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2022-05-10邓莉莉
■邓莉莉
新时代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课程改革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工作,针对学校体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课程地位明显提升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定位,规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应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1]。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和限定选修共8 学分,在十门课程中排在第二位,加上任意选修学分则排在第一位,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与健康在中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表1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2]
(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3]。教育部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4]。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 版)》,结束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教学大纲而无课程标准的局面,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学科核心素养和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内容,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这些都是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三)课程改革亟须破题
首先,学生的体育基础较差,是课程改革面临的直接问题。学校体育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4],导致了相当比例的学生既没有擅长的运动项目,也没有运动的习惯,且缺乏运动的兴趣。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自觉意识、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纪律意识要求都很高,但中职学生往往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不足、纪律观念较差、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
其次,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课时普遍较多,还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运动队训练与参赛、早操、体育大课间、体质健康测试、学校运动会等工作,繁杂的工作消耗了体育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条件下体育教师很难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很难主动走出“舒适圈”。
最后,学校体育的“先天不足”,是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课题。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高中学段的地位十分尴尬,在中职学校同样如此,甚至更加明显。这一现象反映了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体育学科边缘化的现实难以改变,场地器材设施的不足一时也难以补齐,各种政策制度的执行难以到位。
二、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 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在25%以上[5]。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中考分流已成定局,全国范围内的中考分流正在有序推进,可以预见中职学生的人数将会逐年增加,以上目标的实现与中职学生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推进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对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和全民健身行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二)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版)》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增强学生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团队意识,使学生具备勇敢顽强、超越自我、积极向上、正确对待成败的心态和平等融合、宽容对待、珍惜友谊的团队意识及良好人际关系[6]。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身心健康以及适应社会能力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推进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中职阶段是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最佳时期,也是最后时期。运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工作以后再去培养运动习惯的难度较大,因此形成运动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学生时代。良好的运动习惯必须依托运动项目才能实现,众所周知青少年时期是学习运动技能、掌握运动项目的黄金时期,对于选择职业教育道路的学生来说,中职教育是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最后的校园时光,也是学习掌握运动技能最后的黄金时期。加快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可以为中职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版)》依据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强等特点,同时满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了课程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和学时(见表2),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表2 教育部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课程设置[6]
(一)契合学生学习需求,创新组织载体形式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围绕核心素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职业体能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创新组织方式,丰富载体形式,另外教材还应有利于学校组织安排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围绕职业教育特色,选定课程内容
从新课标拓展模块一(限定性选修)中选取一至两项运动作为教材内容,其中一项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一项是能够促进职业体能提升的项目。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特点,聘请行业专家和学科专家,提取职业体能要素,创编职业体能锻炼手册,达到既提高职业体能又预防职业疾病的目的,职业体能的练习可以专门进行,也可以在运动项目学习中穿插进行。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全员校园联赛
体育与健康课堂时间有限,因此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练习和比赛,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中职学校中住宿制学校占比很高,学生每天在校课余时间充裕,学校依托体育社团,组织与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校园联赛,全部学生都要参加,制订简单可操作的比赛规则,根据能力水平进行分组,以保证比赛的锻炼价值,贯穿整个学期,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
3.丰富课程载体形式,创新健康教育
讲座、专题宣传、参观展览、社团专题活动等形式是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以及“全国爱眼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牙日”“中国学生营养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健康知识[6]。
(二)围绕“教会、勤练、常赛”,全面协调统一推进
“教会、勤练、常赛”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仅仅依靠体育教师是难以实现的,要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完成。
1.体育教师负责“教会”
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确保同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各个环节的一致性,以保证全部学生都能够参与统一性组织的训练和比赛。
2.体育社团负责“勤练”
充分利用学校的学生会和体育社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教师予以适当地指导,以保证训练的时间和质量。
3.体育部门负责“常赛”
在“教会”和“勤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运动技能,学校负责体育工作的部门牵头举办全校学生参与的校园体育联赛,以保证比赛的频率和覆盖面。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倡导情景教学模式
根据中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中职体育与健康教法的选取应注意以下要点。
1.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比赛法和项目教学法为主。无论是课堂上的学习还是课余的锻炼活动,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将校园联赛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进行组织实施,学生同时作为组织者、选手、裁判、观众、解说等多重身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养成健康行为、培养体育精神、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2.全程模块化递进教学
模块化教学贯穿于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组织的全过程,新课标对于拓展模块中的每一个运动项目都进行了模块化教学的举例,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形成了三个递进关系的模块,方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3.情景化教学促进职业体能发展
职业体能的练习以情景化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早操对应为进入工作状态前的身心唤醒,体育大课间对应为工间健身时间,实训课的课间休息对应为工作中的短暂休息调整,课余的体育锻炼对应为下班后的身体锻炼和放松,更加有针对性地完成职业体能的学习。
(四)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学业水平评价
新课标规定,学业水平评价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注重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上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要注重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庭反馈等多元参与[5]。因为教学的组织和载体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且比赛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故设计如下学业水平评价量表(见表3),供参考使用。
表3 学业水平评价量表
长期以来,个别地方的体育工作得不到真正的重视,有的中职学校更是如此,但体育帮助中职学生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的作用是一直得到认可的。如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因此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大力推进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