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研究

2022-05-09王珊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舞蹈高校

王珊

摘要:在对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研究者将国际化背景下的舞蹈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相结合,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精心制作各类课件,补充素材完善课堂,为精品课程的申报奠定基础。教师根据舞蹈教学的目标,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深入了解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探索这一舞蹈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校  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100-04

舞蹈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吕艺生教授曾经提出,想要使现代舞蹈得到更广泛的发展,第一,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民族舞蹈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融入传统的美学理念,对我国的舞蹈发展进程进行合理阐述。第二,明确舞蹈对象,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并将其与我国传统舞蹈艺术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舞蹈艺术。第三,在开展舞蹈教学或舞蹈创作时,要善于吸收先进的经验,对各方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保证舞蹈教学或创作达到预期效果。第四,要善于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理性分析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舞蹈艺术,吸取其精华,不断完善本民族的舞蹈文化。第五,要进一步开拓视野,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我国舞蹈艺术,将创新意识和创新元素融入舞蹈中,使我国的舞蹈艺术体系日益完善。可以根据国际流行的舞蹈方式,思考本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充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舞蹈艺术迈向国际化方向。

一、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国际化背景下,舞蹈艺术发展机遇更多。互联网具备通信功能,满足了人们的沟通需求,使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连接更加便利。将互联网与舞蹈艺术相结合,使得舞蹈更有时代气息,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国际化趋势对传统的校园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它不仅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变化,还使教育和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使用多种多样的互联网移动学习工具。在学校教育中,可充分发挥出互联网资源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功能,创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学校是培养高校舞蹈艺术人才的摇篮,也是开展文化传播的主要基地,高校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舞蹈文化知识,使其能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充满自豪感。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设备比较完善,这也使得舞蹈文化的传播具有完善的条件。在国际化背景下,将舞蹈文化和校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职能,可以使舞蹈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要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专门的网络平台和媒体平台。将国际化舞蹈与中国舞蹈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特色教育机制,将舞蹈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比如,设置在线开放课程,举办舞蹈比赛,使舞蹈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拥有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也能利用网络平台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播和宣传,使更多人尊重和理解舞蹈文化;要改良现有的文化体系,对舞蹈文化进行分类,确保其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高校舞蹈课程教学现状

(一)过分重视技能培养

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重视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置和考核内容等方面,也会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舞蹈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跳舞的过程中仅仅是一味地模仿,对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够了解,缺乏了解舞蹈作品的兴趣,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拥有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课程内容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舞蹈教学与本地地域特色有机结合,这影响了舞蹈人才的培养。

(三)舞蹈教学缺乏创新

在开展舞蹈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除了要重视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并未将舞蹈艺术与国际、国内文化有机结合,不能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更不能将舞蹈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落后,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舞蹈知识与技能,缺乏创新意识。

(四)传统舞蹈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如今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也逐渐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首先要解决思维上的问题,使广大民众能够正确看待传统舞蹈文化,并了解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承缺乏正确认知,过于追求表演形式,对舞蹈所蘊含的精神内涵难以深刻理解。

现阶段,人们对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并不重视。第一,资金投入力度有限,并未展开全面而系统的宣传,与之相关的人才较为匮乏,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舞蹈文化传承氛围。第二,文艺机构在开展传统舞蹈的宣传和表演时,与之相关的媒体曝光率偏低。第三,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对传统舞蹈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兴趣,导致这一舞蹈文化的传承缺乏扎实的基础。

