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中的调节作用
2022-05-10王惠雪汪晶晶
王惠雪,汪 苗,汪晶晶
护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常较差,可通过教育使护理专业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当进入专业实践时能更好地应对职业压力,以保护自身心理健康。研究显示,护理本科生所感知到的压力常高于同年级其他医学专业学生[1]。压力感知是个体对客观情境认知的心理及情绪体验,睡眠质量是解决其影响的关键。Herawati等[2]也提出,大学生的压力感知水平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睡眠质量差的学生感知的压力越大,是睡眠质量好的学生的4.7倍,睡眠质量可明显正向预测压力感知[3]。目前医学生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4]。自我同情作为一项积极、健康和正能量的自我认知方法,提倡用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逆境事件,可以缓解压力所带来的负面体验,更清楚地认清事件本质,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5]。自我同情水平高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业交流行为、较少的自我批评想法[6]。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刚从高中步入医学院校,上课时间安排、课程内容与高中差异较大,急需适应新的学习习惯与方式,因而易对新的学习需求产生压力感。为了提高其学习效率、适应护理专业课程教育、早日成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低年级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降低护理本科生感知压力、提高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本科院校232名低年级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入校时间≤2年;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请假超过2周。
1.2 调查方法 在护理本科生课间休息时间利用问卷星对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同时说明本研究目的、填写问卷要求及注意事项,并承诺调查结果保密。在调查前学生均知情同意,填完后及时检查填写情况,出现异常给予及时纠正。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3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饮食偏好等。
1.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 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等[7]于1989年编制完成。该量表共包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分为7个维度: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每个维度评分0~3分,总分21分。8分及以上为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低,总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量表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65。
1.3.3 压力知觉量表(PSS-4) 该量表用来评估被试者最近4周内主观感知到的压力程度,由Cohen等[8]编制,经翻译被多个国家广泛应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采用1~5分5级评分法,量表得分与被试者感知到的压力程度成正比。本次调查中该量表总体Cronbach′ s α系数为0.833。
1.3.4 自我同情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9]应用该量表对受试者自我同情状况进行评估。共包括6个维度26个条目:自我评判(条目1、条目8、条目11、条目16、条目21)、自我友善(条目5、条目12、条目19、条目23、条目26)、孤立感(条目4、条目13、条目18、条目25)、普遍人性感(条目3、条目7、条目10、条目15)、过度沉迷(条目2、条目6、条目20、条目24)、清醒意识维度(条目9、条目14、条目17、条目22)。采用Likert 5级评分,1~5分表示“一直有”到“从来没有”,总分130分,得分越高表示受试者自我同情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护理本科生基本情况 232名护理本科生中男生52人(22.4%),女生180人(77.6%);生源地:城市50人(21.6%),农村182人(78.4%);独生子女58人(25.0%),非独生子女174人(75.0%);饮食偏淡50人(21.6%),偏重56人(24.1%),两者皆可126人(54.3%);从来不喝咖啡58人(25%)、偶尔喝164人(70.7%),经常喝8人(3.4%),每天喝2人(0.9%);就读护理专业个人意愿90人(38.8%),父母意愿28人(12.1%),高考调剂86人(37.1%),其他28人(12.1%)。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及感知压力得分比较 232名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总分(4.63±2.36)分,自我同情总分(80.49±10.61)分,感知压力得分(11.93±1.86)分。在饮食方面口味偏重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得分明显低于饮食偏淡和两者皆可者(P<0.05),经常喝咖啡的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护理本科生(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及感知压力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及感知压力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同情得分与感知压力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睡眠质量得分与自我同情得分呈负相关(r=-0.179,P<0.01)。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及感知压力得分的相关性分析(r值)
