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与建构策略

2022-05-10张福银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2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张福银

摘要:近些年,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频频出现,突发事件是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根源,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很短的时间内,网络中会掀起关于突发事件的大讨论,一些倾向性很强的意见、态度和意愿聚集,进而造成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产生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建构策略。

关键词: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伦理失范 建构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情建构关系密切,一方面突发事件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说明了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是现实社会中突发事件在网络空间的反映和延伸;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推动突发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明显的特征是破坏性,会给当事人带来破坏,而且会给社会大众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这种危害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任何人无论学历高低、年龄大小,职业如何,面对突发事件都可以在网络上表明自己对突发事件的态度、意愿和意见。网民在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关注焦点不尽相同,在表达意愿态度观点时呈现出多元性,在天灾人祸面前表现出人道主义关怀与对不当行为的道德审判,事故灾害面前表现对责任的追究,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则表现出恐慌情绪。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中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主要有以下影响:第一,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在网络社会中,人们通过互联网去认识身外世界,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是对网络提供的某种经过人为改造环境的反应。互联网信息通过媒体的加工处理重新呈现给观众,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虽然也呈现出真实客观的景象,但是也对一些突发事件加以夸大,进行炒作,这可能会导致受众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从而引起内心惶恐,进而影响生活稳定。第二,对核心价值观的冲击。网络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信仰与日常生活脱节,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相反,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充斥其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对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影响政府与民众的关系。网络作为虚拟空间,鼓励了异质性权力的成长,这种权力在虚拟空间中越膨胀,就越容易引发其与原有公共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因而很好地解释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大肆传播现象。

二、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失范的根源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过度逐利行为

市场经济是以利润为内生驱动力的经济,同时市场经济也应该是道德经济,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于是造成了网络伦理失范现象的发生。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很大一部分网络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的背后都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而正是由于这些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人们可以为了利益而藐视道德,无视法律在虚拟网络社会这个道德真空地带,逐利者更加恣意妄为,肆意践踏法律、肆意践踏人性的道德良知。利益是违背伦理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比如,为了占据市场份额,“饿了么”和“美团外卖”采取恶意竞争的方式,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带来了恶劣影响

(二)网络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网络社会的法律规范缺位,网络立法滞后性带来网络伦理失范行为不能得到有关部门及时规范的纠正。目前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并没有运用到虚拟网络社会之中。因此,我们日常接触的虚拟社会往往既无现实生活传统道德规范的制约,又无虚拟社会新的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处于一种道德真空的运行状态之中。网络立法进程相对于瞬息万变,突飞猛进的网络空间发展而言,还是相对滞后的。尤其是针对网络不道德信息制造,不道德信息传播、网络诈骗、网络实名制方面的立法较为滞后。监管与法律法规是伦理的底线,底线的薄弱势必会导致网络失范行为泛滥。

(三)网络冲击下的价值观的多元异变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连接着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党派、不同制度,自由化思想泛文化主义等各类学说纷纷出现在网络上,利用网络传播自己的内容和主张,扩大自己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大家接受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没有经过思考就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新冠疫情的救援中,许多明星捐款数额较少被网友批评,频频出现在网络舆情事件中,他们迫于舆论压力再次捐款。其实,这种现象也是违背了伦理道德,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家应该把焦点关注到该事件如何解决,而不是产生这种道德绑架行为,这会在网络舆论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带来负面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及危害

(一)舆情信息内容低俗,格调低下,娱乐成为“愚乐”

新闻除了传递信息,沟通情况以外,还须肩负起宣传教育,引导舆论的职责。如今很多新闻报道不讲究文化内涵和精神品味,性、暴力、窥探隐私等内容成为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内容,新闻逐渐向低俗化,媚俗化发展,缺少深度思考与审视,纯粹的感官刺激和生理需求代替了客观理性和思想性。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书中阐述,我们始终沉溺于互联网的世界之中,互联网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和任何其它领域的事物,都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而我们成为了这些文化的附庸品,没有任何反抗和怨言,心甘情愿的接受,最终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新媒体环境下,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受眾的兴趣和追捧,用词夸张,措辞不当,甚至让我们在任何事情中都陷入娱乐至死的境界。这些均反映出了部分媒体工作者道德意识的淡薄和法律素养的缺失。