在传承舞蹈文化时,许多人会受到眼前利益的影响,盲目开发舞蹈文化,却并未进一步挖掘舞蹈文化的内涵。这种本末倒置的方式必然会影响岭南舞蹈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其自身文化价值的提升。部分艺术工作人员在创新传统舞蹈时,并没有真正理解舞蹈文化的内在本质,也没有积极开展实地考察,缺乏完善的生活体验,只是根据自身的认知,对舞蹈进行创新,但并未真正展示出传统舞蹈文化的艺术价值。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一)打造完善的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要结合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和地域文化特色,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打造完善的舞蹈教学体系,确保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高校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优秀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二)明确舞蹈教学目标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给学生讲解国际文化和舞蹈艺术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舞蹈艺术风格,通过舞蹈教学,实现对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舞蹈艺术的特点,对现有的舞蹈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进,既要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又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建立舞蹈课程评价与监督机制,对现有的考核与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与评价。将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将专业测试和实习成绩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考核,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舞蹈教学的目標,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态,通过不断实践,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播。要发挥出互联网的作用,确保国际化的舞蹈知识在校园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打造专业的团队。要将本国舞蹈文化与国际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专业人才的作用。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国内外的舞蹈文化,掌握扎实的互联网技术与营销知识。学校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文化团队,设置合理的人才配置方案,明确舞蹈文化传承的策略,制定合理的制度,确保舞蹈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四)课程常态化和校本课程

在舞蹈文化艺术传承时,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教育体系,除了要对现有的文化体系进行有效建构之外,还要设置专门的国际舞蹈课程,以供学生学习。可在校本课程中设置专门的学习单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这门舞蹈文化艺术的魅力。比如,将有代表性的国际化舞蹈剧目纳入到校本教材之中。此外,学校要组织学生自主编排舞蹈节目,使其积极参与到与之相关的文化表演之中,使学生能够更加认同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

(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提供创意来源,使学生能够对全球的舞蹈文化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做到灵活运用。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因此,高校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文化,充分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第一,学校要积极举办各类演出和学术讲座,邀请知名人士进校园,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地域文化的形式和舞蹈的风采,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到企业参与舞蹈编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积极开展舞蹈课程教学。

(六)打造完善的舞蹈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艺术的传承关键在于交流与传播。为了确保舞蹈文化在校园内得到有效的传播,学校要积极打造完善的文化交流平台,为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广大学校积极参与其中,展示文化传承的成果。可以成立专门的专家小组,定期对文化进行研究,及时发现文化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确保舞蹈文化得到正确传承。此外,各大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社区、文化馆展开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表演之中,确保舞蹈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

(七)建立舞蹈文化网络宣传平台

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建立专门的舞蹈文化网络宣传平台。学生可随时登录网站,了解国内外舞蹈文化知识,观看舞蹈视频。建立专门的文化宣传平台,如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等,保证资源得到全面覆盖。要重视网站运营工作,定期更新与国内外舞蹈文化相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对舞蹈充满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为学生打造完善的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舞蹈内容,还能随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教师可在网站中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不断进步。

(八)立足舞蹈艺术的本体

目前,许多舞蹈动作和技巧比较雷同,舞蹈创作者并没有进一步挖掘舞蹈的精髓,导致舞蹈动作缺乏特色,也使得舞蹈作品并未充分展示出民族的情感与精神风貌。舞蹈动作是对人体动作的提炼和美化。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其动作也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舞蹈创编时,要避免一味地模仿,要积极进行创新,不断挖掘舞蹈的特色,推陈出新,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就能进一步美化舞蹈动作。

(九)主要建树、创新和突破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这一伟大的倡议后,我国传统舞蹈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在这一倡议的指引下,我国舞蹈可以走向全世界,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到优秀的舞蹈文化,才能使传统舞蹈文化焕发生机。我国的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在国际化背景下,要积极弘扬本土民族舞蹈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使我国民族舞蹈能够真正走向世界。

民族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化特征,将传统的民间舞蹈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之中,可充分发挥出民族舞蹈文化的优势,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保证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得到进一步改进,通过吸收先进的经验,对各方建议进行全面分析,使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达到预期效果。探讨民间舞蹈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的对策,可进一步完善舞蹈教学体系,丰富舞蹈教学内容,真正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继承与发扬。

由于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分重视技能培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因此,高校引进民间舞蹈文化,对其展开系统的研究,就能实现对舞蹈文化的改造与创新,使民族舞蹈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一舞蹈文化。由于民族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多样性,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民族舞蹈教学,并且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师可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采风,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

