“逆转移与逆疏解”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河北自身较低的公共服务能力与产业配套能力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与项目的发展需求,也有三地政策落差的客观影响。但无论如何,高端要素“逆转移与逆疏解”的客观存在使得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区域资源再配置,进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标大打折扣。

四、区域创新主体要素仍需加强

(一)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需提升

河北省“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多方创新机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地位已确立,但存在着如下问题:在谋求区域创新重点、合理布局、梯度推进方面仍有待构建清晰详细的发展路径和运行机制;不同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分工过于明确,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的机制有待完善;缺乏面向不同地区的差异化科技创新政策,并且政策可操作性仍有待提高。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研发的投入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以及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2019年,河北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已占到全省R&D支出的86%,企业已经成为创新的投入主体,但R&D经费支出与主营收之比是1.07%,投入强度还比较低;规上工业企业有R&D活动的有2351家,占比仅为17.84%,创新活动强度也比较低,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收的15.8%,在成果转化上,企业的主体地位也不够突出。(21)河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河北统计年鉴2020》,第406页。

(三)高校科技实力不强

高校作为培育并集中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场所,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整个河北省地域内125所高校没有一所“双一流”大学,仅有河北工业大学进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事实上,从数据上来看河北高校总数量并不少,以201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普通高校数量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8位,承担的R&D课题数却只排在第16位,发表的科技论文数量排名第18位,有效发明专业数量排第20位,说明其科研能力不足且科技产出欠佳;另一方面,河北省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在全国排第19位,且其中大部分是政府资金,企业资金比例偏低,在全国排名第28位,几乎垫底,说明其在科研方面吸金力差,可落地的研究成果不足;R&D人员合计数量排在第16位,R&D人员全时当量更是排在全国第19位,进一步说明河北省高校数量虽然多,科研人才并不富裕,科研活动也不活跃。(22)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年版。河北省高校总体上依然处于“规模大省,实力弱省”的窘境。

(四)科技中介机构活力不够

近年来,河北省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河北省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检验检测、法律咨询、人才服务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仅数量仍然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缺少专业化的品牌优势,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以发展较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由2019年的139个增至2020年的228个,增幅达到了64.03%,在全国的排名从第10位升到了第5位;孵化基金总额增速更是达到了160%,排名由第17位上升至8位。但与此相对应是的,2020年河北省平均每个科技孵化器当年毕业企业数仅为3.3家,在全国排第27位;河北省有统计数据的2019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仅为381.19亿元,为全国总成交额22398亿元的1/60。(2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第60页。这说明中介机构活力不足,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总体上,河北的科技中介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服务体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市场和创新主体的需求。

(五)“政产学研资介”合力不足

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介组织作用各不相同,功能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区域创新的有机体系。政府是创新的主导,企业是创新的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源泉,中介机构则是创新的桥梁,聚集在一起成为创新的强大合力,推动创新发展。(24)王世红:《企业协同创新的主体分析》,《市场论坛》2018年第10期。

地方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提供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和着力点不尽相同,政府注重GDP增长、高校注重科研成果产出、企业注重追求经济利益,努力方向不同,对于合力的形成自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消减作用。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对工业的依赖性仍较高,在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集成要素、主体、关联、产业、区域、环境、开放和反馈等政策时有所偏重,且不同部门之间分工过于明确,沟通协同形成合力的机制有待完善。河北省高校、科研院所大多归属行政机关管辖,其科研经费也是政府拨款为主,因此对政策的敏感度较高,与行业、产业的对接不足,协同力差,且其创新绩效评价注重论文等可量化指标,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的转化重视不足,甚至为了研究而研究,可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成果不多。而企业囿于创新的风险和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滞后性,创新中短视行为很常见,缺乏顶层设计,更缺少创新的管理体系。河北省各地市创新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创新中介市场体系不健全,仪器设备、研发服务平台、研发技术人员等资源大都停留在自有自用阶段,缺乏共享意识,缺乏为社会提供科研、服务的主动性和平台,开放程度低,科技中介对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难以在创新主体之间发挥“催化剂”作用。

五、区域创新环境仍需优化

(一)创新环境效率低

客观地说,河北省这几年在改善创新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表3所示,河北省的创新环境效用值达到了26.15,排第10位,明显高出综合效用值第19位的排名,其中创新潜力排名最为亮眼,进入了前3名,创新环境实力排在第9位。但与之相对的是,有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优秀的创新潜力,河北的创新环境效率排名却仅为第27位,说明创新环境投入产出比很低。

表3 2020河北省创新环境指标

(二)政策效应待加强

一是政策的普惠性不足。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不知道政府都有什么样的政策,即便知道了也不知道如何去申请;二是政策的整合力度较弱。政府部门间政策相对分散,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各委办局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体系,比如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上,主要涉及科技局、发改委和工信局三个部门,三个部门政策协调整合不够,政策、资金等支持还是相对独立和分散;三是企业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激发尚显不足,支持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方面政策数量最多,但企业创新主体的活力不足现象依旧存在。

(三)开放创新式文化有待加强

河北是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有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河北人朴实平淡、内敛、不张扬,这是由河北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决定的。投射到区域创新中,会有一些负面表现,如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小富即安、冒险精神不足。创新不仅需要胆识,也需要容错试错的氛围和机制,在这一方面河北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本地人,很多企业基本上都是基于家族式发展起来的,亟需新鲜血液和文化来补充企业家队伍,开放创新式文化有待加强。

六、区域创新协作仍需加强

(一)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待完善

河北省传统企业优势明显,但近年来其附加值与竞争力在逐渐减弱。河北省的国际合作还集中在如纺织服装、建材、农业等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低,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河北还较弱。总体看,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比较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一是合作形式较少。国际科技合作方式有项目合作、基地建设、科技论坛、网络平台、共建研发平台、科技外交官、外出访问等,但河北省仅采用了项目合作、科技论坛、基地建设、外出访问等,形式不够多样化。二是合作层次不高。北京、天津开展科技合作的层次较高,大都是国家层面的科技合作,而河北省相对较少且层次不高。

(二)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需加强

在区域协同创新中,地理位置邻近性越大,合作意愿越强。但是,合作成效不仅与合作意愿相关,也与制度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相关。在制度邻近性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在省市地位、历史沿革、环境、人文、创新基础等方面各成一体,制度体系不尽相同,冲破壁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技术邻近性方面,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位、第3位,天津排名第20位、第8位,河北排名第27位、第24位。(25)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第8-9页。京津冀三地不仅创新要素差距明显,而且产业创新要素互补能力低,河北省难以承接京津的创新成果,由于缺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物理基础,很多资源跨过河北,直接转移到南方。如北京的IT产业如数字技术等高端产业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原创性强,但河北缺乏配套的企业,导致协同发展难度大。虽然河北总体科技实力不够强大,但河北是经济大省,对于技术的需求十分旺盛,能够成为京津重要的技术交易伙伴。(26)李岚:《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15期。

在协同发展上,河北更多地是一省两市层面上的活动,尤其缺乏设区市与京津区级层面上的合作,存在合作协同不落地,协同不同步的问题。离真正发挥环首都经济圈优势、建成深度融合的京津冀创新共同体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河北河北省创新能力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