(二)事件报道捏造事实,夸张扭曲,假事变真事

选取骇人听闻、闻所未闻的消息或谣言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捕风捉影、夸张扭曲,将真实性和传媒操守抛到脑后,假事变真事,欺骗了广大受众,伤害了报道对象,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观,降低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甚至有损新闻报道在社会中的舆论引导地位。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事件的真相却被淡化,这与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社交媒体为后真相提供了信息传播平台。例如,“徐州女教师绝笔信”案是一个后真相化的典型案例,它反映了网民情绪化传播,舆情反转不断刺激着网民情绪的变动,最终还是要根据调查真相来断定,而不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三)话语暴力与第二次伤害

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对社会产生的影响逐渐变大,媒介暴力也充斥其中。部分媒体在报道中追求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暴力,给受众造成暴力侵害。同时,媒体在披露信息时还可能侵害当事人的隐私权,引发人肉搜索和人身攻击。

“xx虐猫事件”就展现了媒介暴力。经网友曝光后,公众号“爱猫军”首先发表文章对当事人进行声讨。之后,部分自媒体使用煽动性标题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诉求——“人渣”“判刑”“立法”。短短一天之内,就有无数家自媒体针对此事发声,给当事人扣上了不同的帽子或揭露其隐私,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事人的暴力。而文章内容在表述自我立场以及诉求之时,夹杂了许多有关虐猫的细节描写,更有甚者直接将当事人的聊天记录以及虐猫视频、图片夹杂在文章之中。这些内容存在着失实、夸大、误导等嫌疑,同时也对受众的视觉和心理施加暴力,无形当中造成了第二次伤害。

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危机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危机管理体制是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各个环节所需的运行方式,目的是确保工作有序化、规范化、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增强科学决策、高效处置的胜算。实践证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合理应对是离不开高效的、科学的工作机制。

(一)媒体应急机制

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制定媒体应急预案,做好网络舆情准备工作,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甚至防患于未然,主动把突发事件的舆情伦理失范行为消灭在摇篮中,引导报道的角度和方向,揭露关键信息,向广大群众提供真相和细节,这些决定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治理的成败。一定要做到准确及时地报送舆情和发布信息,对于报送舆情要严守时限,讲究方法,持续不断地第一时间报送。报送预期往往与发布信息是相互衔接的,在发布信息时要注意发布信息的时间、地点、形式等要素,充分发挥信息发布消除网络疑虑的作用。

(二)网络监管机制

加强互联网监管,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必须依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政府进行监督,企业和公众做到自律的格局。就我国而言,要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必须建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抓,相关单位协同的领导与监管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行为应对能力、统筹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监管层面上,政府出面,强化监管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政府既要做好事前预防,也要做到事后及时追责。政府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规范媒介和受众的行为。同时,对于违法行为要及时追责,避免再犯。以此规范网络秩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总结评估机制

突发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消退以后,要认真总结评估突发事件事发前、事發中、事发后三个阶段的舆情特征和应对效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分析和全面评估整个事件特别是关键点的舆情应对措施及成效,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舆情生成机理,掌握舆情处置规律,并及时修改突发事件舆情应对预案,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处置效率。建立地方政府与新旧媒体的媒介融合联动工作机制。传统新闻媒体一直被认为是最具权威及最具影响力的,他们是新闻事件的叙述者,擅长深度的新闻报道,也是国家政策法规的解读者,是主流舆论的引领者。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一定不能忽视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合作。同时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形成及传播的重要信息源,其优势在于对民情的监测和收集,政府部门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搜集舆论的相关信息,提取热门关键词,从而进行研究筛选以及客观的分析,持续地跟进舆论的走向。

