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摆位误差分析

2022-05-11王剑生陈磊

智慧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系统误差器官腹部

王剑生,陈磊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 肿瘤放射治疗区,广东 湛江 524100)

0 引言

胸腹部肿瘤包括结肠癌、胃癌、肺癌等,发病率较高[1],严重危害国民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主要采用放疗,且干束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onformal radiationtherapy,3DCRT)得到进一步发展[2],所以肿瘤放疗疗效日渐提高,集中表现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增加、并发症减少、生存质量改善明显,而这些技术的主要应用特点是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增加,可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不过也意味着正常组织、肿瘤间剂量梯度上升。另外,在临床治疗中,若是患者摆位不当,则危及器官剂量容量过高,或是肿瘤剂量不足,容易对疗效产生一定影响[3],尤其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而言,体重、皮肤牵引、呼吸等因素均可导致放疗误差并影响疗效,甚至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IGRT可以结合加速器与成像系统,经由获取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的CBCT图像(X线容积图像),与定位CT图像加以比较,从而确定三维误差[4]。本文就2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应用IGRT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内容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2~4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接收的2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确诊为胸腹部肿瘤;②均行放疗;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④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者;②肿瘤转移者;③拒绝参与研究者。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2~76岁,平均(54.3±2.5)岁,宫颈癌7例、直肠癌5例、乳腺癌3例、肺癌3例、胸腺瘤2例。

1.2 方法

全部病例行放疗,治疗期间借助头枕、延伸支架等固定,且以全数字化X线模拟定位机模拟。另外,全部患者以热塑体膜结合发泡胶固定,方法为:在模拟定位机下展开热塑体膜腹杆,待结束塑体固定后,再固定头部,调整激光线,期间保证矢状面正中呈平行状态,以便维持激光灯能量无异常,同时开展体膜时还需软化后热塑膜与患者体表均匀贴合,之后在热塑体膜上进行标记,而患者全程应维持平直状。此外,模拟定位时使用飞利浦大孔径CT,以瓦里安VitalBEAM加速器治疗;治疗前均进行CBCT扫描,所得图像借助三维匹配框确定三维体积,再与定位CT含有的三维体积相匹配;依据部位不同,可选择手动配准、灰度配准以及骨性配准;采集平移误差(x、y、z)以及对应的旋转误差(u、v、w);据此调整摆位误差,再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以平均摆位误差、总体摆位系统误差为观察指标[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数据展开分析,随机误差(δ)通过标准差(∑)形式表示,系统误差通过摆位误差平均值形式表示,摆位外扩(M)为0.7δ与2.5∑之和。

2 结果

2.1 分析平均摆位误差

20例患者采集CBCT共441次,各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以“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代表,分别为:x轴是(0.16±0.08)cm,y轴是(0.09±0.14)cm、z轴是(-0.03±0.13)cm、u轴是(0.77°±0.26°)、v轴是(-0.21°±0.28°)、w轴是(0.21°±0.18°)。

2.2 分析总体摆位系统误差

①x方向的误差最小,而y方向的误差最大;②x方向、y方向、z方向的外扩值为0.61cm、1.12cm、0.69cm,见表1。

表1 总体摆位系统误差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放疗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确保肿瘤控制率时,还可保护更多正常组织,并且由于医学影像技术有所进步,肿瘤放疗期间放疗靶区、治疗计划设计等的精确性均有显著改善[5]。对于放疗而言,周围危及器官以及靶区的位置变化均为常见不确定因素[6],极易影响实际照射剂量分布,导致器官损伤,或是肿瘤脱靶,亦或是高剂量区进行危及器官范围内,出现后遗症、并发症等,特别是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因体型近似椭圆形、易牵拉皮肤、体积大、皮下脂肪较厚,以及受呼吸运动、膀胱充盈度、心脏搏动、消化道充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摆位误差[7]。此外,肿瘤位移、周围器官组织位移主要是摆位误差、治疗中位移与治疗间位移,其中摆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每例患者平均偏移标准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包括模拟定位时患者体位与治疗体位偏差等[8])、随机误差(分次间摆位误差波动),摆位误差对放疗精度有重要影响,若是存在摆位误差,容易因靶区边缘剂量不准确而造成野内复发,而治疗计划、体内剂量分布间差异越大,越会降低治愈率,提升并发症风险,另外,治疗中位移是照射期间肌肉收缩、心脏跳动、呼吸运动对胸腹器官产生影响,治疗间位移是泌尿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校正摆位误差至关重要[9]。

IGRT以三维放疗技术为基础,且在融入时间因素后[10],最终形成四维放疗模式,该法在治疗期间通过综合考虑呼吸动度、摆位误差等对疗效的影响,且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影像设备实时监测治疗全程肿瘤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及时发现异常且做出调整,能够实现精准化治疗[11],保证“三精”治疗方案得到落实,同时为加强治疗期间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以及确保肿瘤模拟、定位、方案实施以及重复治疗时的体位一致性[12]。

本次研究表明,胸腹部肿瘤治疗中应用IGRT,可有效校正摆位误差。IGRT可借助CBCT技术,在治疗前发现并纠正摆位误差,一方面而言,CBCT可有效计算平移摆位误差,进而移动治疗床,达到校正摆位误差的目的,可以提高治疗精度,另一方面而言,CBCT可计算旋转摆位误差,并显示照射区域器官组织三维结构,当然也能显示肿瘤位置及其大小,所以有助于修改治疗计划,增强肿瘤控制率;本研究中经由CBCT连续采集患者的三维图像,可分析旋转误差,所以较之以往使用的二维数据,将更加精确、直观。此外,胸腹部肿瘤容易受到呼吸的影响,所以外放CTV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相关文献指出[13],肝脏肿瘤位置存在特殊性,所以在呼吸运动影响下,CTV可达1~3cm,本次研究分析CBCT误差后,胸腹部肿瘤经由图像引导下CTV需于三个方向外扩,即:x方向外扩0.64cm,y方向外扩1.15cm,z方向外扩0.83cm,以此校正PTV。另外,PTV外放有多种计算方案,本研究采用“M=0.7δ+2.5∑”,兼顾随机误差以及系统误差对剂量的影响,此种情况下所得CTV至PTV外放可确保多数患者累积剂量(最小CTV)达95%处方剂量[14-15]。

综上所述,基于IGRT在治疗胸腹部肿瘤患者过程中可应用CBCT技术及时、在线校正摆位误差,有助于及时修正患者放疗计划,确保治疗准确实施,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系统误差器官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类器官
基于限定记忆加权的辅雷达时变系统误差估计方法∗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用系统误差考查电路实验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
女子腹部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