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探索
2022-05-11李文芳
文/李文芳
探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方案,打造推动共同富裕的行业先行示范。
健康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以医疗数智化改革为“引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国家级平台为“载体”、管理输出资源布局为“途径”,推动医疗服务能力跨越式提升,不断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重点破解“两区一岛”(山区、社区、海岛)医疗差距,探索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服务方案,全力打造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行业先行示范。
延伸优质医疗服务边界
围绕百姓看病“急难愁盼”关键小事,浙大邵逸夫医院以数字化、智慧化改革为“引擎”,率先利用4K、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推进医疗健康多跨场景应用,持续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撬动优质医疗公共服务共享新机制。
一是率先“触网”,打造全流程智慧化医疗服务。2014年,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医院”建设,通过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网”,打通所有就医流程,且持续迭代升级,实现患者就医就诊时间从原来4~5小时,缩短为1.7小时,并向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上线“云平台”,拓展优质医疗服务共享界限。2015年4月,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全国最早上线“邵医健康云平台”,目前已接入浙江省11个地区3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核心业务量突破250余万单,并推广应用至全国31个省区市70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患者3亿人次,成为协同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区域分级诊疗的行动典范,推动人人享有便捷化、智能化、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服务。
三是“AI”赋能,打造医学大脑,破解省级与基层医疗诊断鸿沟。浙大邵逸夫医院通过整合优质海量样本,自主开发人工智能辅助角膜病诊断模型与系统,研发自动识别增强CT影像中的肝占位并进行良恶性鉴定、疾病分类的人工智能肝癌诊断系统,建立基于AI的重大慢病全程监测技术研发和平台等一系列多领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推动提升医疗诊断准确率和基层慢病全程检测管理能力,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智能方案。
助推城乡医疗协调发展
提升公共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之义,浙大邵逸夫医院积极推进优质管理模式、医疗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同时,带动周边省份共享优质资源以实现健康共同富裕,满足百姓“病有良医、老有康养、幼有优育”的健康品质需要。
一是优化资源布局,打造单体多院区、多分院服务模式。立足整体资源布局、邵医模式输出,医院先后与省内外30余家医院建立紧密帮扶机制,下沉人财物管,构建“医联体+医共体”服务新格局,打造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带动基层及周边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二是包容共享,向全国各地输出邵医模式管理经验,吸引全国各地近2749批次42331人次来院参观学习。
1 浙大邵逸夫医院大力推动山区海岛地区医院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2 浙大邵逸夫医院通过搭建“邵医全程康养服务平台”,实现“名医名院零距离”健康生活圈。
三是“山区海岛”重点破题,实现“健康共富”。2021年5月,邵逸夫医院推进医疗领域“山海提升工程”,与江山市、武义县、龙游县、舟山普陀区展开精准帮扶工作,推动山区海岛地区医院管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进一步缩小与省市医疗机构差距。在江山,邵逸夫医院帮助江山市人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并与江山市政府共建“三省边际医疗高地医院”,将山区医疗帮扶的成果共享到周边省份,以省内“健康共富”推动周边省域“健康共富”。在普陀,邵逸夫医院为普陀医院带来高精尖诊疗新技术20余项,目前3类、4类手术占比超过60%,切实提升海岛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探索“5G+海上急救”“5G+远程手术”“5G+AR远程”等健康场景应用,实现医联体、医共体资源实时异地无限制串联,开辟海岛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新路径。
聚焦未来社区健康场景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县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从点与面上均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浙大邵逸夫医院积极为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设和“健康中国”示范县建设出谋划策。
一方面,打造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建立全程健康服务体系。邵逸夫医院与杨柳郡社区联动,借助“未来社区”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智能化、便捷化、精准化”全人全程健康闭环服务,打造“社区-三级医院”新型医联体模式,通过搭建“邵医全程康养服务平台”,实现“名医名院零距离”健康生活圈,为浙江省未来社区健康场景和医疗数字化改革提供社区样板。此外,邵逸夫医院借助全科医学在全国的影响力,举办一系列未来健康人才培训班,传播未来健康建设新理念,提高参与建设未来健康人才的综合素养,为社区居民培养更可靠的“健康管家”。
另一方面,与德清县人民政府共建“健康中国示范县”,实施健康政策融入、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健康城市引领、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等5大工程,将健康融入所有县域发展政策,打造健康中国“县域示范”,率先实现县域卫生健康现代化,为实现县域共同富裕提供健康根基。
打造高水平服务资源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医疗卫生领域共同富裕的基础。当前,浙大邵逸夫医院牵头建设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优势,不断提升高峰学科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
承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以来,医院形成以呼吸疑难与危重症临床诊治能力及技术、PCCM建设、慢病防治与分级诊疗、临床教学与科研产品转化四大领域为特色的核心体系,推动构建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呼吸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所有呼吸疾病在区域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联合10家医联体医院成立浙江省首家III期肺癌规范化诊疗示范中心,建立起四级技术共享体系和区域技术帮扶共享模式,解决患者就医难、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等问题。
秉持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价值理念,浙大邵逸夫医院聚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的目标要求,主动扛起使命担当,创新求新,推动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在医疗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快打造公立医院助力共同富裕的标志性成果,让全省人民在迈向共同富裕中体验更多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