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产品的哭泣”
2022-05-09王红霞
王红霞
“如果你能喜欢上你的工作,喜欢上自己制造的产品,那么当某个问题发生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稻盛和夫在《干法》一书中所表达的观点,他说:“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做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干法》是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担任日航CEO后推出的第一本书。在这本书里,稻盛和夫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道理,而是运用一些显而易见的朴素观点和具体的实践方法,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为什么工作到怎样工作,再到怎样出色、创造性地工作,向读者回答了如何对待工作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的经典之作。而这本书给笔者触动最深的,是从作者“倾听产品的哭泣声”“抱着自己的产品睡”等切身经历中感悟到的。
所谓“干法”,就是要先踏踏实实地“干”起来,而如何干好,得探寻“方法”。比如书中讲到稻盛先生曾经在炉窑附近温度适当处躺下,把水管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整个通宵他都慢慢转动着水管,用这种方法使其干燥,同时防止水管变形。他说,一旦产品出现任何差错,只要你用心倾听,一定能听到产品发出的“窃窃私语”,听到“产品的哭泣声”。
诚然,因为产品特性和工作环境的不同,“抱着自己的产品睡”这种具体的做法并不见得适合各行各业去简单效仿,但书中传递出的那种以全身心的挚爱投入工作,尤其是把产品当成有生命的小东西,倾听它们的声音,对其进行仔细审视和观察就能自然而然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态度,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如果我们每个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都能怀着这样的态度,那么我们的新品研发、质量改进、技术攻关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就不愁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现场问题是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的源头。对现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可以激发灵感,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只有通过深层次的机理研究,掌握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做到对问题快速响应,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从而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笔者曾经在一个久拖不决的产品故障分析会上,听到过装配工人的抱怨,说有的工艺技术人员遇到技术难题时,只顾忙着在电脑上找资料,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顾不上”或“不屑于”下现场,根本不掌握实际装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实,对于很多细节问题,技术人员只要迈开双腿走进现场,带着面对自己孩子生病时的焦急和关切,俯下身仔细倾听,或许就能听到“产品的哭泣声”。甚至亲自上手操作几遍,也许产品的问题或机器的故障就会自觉地呈现在面前,就能发现症结所在,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只有亲身深入实践现场,才能领悟到事物的真相。在现场,我们会通过自身的感官对事物进行确认,对结果进行思考,解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宝成党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