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时评话语分析

2022-05-09王雅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亚文化

摘要:融媒体时代到来,提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手段和价值,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方式提出更多挑战。当下,一方面是“祖安文化”在青年和未成年人人群中的走红和受追捧,另一方面是网络语言暴力对社会的影响,面对如此局面,主流媒体该采用何种话语方式进行报道才能正确引导民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文章以主流媒体《半月谈》在其官方公众号对“祖安文化”发表的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和语境两个角度探讨主流媒体对被歪曲了的亚文化传播问题表明观点与立场的话语方式。通过研究,从文本视角来看,该篇新闻评论运用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的论证方式,条理清晰地阐述这种亚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语境的角度来看,为了展现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对“祖安文化”这种亚文化的包容性,它从话语生产和受众接受的角度调整话语呈现方式,引导受众自发抵制此种文化,同时避免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立。分析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针对社会敏感问题的话语呈现,能够为主流媒体在崇尚多元化表达的社会中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以便其更好发挥教育民众、引导群众价值观等功能。

关键词:主流媒体话语方式;半月谈新闻评论;“祖安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多元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140-03

一、引言

2020年7月13日,新华社旗下《半月谈》杂志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粗鄙暴戾失底线,脏话成了亚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蚀校园》的时评。新华网很快以《“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为题,对原文进行了转发。7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了《把“祖安”这种文化垃圾彻底清理干净》的文章。随后,其他主流媒体对这一系列关于网络生态的报道进行了大量转发和跟踪报道,使相关话题成为近年来最具冲击力和讨论热度的话题之一,在后台评论、微博等平台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传播。

“祖安”一词源于PC端游戏《英雄联盟》里的一个虚拟服务区——祖安区,由于这款游戏在设置中对直白的脏话表达进行了限制,所以该区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爆粗口的需求得到满足,发明了一套只有“祖安人”才懂得的脏话术语。在这个区,哪位玩家技术不好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挥,常会被队友甚至是对手用这些术语咒骂。

后来,由于B站、微博将此种骂人要有创意、脏话要足够恶毒的话术做成各种动画视频的配音,让“祖安文化”的传播得到了延伸,这种话语最终出圈。名为“祖安白雪”的动画视频在B站上有着225.4万的播放量;疫情期间,一位打上“祖安化学老师”标签的网课录制视频在视频网站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他们大呼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有趣没有距离感的“祖安老师”[1];安徽一母亲因教育“祖安儿子”改掉脏话习惯反被儿子打……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2],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未成年网民规模的增多和网络语言暴力倒灌现实的现象,意味着当前亟须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引导未成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一味放任其自由发展,后果不堪想象。基于此,作为主流媒体,则需要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和引导民众正确看待此种文化。

摘要:融媒体时代到来,提升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手段和价值,也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方式提出更多挑战。当下,一方面是“祖安文化”在青年和未成年人人群中的走红和受追捧,另一方面是网络语言暴力对社会的影响,面对如此局面,主流媒体该采用何种话语方式进行报道才能正确引导民众,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文章以主流媒体《半月谈》在其官方公众号对“祖安文化”发表的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和语境两个角度探讨主流媒体对被歪曲了的亚文化传播问题表明观点与立场的话语方式。通过研究,从文本视角来看,该篇新闻评论运用事实与观点相结合的论证方式,条理清晰地阐述这种亚文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语境的角度来看,为了展现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文化对“祖安文化”这种亚文化的包容性,它从话语生产和受众接受的角度调整话语呈现方式,引导受众自发抵制此种文化,同时避免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立。分析以《半月谈》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针对社会敏感问题的话语呈现,能够为主流媒体在崇尚多元化表达的社会中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以便其更好发挥教育民众、引导群众价值观等功能。

關键词:主流媒体话语方式;半月谈新闻评论;“祖安文化”;主流文化;亚文化;多元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140-03

一、引言

2020年7月13日,新华社旗下《半月谈》杂志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粗鄙暴戾失底线,脏话成了亚文化,“祖安文化”正侵蚀校园》的时评。新华网很快以《“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为题,对原文进行了转发。7月2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了《把“祖安”这种文化垃圾彻底清理干净》的文章。随后,其他主流媒体对这一系列关于网络生态的报道进行了大量转发和跟踪报道,使相关话题成为近年来最具冲击力和讨论热度的话题之一,在后台评论、微博等平台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传播。

“祖安”一词源于PC端游戏《英雄联盟》里的一个虚拟服务区——祖安区,由于这款游戏在设置中对直白的脏话表达进行了限制,所以该区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爆粗口的需求得到满足,发明了一套只有“祖安人”才懂得的脏话术语。在这个区,哪位玩家技术不好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发挥,常会被队友甚至是对手用这些术语咒骂。

后来,由于B站、微博将此种骂人要有创意、脏话要足够恶毒的话术做成各种动画视频的配音,让“祖安文化”的传播得到了延伸,这种话语最终出圈。名为“祖安白雪”的动画视频在B站上有着225.4万的播放量;疫情期间,一位打上“祖安化学老师”标签的网课录制视频在视频网站上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他们大呼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有趣没有距离感的“祖安老师”[1];安徽一母亲因教育“祖安儿子”改掉脏话习惯反被儿子打……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2],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未成年网民规模的增多和网络语言暴力倒灌现实的现象,意味着当前亟须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生态引导未成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观,一味放任其自由发展,后果不堪想象。基于此,作为主流媒体,则需要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和引导民众正确看待此种文化。

