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

2022-05-11罗文霞谢沥影谭燕萍温洁冰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血栓

罗文霞,谢沥影,谭燕萍,温洁冰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500)

0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肾衰竭是各类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典型临床表现,在这一阶段,患者由于血Ca2+、P3+、Vit D代谢障碍,生存受到威胁,必须通过血液透析,净化血液,方可维持性命[1]。血液透析疗程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常应用操作简便、通畅率高、并发症少的动静脉内瘘通路,虽然这种通路安全性高,但是有形成内瘘血栓的风险,这一并发症会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危及患者性命,必须予以重视,采取科学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采取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3]。鉴于此,此次试验将我院收治的84例血液透析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探究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内容及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平均为42例。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6~75岁,平均(56.14±4.30)岁,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8个月至5年,平均(2.61±1.05)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6~76岁,平均(56.37±4.21)岁,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7个月至5年,平均(2.48±0.97)年。从性别及年龄分布、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等基本资料上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对比研究意义。

纳入标准:①患者由于低血压、不适当压迫、血管内膜再生等因素形成内瘘血栓,经超声检查确诊;②此次试验计划合乎医学伦理道德规范;③患者知情且同意[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病变患者;②用药禁忌证患者;③严重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1)对照组。本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药物方法治疗,具有方法为:取平卧位,连接多指标生命监护仪,动态监测血压、血氧保护度、心电图变化,治疗前20min,于血栓形成位置周边外涂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镇痛,肘部上方止血带敷扎,在距离血栓形成位置2cm处,消毒后,选用7号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用生理盐水将20万U尿激酶稀释至40mL,以10mL/h的速度持续泵注,连续4h,再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4h后追加5~20万U尿激酶+30mL生理盐水,连续治疗2~3d,3d后彩超复查,探查血栓溶解情况,第4d服用法华林,每日3~4mg,连用3d,按摩患侧肢体,每5min松开止血带一次,每5min听诊、触诊一次,强化生命体征监测。

(2)观察组。本次观察组患者采取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其中对药物方法同对照组,四步按摩法的具体手法为:①揉法,双手拇指重叠,指腹置于血栓形成部位,其余手指从两侧揉按,拇指及前臂主动发力;②捏法,拇指、食指、中指聚拢,提捏血栓形成部位,促进血栓分解;③叩法,左手拇指按压血栓形成位置,右手握拳,小鱼际以每分钟200次的频率连续迅速叩击左手拇指,注意保持力道均匀;④推法,左手固定患肢,右手大鱼际沿血管走形推按,控制力道。各手法均按摩20~30s,期间间隔30s。

1.3 判定标准

疗程结束后,记录两组局部血肿、内瘘再通例数,计算发生率,记录内瘘再通后首次透析的血流量、血栓溶通时间,计算平均值[5]。对比上述指标,评价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临床效果。此外,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表现为百分率(%)的形式,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表现为()的形式,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说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局部血肿率低于对照组,内瘘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n(%)]

2.2 两组内瘘再通后透析指标对比

内瘘再通后,观察组首次透析血流量、血栓溶通时间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内瘘再通后透析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内瘘再通后透析指标对比()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52%,与对照组的35.7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血液透析主要把体内血液引流到体外,通过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构成的透析器,血液和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则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在弥散、超滤、对流原理作用下实现物质交换,使体内的代谢废物有效清除,使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得到有效维持。此外,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清除干净,并通过净化血液回输,整个操作过程,便称之为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期间需使用到血液透析机、水处理系统以及透析液等设备,且血液透析存在一定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其中,适应证包括:高钙血症;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禁忌证则包括:其一,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发生了动静脉内瘘,则易影响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其中,药物溶栓为现状下临床常见的一种溶栓治疗方法,尿激酶溶栓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及应用。针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采取尿激酶、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等药物治疗,能够使血浆当中的纤溶酶原裂解,进一步转化成为纤溶酶,可以使全身纤溶活性避免受到影响的条件下,对微小血栓起到选择性溶解作用。对于低分子肝素钙来说,抗凝效果显著,并且能够使出血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华法林能够竞争性地对抗维生素K,使肝细胞当中凝血因子的合成受到抑制,并使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得到有效降低,加上该药物的见效后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可以使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得到有效延长。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药物治疗,其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生理负担,能够将血浆中的纤溶酶原裂解转化为纤溶酶,作用于微小血栓使其溶解,且这种药物半衰期为15min,副作用较小,再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华法林抗栓,效果良好[6]。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四步按摩法,采取揉法、捏法、叩法、推法等推拿手法,能够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栓溶解,降低局部血肿率,提升内瘘再通率,增加内瘘再通后首次透析血流量,缩短血栓溶通时间,优化治疗效果。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经治疗,观察组局部血肿率低于对照组,内瘘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内瘘再通后,观察组首次透析的血流量、血栓溶通时间在数值上均大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由此可见,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的疗效显著。当然,也有学者研究表明“四步按摩法”潜在一些风险因素,易使患者发生肺栓塞与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进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较大程度的威胁。但是,由于人体肺部血管床比较丰富,同时储备代偿能力很强,因此肺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偏低,脑栓塞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样比较低。但在临床中,这些严重并发症均不能忽视,在使用四步按摩法过程中,需做好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防范工作,以此确保患者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得到全面提升[7-8]。当然,临床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病情,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赢取患者及家属信任,使临床治疗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采取四步按摩法联合多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局部血肿形成率,提高内瘘再通率,缩短血栓溶通时间,增多再通后首次透析血流量,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血栓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