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2016-05-27陈洁
陈洁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评价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评价,要从评价的对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角度进行评价,同时要借鉴先进的评价理论,让教学评价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学评价 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判断教学效果的价值过程。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功能,忽视了诊断发展功能,因此,我们要在高考与评价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既有利于高考应试,又有利于科学的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基本课型,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存在几个问题: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过程,传统教学评价注重对教师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评价,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由于终结性评价的操作比较方便,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复杂,更难操作,它不仅体现在每节语文课中,而且体现在长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因此一般教师不注重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要有新思维,在进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的时候,应该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首先,一堂有效的语文阅读课要符合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内容难易要适度,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重要,他强调要把教学内容放在课堂阅读教学评价的首位。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教学内容要正确,要能有效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一堂“好课”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每一次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前一次课的基础上拓展加深,从阅读教学内容角度评价,能加深语文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编者、读者的意图,促使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回归语文的根本,使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如《长恨歌》学习的重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领会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所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学习长篇叙事诗的完整结构和如何刻画丰富的人物形象等,而不是探究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组织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灵活,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让过多的画面、视频、音乐干扰学生原汁原味的阅读,要寓学法指导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教学内容之中。
教学活动是由受教者、施教者构成的,除了评价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过程外,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素养是指教师的职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从教学素养角度主要是评价教师是否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能机智处理阅读课堂上所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阅读教学更加顺利开展;评价教师是否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准确,教态是否亲切有感染力,板书是否规范漂亮。从教师教学素养角度评价,能够使高中语文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促使他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教学基本功。此外,教学活动评价要观察学生参与的热情、广度和深度,观察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是否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否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新见解。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观察学生是否养成阅读习惯,掌握一定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对阅读内容有个性化的见解,并且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发展。从阅读教学效果角度评价有助于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要完善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首先髙中语文教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研究,特别是评价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学习,通过理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其次要让评价的主体多样化,传统阅读教学评价的方式一般都是他评,为了提高评价有效性,可以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甚至可以让高中生和家长代表参与阅读教学评价,让教师能够选择更加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后,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而且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指导。阅读教学一定要遵循以下评价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要求评价具有激励功能,有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二是有效性原则,要避免客观的、价值中立的标准的倾向,体现丰富的个性。三是发展性原则,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髙自己,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志军.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