二、《半月谈》关于“祖安文化”的时评的话语呈现

话语既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言语行为,也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通过文本而进行沟通的语言活动。关于新闻话语的分析,梵迪克在《作为话语的新闻》一书中首次将新闻语言纳入话语研究的范畴,提出新闻话语可以从新闻文本和新闻语境两个视角进行分析[3],并认为新闻评论也是新闻话语的组成部分。

(一)文本:事实与观点相结合

作为论说文体,《半月谈》此篇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归纳的论证方法“三段论”逻辑和例证,用新闻故事证实文章中表达的立场和观点。

文章开篇以“南京中学生满口脏话却引以为傲,自称祖安男孩、祖安女孩”[1]为小标题,将“祖安文化”出圈以来在青少年和社会中造成的影响这类事实性信息作为“资料”,再通过“理由”分析——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已经被变味的亚文化污染,最后阐述并强调自己的“主张”——“祖安文化”应该立即得到管理和约束。

这种“资料——理由——主张”的逻辑论证模式,是半月谈、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常用的时评方式。

之所以采用此种模式,在于主流媒体代表着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的对立一直存在,处于社会边缘的亚文化群体对于主流媒体的关注十分敏感,稍有不慎,便会引起这一群体的抵触和反抗。对于追求个性和自由的青少年来说,新兴流行的“祖安文化”是对社会现象的某种解构、讽刺,这是他们发泄的方式和在社会中交往的“言语”,也是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这种歪曲的圈层认知,让他们对主流媒体的关注有一种应激的抵抗心理,往往只看文章标题便会直接发表抵触性言论。

此种情形之下,主流媒体只有提供背景资料,用各种事实作为“主张”的支撑,证实主流媒体没有对亚文化产生误解和偏见,只是据实反映其在网络到现实的延伸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这些“理由”构成了“主张”与“资料”之间的关联,用逻辑消解了少数群体对主流媒体宣传、引导正能量网络言语的盲目抵抗行为,引导他们重新审视此种文化。

另外,这种逻辑论证模式能够让其他群体加固自己本身与官方态度相同的原始观点,形成处理这类相似事件的认知模式,在下次发生时引导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被某些言论和行为误导。

(二)语境:话语的生产和接受

语境的视角不同于对新闻评论文本的微观研究,它从宏观的、社会学的角度考量新闻评论话语整体给社会或民众带来的价值功能,考量话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背景下的生产和接受过程。

第一,等待时机用权威话语体系强调其主张。“祖安文化”从游戏社交文化里产生,在现实社交中得到发展并拥有了一定量的群体,实际上就是一种亚文化。另外,因其在自我表演的过程中伴随着快乐原则和情绪宣泄原则,以及以青少年、青年为主体的一种“唯恐在社会变局中落伍”的心态,它也具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亚文化的特征。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抗和冲突长期以来都是无法完全达到协商与合作的关系,而对于半月谈这种主流媒体来说,尽管新闻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但在“祖安文化”最初形成之时主流媒体并没有插手进行报道和评论,因为在互联网中的它只是一场在小众群体范围内互相对骂的狂欢,在这个范围内不论是批判、抵抗,还是戏谑、自黑,都包含了青年群体对自由自治空间的追寻。

此时如若进行直接批评或批判,往往容易导致这一群体产生触底反弹搬的强烈对抗,甚至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下,还有可能引起官方与民间群体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于是在一开始,主流媒体并没有选择插手和干预,给足了其自由狂欢的空间。但这种“文化”随着“追随群体”的扩大和被融入各种意识形态的多次传播之后,成了以娱乐为次要、传播戾气为主要的“文化”,让接触到它的更多人感到不适的同时,也让尚未形成正确三观的青少年盲目效仿甚至上升到了网络语言暴力事件。

至此,在“祖安文化”引起社会舆情聚焦之时,主流媒体及时主动发声,把握言论的主动权,以权威、客观、公正的话语方式展开评判。

语言风格一直务实明快的《半月谈》首发,并配发采访视频,经“谈谈有话说”、新华网、“谈视频”等融媒体的参与和助推,引发了主流媒体对其他网络生态方面的关注,产生了一系列聚焦网络舆论和网络生态治理、反对网络暴力的相关报道,恰到好处地在两个舆论场中用最强硬的态度表明歪曲价值观的亚文化不可在社会中流行。

第二,建立“双向对话”体系。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建构了新的话语方式,让新闻实践活动产生了由“客观新闻”到“对话新闻”的转向。

学者杨保军认为,“新闻是不同新闻活动主体之间对话的结果,而非单一传播主体对新闻的客观反映”[4]。在此背景下,也影响和改变了新闻评论的话语形态,使新闻评论的话语开始呈现“对话观”的特征。

