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南地区黄秋葵一年两季高效栽培技术
2022-05-11郭媛贞
郭媛贞
导读:总结近几年福建省中南部地区黄秋葵一年两季规模种植的经验。专业户在大田集成穴盘育苗、地膜覆盖增温防杂草、大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春秋两季均获得高产,黄秋葵产品在每年4~5月和9~10月市场供应相对短缺期抢先上市,每1 kg售价16~20元,可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
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Moench)隶属锦葵科秋葵属,原产非洲埃及,在我国俗称黄葵、补肾菜、洋辣椒、羊角椒等[1]。日本称之为绿色人参,英国称为美人指,美国称为植物伟哥,西班牙称为Guino-gombo,葡萄牙称为Guibeiro,印度称为Bhindiin[2]。
黄秋葵全身都是宝,富含蛋白质、纤维素、不饱和脂肪酸、果胶和多糖等组成的活性物质以及铁、钙、锰、钾、锌等矿物质,可清炒、凉拌、做汤、制罐头及速冻加工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运动员、糖尿病人餐桌上的首选蔬菜[3],长期食用对多种慢性疾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黄秋葵花中所含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总酚和总黄酮最高,其花可制成花茶,花冠黄色,直径4~8 cm,从基部自下而上依次开放,花期较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4];叶子、茎可供饲用;秋葵种子的含油量为20%~40%,是油脂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既可以制成营养丰富的高档植物油,又可以通过烘烤和研磨成为无咖啡因的咖啡替代品[5]。果荚和种子还是锌的重要来源,每100 g含锌80 mg[6]。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黄秋葵作为一种特色保健蔬菜已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目前,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北京、浙江及江西等省市都有大面积种植,国内黄秋葵的商品化、规模化生产取得了较大进步[7]。
我国种植黄秋葵历史悠久,其中栽培历史久远的地区有江西萍乡、福建建阳,在福建省建宁、泰宁和将乐等地种植的黄秋葵品种洋辣、茄椒已有百年之久,但当地以自家食用为主,种植效益较差[8]。近年来,在福建省闽中(莆田荔城、福州福清)和闽南(漳州龙海、厦门同安)地区,专业户引进优良的黄秋葵杂交新品种如福星434[9]、欧凯尔[10]、助农2号等,成片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通过集成穴盘育苗、地膜覆盖增温防杂草、大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密植栽培等农业新技术,产品在每年4~5月和9~10月市场供应相对短缺期抢先上市,售价16~20元/kg。
1 选种育苗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进优质高产、荚果商品性好的杂交新品种,如福星434、风行555,水果型秋葵欧凯尔、助农2号等,这些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开花节位低、节间短、果色浓绿、荚果美观、适合加工等特点。采用72孔穴盘,选用蔬菜专用育苗基质育苗;播前用25~28℃恒温水浸种12 h,用纱布袋包裹置于25℃环境中催芽,待种子80%露白后播在穴盘里。春季于1月下旬播种,穴盘摆放在温室大棚里,苗龄50多天。秋季于6月中旬播种,幼苗用遮阳网遮荫降温,苗龄25天左右;定植前1周,揭开遮阳网,控水炼苗。
2 定植前准备
2.1 整地作畦
黄秋葵忌连作重茬,前作最好是水稻或十字花科蔬菜。选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黏质壤土,旋耕机深耕一遍后,每667 m2均匀撒施腐熟鸡鸭粪250 kg,三元复合肥100 kg,再翻耕一遍后开沟串畦,要求深沟高畦,畦带沟宽1.4 m,沟深25 cm左右。
2.2 铺设滴灌设备和地膜
采用陈鑫等[11]的蔬菜微喷带膜下滴灌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铺设田间简易滴灌设备。抽水的水源为耕地周边的沟渠或鱼塘,按照该技术完成供水管道和滴灌带铺设后,在畦面覆盖宽度1.4 m,厚度1.2丝(1丝=0.01 mm)的银灰色地膜,2条滴灌带间距30~40 cm。
3 适时定植
春季于3月中旬,幼苗3~4片真叶时双行定植于大田,株距25 cm左右,每667 m2种植3 800株左右。秋季于7月上旬,幼苗2~3片真叶时双行定植于大田,株距22~25 cm,每667 m2种植3 800~4 200株,栽后浇足定根水。使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可大量减少田间除草、培土的人工费用。
4 水肥管理
4.1 水分管理
黄秋葵喜湿但不耐涝,苗期要防积水,保持土壤疏松,利于通气长根,雨季或台风降水时,由于雨量大、时间集中,应注意及时排涝。定植成活后10天左右滴灌1次水,第1朵花开前适当控水,控制基部节间长,以防徒长。春茬黄秋葵在6~8月、秋茬黄秋葵在9~10月,正值开花结果盛期,应保持充足水分供应,每天9:00前、18:00后进行滴灌补水。
4.2 追肥管理
黄秋葵较耐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看苗、看植株、看果,适当多次追肥。一般每采摘2次后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施用高钾复合肥25 kg。使用时只需将水溶性较好的优质高钾复合肥提前用水溶解于桶内,通过调节管道阀门即可完成灌水和施肥的转换。开花期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5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开花前避免使植株生长过旺,否则开花延迟,花量少、产量低;要及时剪除植株基部抽生的侧枝,中后期分次摘除基部老叶和已采收过嫩果的各节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黄秋葵主要害虫有白粉虱、蚜虫、蓟马。可选用5%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3 000倍液进行防治,几种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天左右叶面喷雾1次。秋季遇干燥少雨气候要预防病毒病,可用20%吗啉胍·乙酸铜水剂500倍液、5%菌毒清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要及时防治蚜虫减轻病毒传播。
6 采摘
6.1 采摘标准
开花后7天,果荚长10 cm左右即可采收。要用剪刀剪断果梗,切忌用手硬拽,损伤植株。秋葵的叶和叶柄长有硬毛,采收工人要穿长裤长衫,戴手套,防止皮肤被扎到。
6.2 采摘时间及产量
春季秋葵于4月下旬开始采摘,4~5月一般2~3天采收1次,6~7月高峰期每天清早采收1次,采收持续到8月末,专业户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酌情考虑是否整株拔除,每667 m2嫩果荚产量3 500 kg左右。
秋季秋葵于8月中旬开始采摘,2天左右采收1次;9月上旬进入高峰后每天清早采收1次,每667 m2日采收量最多达30 kg,可持续采收到11月下旬,每667 m2嫩果荚产量2 500 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