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策略探析

2022-05-09王飞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转型策略学术期刊数字化

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追求发展的常态,顺应时代发展变革趋势,做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改革工作,能够在不断巩固完善我国科研事业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术期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文章以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背景为导向,分析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期望在不断弘扬科学精神、奠定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为当前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175-03

一、前言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为我国学术期刊改革、发展、创新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态发展环境。数字化转型从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诸多领域颠覆了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生态和存在形式。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传播力已成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坚定科研诚信发展目标,坚持自律和行业发展规范,做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改革,能够在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与科研创新氛围。

二、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网络化背景下,数字化发展浪潮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学术期刊作为知识服务领域的重要支柱,适应时代发展变革形势,做好产业化、数字化改革,能够在迎接数字化网络化冲击与知识经济影响的同时,从发展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变革学术期刊编辑、处理、运营模式,丰富传播方式,并提升传播效率[1]。另外,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科研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政策形势、业态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作为一种机遇和挑战,認清未来学术期刊变革形势,做好数字化理念的渗透和融合准备工作,能够在不断创新、完善学术期刊编辑模式,提升学术交流信息传播效率的基础上,打破学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壁垒,增强学术信息传播的实效性,扩大学术期刊的受众群体,通过资源共享、数字化信息交流互动等形式,拓宽学术期刊的增收途径与渠道,营造良好的学术发展环境与氛围。

三、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转型缺少精准定位

数字化转型时期,学术期刊在内容传播、科研创新发展等方面缺少精确化的定位与目标。一方面,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变革,是依托整体网络化、数字化、融媒体等环境下的综合变革,并不是单一方向的升级和改良。许多学术期刊社的期刊数字化转型工作只是依从大众流行趋势,将传统的纸质版出版模式转变为纸质版与数字版相结合的出版模式,且大多数期刊社并没有充分结合期刊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发展定位,使得数字化转型工作浮于表面,从而也就更无法从整体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期刊发展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创新,还处于理念和概念上的升级改革阶段,部分学术期刊社受自身发展规模、资金、专业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工作只能够依附其他大型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搭建好的发展渠道和模式,不仅很难将期刊社本身的特色和发展理念与之有效结合,更无力开展大规模数字化自主创新工作,同时还限制了内部编辑及相关从业者的发展脚步和创新动力。这一点在中小型学术期刊社表现得更为突出。

(二)期刊传播影响力不足

在数字化浪潮和网络化背景下,数字化、电子化的阅读模式为学术期刊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2]。媒体融合是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化建设趋于完善的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作为承载学术界科研论文、学术研究成果的权威标识和重要传播载体,拥有高效率的传播渠道是推广学术信息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而近几年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纸刊传播情况并不乐观。其中,2018年我国共出版期刊10139种,平均期印数12331万册,每种平均期印数1.25万册,总印数22.92亿册,与2017年相比,虽然品种增长0.09%,但平均期印数降低5.76%,每种平均期印数降低7.3%,总印数降低8.03%。2019年总印数与2018年相比下降4.48%,其中学术期刊下滑得更为明显。虽然期刊数字化转型工作已开展数年,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数字版转载量和索引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纸刊发行量下滑所造成的期刊传播力下降,但大多数学术期刊社尤其是中小型学术期刊社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得还比较缓慢,甚至缺失,因此很难通过数字版的发行有效弥补纸质版传播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纸刊发行量的减少加上数字化转型的缺失,使学术期刊传播面临着传播效率日益衰退、传播影响范围不断缩小以及传播影响力持续下降等问题,而期刊传播影响力的不足和竞争力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制约期刊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开展。因此,通过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术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对帮助解决学术期刊面临的数字化转型困难有很大的作用。

(三)出版单位盈利模式亟待升级

纸刊发行量的下降直接导致期刊出版单位收入的减少,其盈利模式也随之改变,不少学术期刊更多依靠编审、版面、广告等收入维持运营。由于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出版单位在转型前的筹备和建设过程中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还要接受转型后盈利模式转变的考验,因此转型工作面临的阻碍较大。此外,数据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转让和议价筹码,因此进一步降低了转型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大型期刊社和出版平台虽然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为了迎合市场争取龙头影响力和地位,不断压缩自身的运营成本;中小型期刊社则为保生存,数字化转型往往流于形式,不仅运作困难,在竞争力、综合实力等方面也略显不足。因此,出版单位内部的盈利模式亟待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四、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一)明确数字化转型目标,精确定位战略思考任务

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精化创作内容、转变编辑手段、丰富展现形式、提升传播影响力。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须克服的主要问题和突破的困境就是提升其内在价值和影响力。清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目标与改革创新要求,根据当前国家在科研创新等方面提出的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目标,做好战略计划的定位和任务规划,能够在不断实现数字化转型任务目标的基础上,维护学术期刊生产关系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变革稳定性[3]。因此,要掌握提升传播力的方式和本质。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从形式上看,主要指传播媒介的变化,即纸质出版向数字化传播的改变,这意味着期刊出版过程中互联网思维的构建与运营变革。虽然是传播形式上的变革,但就学术期刊的核心价值来说,学术传播不能够偏离其本质公益性的规定要求和主题方向。因此,想要实现学术期刊本质性的改革与转变,就要从出版载体、承载介质、传播形式等方面提出综合应对措施。

