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教评一致性探究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2022-05-09朱艳丽

语文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

朱艳丽

【摘 要】教学评价是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用科学有效的标准和方式对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测量和价值评价的过程。它是衡量教学设计的专业性、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检测课程的学习情况,改善学生的学习。评价任务的设计要遵循学教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安排要灵活多样,可交错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淡化其对抗性,还要有效应对外部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关键词】教学评价,学教评一致性,教学有效性,评价策略

“学教评一致性”是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核心思想之一。[1]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对改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很大助益。而在实际教学中,无效评价居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择上比较盲目,没有切实依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所学知识类型及学情,导致学教评不一致,课堂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的策略作一探究。

一、追求学教评一致性

学教评一致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确保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其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内容:

1. 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一致

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标准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然而,有的教师在设计评价任务时常常会脱离既定的学习目标,导致评价任务和目标指向不一致。如一位教师为《老王》这篇课文拟定的学习目标是:品味作者平实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典型片段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评价任务是: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他为什么又收了“我”的钱?请你揣摩老王当时可能是怎么想的,老王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这位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明显偏离了拟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侧重语言品析和写作方法习得,而任务设计偏重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评价任务不能准确反映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可以把评价任务改为:

任务一:揣摩下列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2)他从·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 ···没想到这一点。

任务二:回忆你跟与你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交往的一件事情,你们之间有没有感人的记忆?将其写成一篇小作文。

改动后的两个任务紧扣学习目标,有利于评价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程度,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一致

教学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学策略能否正确体现相应的教学原理和学习原理,评价任务的设计重在检测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到实施,学生是否学到了应该习得的知识或者是否达到了应该达到的程度,所以评价任务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否则会降低教学的效用。如一位教师就课文《台阶》设计的教学活动为: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品读细节感受父亲形象,深入探究把握“我”对父亲的情感;评价任务是:有人说小说主要刻画了父亲的一生,塑造了父亲的形象,应该用“父亲”或“我的父亲”作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看法。这一评价任务其实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探究小说主题,与教学活动内容并不一致,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把评价任务改为:我们为这位平凡而朴实的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感动,可生活中你有没有细腻地观察过自己的父亲呢?请你仔细回想父亲的生活细节,走近父亲、体验父爱,以“父爱在___里”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表达你对父亲的深厚情感。这一评价任务就紧扣教学活动内容,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张爱军博士认为,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紧紧围绕评价任务來设定。[2]这一认知告诉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要先确定评价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先明确评价任务,带着问题审视课堂学习,比全盘接受整堂课内容更有效、更重要。

3. 教学活动与学习目标一致

教学中还存在着由于教学活动偏离了设定的学习目标,师生即使积极认真地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也仍然没有收到预期学习效果。以某教师执教莫怀戚《散步》的公开课为例,她拟定的学习目标是:品味文章生机勃勃的意境美,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设计的教学活动为: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表演“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在小路上边走边谈话的情景。这个教学活动虽然让课堂更加热闹,但与学习目标没有太大关系,师生无论多认真投入课堂教学,都不能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其 实,这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环境描写来感受意境美,如“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衬托出祖孙三代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以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的妙处。这样,教学活动设计就紧扣学习目标,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保障了教学及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任务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围绕课标、教材与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围绕评价任务来设计教学活动,遵循这样的思路,才能做到学教评一致。

二、合理运用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功能可以分为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不同评价主体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在实际评价操作中,教师要遵循“学什么测什么”的原则,依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所学的知识类型及学情来恰当选择评价方式。

1. 交错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改善学习,主要包括课堂提问、布置课外作业、当堂检测、非正式小测验等方式。形成性评价能引领、驱动课堂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性评价是通过给学生评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正式规范的测试、选拔考试、设计项目、学期论文等形式。总结性评价要求教师不仅要作出评分决策,更要确保评分的合理性。06FB152F-66F4-4942-81C5-601FA2AEF053

交错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使评价更准确有效。以对学困生的评价为例,教师大多会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而忽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即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实践证明,针对思维过程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转化学困生。有些学校除利用常规的期中期末测试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以外,还会辅以一定比例的课堂问答、当堂检测、个性化作业、周周清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有目标、学有所获、学有追求”,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评价中,形成性评价虽然与总结性评价同等重要,但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形成性评价[3],发挥其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学生发展,不应该过分看重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2. 淡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对抗性

曹荣平提出要淡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对抗性,使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以某种方式相连。[4]在一定程度上,若将低风险的形成性评价与高风险的总结性评价以某种方式相连,消除它们之间的对抗性,会收到更好的评价效果。例如在教授《骆驼祥子》时,教师给出总结性评价“请给主人公祥子写一个评论”,要求学生从“祥子的三起三落来写他的堕落过程,表现他的人物形象,诠释小说的深刻主题”。第一步,学生写草稿;第二步,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得到写作反馈;第三步,学生按照得到的反馈修改自己的草稿。其中,40%的得分(总结性评价)要以学生在这个形成过程中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在这个案例中,总结性评价被一系列的形成性评价取代,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间的界限就模糊了,它们几乎是等同的,而得到的评价效果会更好。

3. 有效应对外部评价

教学中存在着另一类高风险评价——外部评价,例如各种地区性的统一考试、评分指导,这是一种由不在教学一线的管理者执行的评价,是教育责任考核测量的结果。外部评价是学生、教师、管理者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外部评价的结果对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来说都是比较严肃的,它是目前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次,外部评价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为了让外部评价对课堂教学呈正面影响,我们不应该只是片面地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而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选择合理的评价途径,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如现在有些学校已经编制了学生成长手册来记录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为本,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4.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专家等。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非常单一,评价主角大多是教师,而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对学生来说这种被动参与的评价,毫无激励作用,不能发挥自主能动性。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应加强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加强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学校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聘请社会专家等第三方参与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班额较大的学校可以尝试以小组评价为主导,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 ABC 三大类别,然后每三人一组,每组都有ABC三类学生,确保每一组都是由高、中、低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绩考评,最后按照一定比率计入学生成绩中。这样既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教师只有依据学习目标,遵循学情,设计出的评价任务才能更有效地测评课堂教学效果,确保学教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理查德·E. 梅耶. 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 盛群力,丁旭,钟丽佳,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95.

[2]张爱军. 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15.

[4]曹荣平.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重构[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2~68.06FB152F-66F4-4942-81C5-601FA2AEF053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教学有效性教学评价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