2.4 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中的调节作用分析 以感知压力为因变量,模型1引入控制变量(饮食偏好、喝咖啡习惯),模型2引入自变量(自我同情)和调节变量(睡眠质量),模型3引入交互项(睡眠质量×自我同情)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和自我同情均可单独影响感知压力(P<0.01),同时交互项可影响感知压力(β=0.240,P<0.01),模型3中R2=0.451,F=37.135,P<0.01,说明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和感知压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高睡眠质量组和低睡眠质量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均能预测感知压力水平(simple slope低=-0.047,t=-2.385,P<0.05;simple slope高=-0.130,t=-13.415,P<0.001),高睡眠质量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对感知压力发挥的预测作用强于低睡眠质量组。见图1。
表3 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中的调节作用分析
图1 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中的调节效应分析图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感知压力得分(11.93±1.86)分,处于较高水平,与康蓉[10]的研究结果一致。护理专业女生较多(77.6%),竞争意识较强,往往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同时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刚进入大学,大学是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大学的新环境里不仅要面对学习压力,还要面对人际关系的压力[11]。睡眠质量得分(4.63±2.36)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5.36±2.73)分,可能与医学生相比普通大学生对于自身睡眠质量更加重视有关;但高于某校医学专业学生得分(4.12±3.50)分[12],与甘萍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女生(4.77±2.38)分,男生(4.13±2.24)分,可能与护理专业学生男女比例差异较大有关。女生相对男生性格更敏感,容易受人际关系影响,如宿舍矛盾、失恋等,还有生理周期或痛经的困扰;另一方面女生活动量较少,容易出现睡眠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得分(80.49±10.61)分,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靳晓霞[14]的研究结果,可能原因为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年龄较小,刚入大学、处理问题不能沉着冷静,遇到学习困难和挫折时常选择逃避,容易将过错归纳于自身,陷入自我苛责情绪中,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
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本科生在感知压力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自我同情得分高低与饮食偏好有关,口味偏淡及两者皆可的护理本科生的自我同情得分较高,可能与其在生活饮食上有规划、注重营养搭配、具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经常喝咖啡的同学睡眠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睡眠质量较差,因咖啡含有兴奋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睡眠情况。因此,在今后可以适当改变护理本科生喝咖啡的习惯,以提高其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得分与感知压力得分呈负相关(r=-0.623,P<0.01),说明自我同情水平降低可作为感知压力的预警因素。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和感知压力中存在调节作用,具体可以看出高睡眠质量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对感知压力预测作用更强,低睡眠质量组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对感知压力的预测较弱。好的睡眠质量能让人保持精力充沛,在生活中遇到负性事件时通常不会过于沉溺在负性情绪中,并给予自我鼓励[15],提高自我同情,进而降低感知压力。而睡眠质量较差的学生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惫等症状,当面临成功或失败时对自身影响较大,常自我批评,较少情绪宣泄,从而增加感知压力水平。
因课程的特殊性,护理本科生平时不仅学习医学专业课程,还要学习人文等相关课程,休息时间少,社交范围局限,这些均会影响护理本科生的睡眠质量。平时可以通过音乐疗法在睡前听喜欢的音乐来改善其睡眠质量[16]。护理专业女学生较多且心思敏感细腻,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可以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来提高其自我同情[17]。首先,教育工作者可鼓励自我同情能力差的学生向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18]。合理的情绪宣泄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其中找人倾诉和听音乐是人们选择最多的宣泄方式;最后,教育者可开展提高自我同情的相关课程[19],运用言语(说自我同情话语)、肢体(自我拥抱)、自我反思等行为进行教授,使学生减少自我批评,增加对自我的同情,发展其积极心理。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当努力创建良好的支持网络系统,给予护理本科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提高其自我同情水平,促进其身心健康[20],从而降低其感知压力水平。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232名低年级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低年级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自我同情和感知压力均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水平有一定关联性,为护理本科生感知压力的预测提供了早期预警指标。本研究还探讨了睡眠质量在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间的调节作用,从多角度探索护理本科生自我同情与感知压力的关联性。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包括本研究采用的为横断面调查数据,样本量为232例,今后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且横断面调查数据只能推断相关关系,今后还可开展队列研究来验证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