五、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失范现象的治理路径

当明确了存在的风险后,就应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降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搜集与研判

首先,建立舆情搜集与研判的机构,明确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联动机构,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层层把关、积极落实”的搜集和研判工作网络,是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组织基础。其次,明确搜集渠道,搜集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重大敏感舆情动向的日常搜集;二是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搜集,其具体渠道有官方网站、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群等。最后,客观、科学地进行舆情研判,对舆情的来源、涉及人员、舆情规模、网民情绪、媒体、政府等要素运用科学的研判模型与研判方法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预测下一步的舆情走势,预防可能的风险。

对网络舆情讯息研判的收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普通信息的监测和对一些信息内容传播的效果进行了解,并第一时间做出判断。从事件发生到信息采集,接着对信息进行简单研判后报送地方政府相应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简单讨论后将资料存档。该流程主要是为了对舆论进行全面的了解,而不仅仅只关注负面舆论,力求趋利避害。二是非常规信息监测,主要对负面舆论及高风险舆情信息的监测,对此类信息需要迅速反应进入下一阶段。

(二)规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不断地推进网络传播伦理建设的法制保障。发挥现代法治的作用,让法律和舆情相结合,重振传统道德规范和促进网络传播伦理的良性发展。网络立法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没有相应的法律落实和执行,那么网络立法只是形同虚设,一纸空文。当前重要问题是对法律的实施落实,健全网络执法队伍,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尤其重要。

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媒体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意识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放在首位,認真核实消息来源,不歪曲,不编造信息;在报道时斟酌用词,做到客观真实。对于自媒体来说,在强化责任意识同时,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水平,做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新闻;对于专业媒体来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众声喧哗”时,理性发声,正确引导舆论。

(三)缓解由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激化的矛盾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的双方通过互联网各自表达利益诉求,相互之间的对抗冲突导致舆情愈演愈烈。同时,每一个离散状态的网民又是另一个矛盾的构成因子,如果别有用心的人经过策划发布谣言,制造混乱,那么新的矛盾冲突就会形成,进而引发衍生舆情。因此,要格外关注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传播过程中的网民诉求。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出现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政府的信任危机,政府机关要想调节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就应该开诚布公,使政务透明化,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

(四)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抵制不良影响

媒介暴力之所以泛滥,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受众的再度传播。所以,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以及他们对网络信息分辨的能力,同时还需提高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增强受众对媒介暴力的认知与辨别能力,提升受众在媒介暴力批判性上的解读能力,使其学会客观甄别媒介暴力信息和现实暴力之间的区别。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网络直播从PC端向移动端转变,人人都有了麦克风,当起了主播。从最初的秀场直播,再到游戏直播,明星直播,最终扩展到全民直播。直播平台给了大众展现自己的机会,但问题也相伴而生,应基于网络直播主体将直播中的网络暴力进行分类,探析网络直播中的网络暴力成因,并针对此提出伦理思考,进而使得网络直播健康发展,走出网络暴力的困境。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环境复杂,需要公众有辨别不同信息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结语

总之,由于互联网技术迭代速度快,新媒体环境时刻在变化,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也有更多新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的搜集与研判,发挥网络伦理和法律法规的作用,减少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伦理失范现象造成的危害,保证广大受众的利益。维护互联网健康发展,保障用户的利益,互联网赋予我们发声的权利,在履行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作为传播者,我们还要懂得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为营造一个健康的新闻环境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纲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图书馆情报知识2014,(02).

[2]刘娜,丁艺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传播及社会治理[J].当代传播2021,(01).

[3]陈硕,梁玉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理与媒体引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1).

[4]朱佳欣,李云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话语失序及其治理[J].理论导刊2020,(07).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建构的实践探索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