将国际化与本土化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相结合,探讨具体的传承思路,可使传播手段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打造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和差异化传播模式。比如,将新媒体与舞蹈文化相结合,使新媒体成为重要的传播载体。此外,通过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保证舞蹈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国际化背景下我国舞蹈艺术人才的传承思路

(一)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

国际化背景下,为了确保传统舞蹈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可进一步更新传播手段,采用多元化传播方式,如电视、社团、企业、教育、互联网等。比如,各大社团可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多元化表演,使传统文化得到廣泛的宣传;企业要打造完善的企业文化,重视对舞蹈文化的宣传,并通过这种方式与消费者正确沟通;将传统舞蹈引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舞蹈与文化相结合的精髓。

(二)构建完善的文化传播体系

第一,严格按照“一带一路”倡议,保证舞蹈文化的传承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第二,要打破惯例,明确舞蹈文化的内涵,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国际化背景下,对不同地区的舞蹈文化进行有效挖掘,不断提炼舞蹈文化的价值,丰富舞蹈文化的内涵。

(三)打造差异化传播模式

要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式,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和文化素养,选择差异化文化传播模式,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舞蹈的特性,制定差异化传播策略,使舞蹈文化充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总之,要根据区域的特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舞蹈文化传播。

(四)重视舞蹈的传承与理念融合

民间舞蹈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特征。在传承舞蹈文化时,要深入挖掘舞蹈艺术的原生态内涵,保证当地民俗风情得到有效传承,使更多人关注这一舞蹈文化。保证传统舞蹈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对创作理念进行创新。要了解当代人对艺术的要求和喜好,提高传统舞蹈的吸引力。很多人喜欢现代舞,在创编舞蹈时,就可以融入现代舞的创作理念,使舞蹈作品更有吸引力。要不断挖掘传统舞蹈的价值,使其能够获得进一步传承,并以此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五)重视舞蹈人才的培养

文化的传承与专业的舞蹈人才息息相关。要加强对舞蹈演员和编导的培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教师能够掌握与时俱进的知识,善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现有的教学机制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舞蹈人才。

五、结语

研究者通过研究舞蹈的传承和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内容可知,大部分学者侧重于对某一部分展开研究,对二者相结合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在本课题中,通过分析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研究,进一步探讨传统舞蹈的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对策,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紧密围绕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内外的舞蹈文化,课题项目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频繁接触,民众对舞蹈艺术的审美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传统舞蹈的类型和形式较多,将舞蹈文化与高校舞蹈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的传承,还能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要进一步开拓视野,站在其他角度看待我国舞蹈艺术,融入创新意识和创新元素,使我国舞蹈艺术体系日益完善。

与此同时,高校将舞蹈人才培养与国际化背景下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出传统舞蹈文化的优势,使更多国家响应这一倡议,以此推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使广州高校的舞蹈文化能够走出去,使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契合。

参考文献:

[1]周敏静.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文艺家,2021(02):44-45.

[2]胡骁.对于广东高校舞蹈特色学科建设的意义[J].韶关学院学报,2020(05):99-103.

[3]姜莹.民俗文化下的舞蹈编创发展路径[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152-153.

[4]许笑傲.“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舞蹈创作研究[J].粤海风,2019(04):3-8.

[5]杨惠麟.“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舞蹈发展[J].黄河之声,2019(08):10-11.

[6]高晓彤.以岭南传统舞蹈为例论述“一带一路”视野下的“非遗”舞蹈发展[J].大众文艺,2019(10):136-137.

[7]许笑傲.“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舞蹈创作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

[8]凌燕.舞蹈的艺术内涵与传承谈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大众文艺,2015(13):2-3.

[9]蔡昕宇.生态性变异背景下的岭南传统舞蹈走向研究[J].艺海,2014(05):145-146.

[10]王静.从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舞蹈的艺术形态内涵与传承[J].艺术教育,2013(08):98-99.

[11]崔英美.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南方论刊,2011(06):92-93.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舞蹈高校
舞蹈课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