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2-05-11孙婷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肌瘤优质子宫

孙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科五区,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子宫肌瘤是女性独有的、较常见的生殖器官良性肿瘤,按生长位置可划分为 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阔韧带肌瘤等,子宫肌瘤其临床表现大多是月经过多、排尿排便困难和下腹部包块等。好发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妇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1]夫妻长期生活不协调、工作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使女性产生抑郁心理,造成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失衡,长此以往容易罹患子宫肌瘤。主要症状有经期延长或增多、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白带增多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生活质量[2]。子宫肌瘤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对于肌瘤不大、月经量增多不明显的近绝经期患者可以给予雄激素药物治疗,然而不管是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在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下,都易产生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肌瘤[3]。因此治疗后的对于女性的身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常规的护理只关注疾病本身,对于患者的抑郁心理和生活质量往往忽视,已不满足患者需求[4]。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在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的一种护理方式,对医院科室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补充服务内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5-7]。为进一步观察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的应用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以80例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治疗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时间为2019年1~12月,均分为对照组(40例,一般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7.1±2.5)岁,瘤体小于2cm者14例、瘤体2~8cm者18例,瘤体大于8cm者8例,病程1~5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6~51岁,平均(38.5±2.5)岁,瘤体小于2cm者13例、瘤体2-8cm者20例,瘤体大于8cm者7例;病程1~6年。诊断标准: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有硬块少数有疼痛;妇科检查可可触到肌瘤结节或发现子宫明显增大;B超检查显示出肌瘤的图像。纳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肌瘤,均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了不配合者以及血液系统疾患、肝肾功能异常、宫颈癌、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将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行一般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注意事项,饮食禁忌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如下:①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及制度化,优化护理人员的配置,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的同时,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②制定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计划,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持续性改进;③从患者入院引导患者就医,即开始护理服务,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开展多形式健康知识讲座,让患者熟悉并正确认知疾病,对有不良心理或情绪的患者,进行疏导,使其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④强化监督,确保临床护理质量,定时或不定时抽查病房护理情况,并由专人负责,确保护理服务的高效优质,并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进行打分[7];⑤持续质量改进:依据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行已存在问题的整理和统计,并就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组织,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结合资料查阅,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案核心即护理质量的提升,应用PDCA循环模式,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行以有效解决。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等,每项最高分10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三个选项,100分情况下,非常满意分值区间为:90~100分,满意分值区间为80~89分,不满意等级分值不足8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n×100%。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忧郁评分:评估患者焦虑、忧郁情况,量表分别为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50和53分为临界值,最终获取分值越低,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等四个方面,各维度均以100分为满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SDS评分、SAS评分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采用“±”表示均值标准差,t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表示,χ2检验,两组比较,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忧郁程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所示。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妇科良性肿瘤,虽没有恶性肿瘤那样让人闻之色变,其对患者的生活影响也是极大的,特别是出现经期过长、贫血、白带异常等,干扰着患者的工作生活,长此以往甚至会引发癌变或不孕[8]。因此要及早治疗,当下,不管是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都会受到情绪、环境等各种因素干扰[9],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应用,对于治疗效果可起到有效辅助与优化作用,促使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病情进一步改善。

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是在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的基础上持续改进的一种护理方式[10],通过对护理流程规范,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在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持续性改进,同时强化监督,确保临床护理质量[11]。在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经由持续的质量改进,弥补护理中的缺陷与不足,提升子宫肌瘤患者护理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促进病情改善,有益于和谐护患关系构建,对于医院整体形象可起到提升作用。此次研究,以80例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40例,一般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况,并予以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改善,而且,使护理服务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凸显了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病例中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能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焦虑、忧郁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肌瘤优质子宫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45岁及以上未绝经多发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跟踪导练(五)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