首先,要做好基础转变,改变载体形式,由纸质出版转变为数字出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传播的便利性,通过多维交互、信息共享、无限链接等形式完成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生态化转变。

其次,要聚焦传播力的发展和影响效应的提升,利用数字化信息的整合、关键信息的提取等措施,聚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呈现。既保障目标用户能够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指向性内容,提升信息检索和学术传递效率,又能够确保期刊内容具有时效性特点,获得受众群体的关注[4]。数字化后的学术期刊信息将更加具备精确化的信息检索点,让用户在得到良好阅读体验的同时,能够服务受众群体得到精确的信息引荐,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最后,要保持学术研究的初衷,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维护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意义。数字化背景下的转型改革是必然趋势,受外界冲击和影响也是修正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理念和创新形式的过程。学术期刊传播力的提升带来的不仅仅是影响力的提升,也要经受更高意义上的规则约束,其中的负面影响和限制无法避免。学术期刊社应保持初心,坚持做好精确定位的战略思考任务,保证自身的核心追求能够逐本溯源。

(二)提高政治素养和站位水平,加快开展知识服务转型工作

政策是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生产力之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与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知识服务转型目标,能够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与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探寻更为有效的政策传播途径和学术期刊转型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了完善期刊管理制度、加强高水平学术期刊建设、提升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以及提高学术期刊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站位,能够在不断汲取营养和承担政治责任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术期刊數字化转型发展的目标[5]。

首先,坚持办刊自信,制定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传播影响力的战略目标。建立学术期刊网站和数字化管理运营平台,招聘与之相匹配的数字化出版人员。在资金匮乏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争取政府和主管主办单位的支持,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循序渐进,克服现有的困难,做好去期刊化处理,完成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任务。

其次,消除大众对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误解。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出版数字期刊,减少纸质印刷的现实变革,更多的是为满足用户对数字阅读的服务需求。通过数字化变革,提升办刊效率和实践发展水平。在注重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同时,做好学术创新和数字化改革,保持“内容为王”的制胜优势,并不断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打造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以及特色的数字化学术期刊。不应为了刻意迎合市场或打造某种数字化现象忽视已有的刊物特色和定位,而是要精益求精、深耕细作办好刊物,以迎接新时代赋予学术期刊的新挑战、新使命和新要求。

最后,处理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期间公益性与资本诉求之间的矛盾和张力问题。碎片化、快餐化和娱乐化的知识传播形式,虽然提升了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术期刊内部科学精神诉求的传播。严谨性和科学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与数字化传播冲突,想要避免在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过程中损害其价值意义,须做好取舍平衡。随着现代化和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链接式、联合互动式的搭配变形模式,成功实现了二者统一发展的目标,并且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有效解决和规避了数字化时代存在的诸多问题。

另外,在打造知识服务型社会、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发展氛围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多方面、多手段、多渠道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和国际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地位。

(三)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打造多元化学术期刊矩阵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与改革发展离不开目标用户的支持,以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导向,深入挖掘其核心服务需求,构建和打造有效连接用户的多元化学术期刊媒体矩阵,在建立起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媒体传播途径,维护学术期刊与用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发展互动关系。

首先,适应现代化、数字化、媒体化融合发展环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技术优势,打造读者和作者接受度和满意度高的官方网站、公众号和移动APP,为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商业化、社会化传播优势奠定技术基础。在不断拓展传播影响力、丰富传播内容和提升内容质量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主流媒体,利用源程序、超链接、音视频等综合传播形式,提升学术期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了解目标受众群体的核心服务需求,进而实现对选题组稿内容的实时调整,打造兼具权威性、学术性和实效性的内容产品,增强学术期刊的整体竞争力。

其次,突出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特色,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化媒体传播矩阵。让用户在享受精准服务的同时,及时掌握对自己未来发展更加有利的学术信息。其中,主流媒体构建的多元化矩阵已为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传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融合经验。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外界嘈杂、繁乱的信息内容影响订阅用户的阅读体验,学术期刊社须提前梳理、整合和筛选出有效的传播信息,维护和巩固好学术期刊资源平台发展的稳定性。

最后,联合社会各界媒体力量,与公共平台、社会资源联动,进一步拓建数据库和平台规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术期刊社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的目标,也可以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扩大用户类型,提升数字化学术期刊发展的水平与影响力。

五、结语

文章致力于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为视角聚焦我国学术期刊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坚持精准目标定位、加快转型升级和打造多元化矩阵的原则,在不断完善数字化实践与传播策略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和改革发展,展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学术风采与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琴.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探索[J].传媒,2019(9):39-41.

[2] 王伟利,白庆侠.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模式探讨[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19(3):94-97.

[3] 江津.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困境与破题[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6):312-316.

[4] 张葱竹.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19(30):243-244.

[5] 张海生.教育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49-56.

作者简介 王飞雨,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期刊出版。

猜你喜欢

转型策略学术期刊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术期刊”创刊暨《北方音乐》改版启事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新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探析
从“澎湃新闻”上线的成功看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策略
大连国际环保展绿色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