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价值

2022-05-11朱静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桂枝传导黄芪

朱静

(睢宁县中医院 内分泌肾病科,江苏 徐州 221200)

0 引言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随着时间延长,病情越来越严重,进而诱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四肢肌肉无力、萎缩等,临床中通过西药治疗该疾病,但治疗效果不佳,加之西药具有较大的药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1]。中医辨证治疗该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四肢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且中药药物毒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2]。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56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对改善相关症状:促进患者恢复的重要意义,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5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来源于2017年3月-2020年6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28例。参照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3~68岁,平均(55.53±2.47)岁,患病时间3~8年,平均(2.14±0.56)年。五物汤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45~68岁,平均(56.54±2.30)岁,患病时间3~8年,平均(2.40±0.62)年。本次观察对象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对本次使用药物无过敏反应者;经告知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患有由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对于研究过程极度不配合的患者;在研究中途宣布退出的患者;依从性不达标的患者;合并出现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因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般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①参照组:参照组56例患者均接受常规饮食控制、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患者接受口服甲钴胺片(产自: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 031126;规格:0.5mg/片)治疗,每天三次,每次1片(0.5mg);②五物汤组:五物汤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使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下肢,汤方:黄芪30g、桂枝15g、生姜20g、赤芍15g、川芎10g、鸡血藤20g。如果病变部位为上肢则添加姜黄10g和桑枝15g;如果病变部位在下肢则添加牛膝和独活各15g。用300mL水煎熬后,将药液倒入熏洗机中对病变部位进行熏洗,药液温度保持在39~41℃,每日熏洗30min,一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经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为显效;患者症状及神经传导功能有所改善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功能未缓解或加重表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占比率+有效占比率;②治疗后,检查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③血糖水平: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④中医证候积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主要是针对肢体麻木、倦怠乏力、感觉减退以及肢体疼痛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评估,分值在0~2分表示为轻度,分值在3~4分表示为中度,分值在5~6分表示为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

在治疗效果上,五物汤组96.43%高于参照组67.8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

在神经传导速度上,五物汤组MCV和SCV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2.3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后均显著改善,但五物汤组上述血糖水平较B组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A、B组血糖水平比较()

表3 A、B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参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表4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如果患者不能有效控制血糖,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是因为患者神经缺氧缺血,造成神经退行性病变,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困扰[3-4]。在现阶段的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代谢异常情况进行治疗,实施抗炎、扩张血管以及营养神经等方式对患者的出现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治疗,例如西药在对该类型症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药物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即甲钴胺。甲钴胺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该药物能够渗入患者的神经细胞,对营养分子的合成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改善。甲钴胺是一种高效的神经营养素,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与甲基转移反应从而使得神经细胞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成分,致使核酸形成磷脂合成的代谢过程加快,从而产生了修复神经损伤的这样一个作用。但纯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能彻底解决病因。中医在该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五物汤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在使用甲钴胺片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使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患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更加接近理想状态。

中医将该疾病归属于“痹症”范围,发病机制为气阴血亏,淤血阻络,肌肉经脉滋养不足,造成四肢麻木、疼痛,久治不愈引起四肢阙冷、无力。传统医学认为外治即内治,故此本文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熏洗治疗该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5-6]。汤方中黄芪有补气生阳、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微循环改善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气、扩张血管、增加血液灌注的功效;桂枝具有温通经脉之效;鸡血藤具有舒筋养血的功效;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多种药物合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缺氧缺血症状,且通过熏洗的方法提高药物利用率,促进药物吸收,更有利于神经功能修复,药物不通过胃肠道,可减少药毒副作用[7-10]。黄芪之中含有黄芪多糖、葡萄糖醛以及多种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成分能够起到比较理想的降低血黏度、血脂的效果,同时还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程度的扩张作用,对患者体内所出现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了保护,改善了患者体内的微循环,提高组织细胞的摄氧能力,并且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血糖的效果,抑制了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效果。同时在一部分的临床研究资料中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对机体内所存在的氧化应激反应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并对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加速了神经传导的过程,从而对患者出现的肢体麻木和疼痛等症状起到了缓解的效果,在临床使用更加广泛。

综上所述,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桂枝传导黄芪
黄芪“跑步鸡”带领乡村产业“跑”起来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黄芪枸杞茶补气血虚弱
黄芪是个宝
喊魂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我的发现
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