这是由于新闻文本本身具有有着多重意义的、开放性的、蕴含多种阐释可能性的“话语建构”[5],加之它的生产者作为某个特定政治和社会群体一分子而非局外人,他们自然希望通過评论向受众传播一定的观点和看法,其所呈现出的新闻话语的首要功能便是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内引发建设性的“公共对话”[6]。

因此,从实践的基础来看,这种“对话观”更多的是对应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融合之下的传播生态,以解决“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新闻生产从以文本为核心的单向度生产转向“双向度对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多音齐鸣”的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

在“对话观”的影响下,《半月谈》关于“祖安文化”的时评采用了两种评论方式,一种是直接评论,即在文章中给出了一段对“祖安文化”的描写,“以对方母亲为圆心、直系亲戚为半径、生殖器为主武器、意淫为主技能,配以伦理、两性、家畜、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动词及名词”,对“祖安文化”进行解释,展现出这种文化的话语特征。

另一种是间接评论,以交流和对话的方式,通过采访已经深受“祖安文化”侵蚀的学生家长、部分使用“祖安文化”的90后老师、网友三类人对“祖安文化”的不同看法,对“祖安文化”的整体意义做出评价。

可以看出,面对追捧群体众多的“祖安文化”,《半月谈》并未一开始就直指其错误,反而是通过记者与多个群体的对话与沟通,尽量完整呈现“祖安文化”从形成到传播的动态演化过程,从产生之初表达玩世不恭的态度到歪曲畸形的价值观念,证明了演化之后的“祖安文化”需要官方出手进行正确的引导与规范。

在话语之中通过与社会的交往和对话实践,让受众自己获得话语之中的真实含义,这是《半月谈》时评正确处理“客观性”与“多元性”辩证关系的有益尝试,促使新闻评论更加适合融媒体时代的话语生产和接受。

第三,话语中的责任感。每一种亚文化的出现背后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根源,“祖安文化”也不可例外,它有著自己的成长道路。对那些开创“祖安文化”的玩家来说,脏话并不是核心,透过屏幕无所忌惮地“玩梗”、阴阳怪气地讽刺现实生活中不满的人和事、充满着反叛精神与表达“玩世不恭”的态度才是关键。但是“祖安文化”出圈之后,过高的关注度让资本有利可图,经过不断炒作、渲染之后的“祖安文化”逐渐成为青少年们冲破现有道德规范的代名词,正在以一种无法控制的态势走向负面。

《半月谈》对于“祖安文化”扩大传播范围之后的现象进行警示,承认了这种社会现象出现的客观性,即脏话成风的话语体系说明了当下人们庸俗、鄙陋、浅薄的文化观念,暴露了大众文化中的瑕疵部分。但承认并不代表合理,这种文化兴起的背后是道德的缺失和精神的沦陷,从出圈到变味,不仅将互联网语言的水准拉低至谷底,也在语言暴力倒灌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压缩着正常语言的讨论空间,对传统的语言文化进行着冲击,影响着青少年对语言和文化的价值判断。文章对网络平台、自媒体生产者的质问和追责,于话语之中展现了主流媒体对自身承担责任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

此篇文章发表之后,在公众号平台获得了10万+的浏览量,在微博平台获得了2708的转载量、1331条评论、2万+的点赞。11月13日《半月谈》在其微博官方账号上发表#网络信息生态治理#话题,5分钟之内便达到了1312的转载量、1152条评论和1.1万+的点赞。网友们持续性关注也让主流媒体看到了民众的需求,有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发挥教育民众的作用,带领网民一同担起治理网络生态的责任。

三、结语

《半月谈》有关“祖安文化”的时评,用特有的话语方式阐述了“祖安文化”的不可取之处,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免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对抗。反叛是亚文化的核心表现,作为多元化的社会对其应该有包容性,但“祖安文化”传递出的不当价值观,将脏话作为一种群体生活的日常表达,这类行为才是主流媒体应该给予警告和抵制的。另外,由于当前的舆论环境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且对于民众而言,追求社交网络上的真实性远远比传统的事实再现这一逻辑更为复杂。

因此,主流媒体更要对新闻话语的呈现方式进行揣摩和研究,不仅要让民众愿意理解和接受,还要争取在社会多元主体中寻得认知平衡,营造多元化表达的言论空间。

参考文献:

[1] 蒋芳,贝赫.“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EB/OL].半月谈,http://www. banyuetan.org/jrt/detail/20200711/1000200033134991594449608600672700_1. html,2020-07-11.

[2]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1-09-25.

[3] 胡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11(104):85-88.

[4] 杨保军.《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5.

[5] 钱学斌,史晶晶.从“客观新闻学”到“对话新闻学”试论西方新闻理论演进的哲学与实践基础[J].国际新闻界,2011(12):67.

[6] 陈文新,谢新水.公共对话:近十年国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4):7.

作者简介 王雅文,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亚文化
青年亚文化时代综艺节目的发展分析
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亚文化是读懂年轻人的有效方式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传播的本土视角:从媒体异视异色(vice中国)、透明人看亚文化的延伸
亚文化的力量
虚无的抵抗,模糊的收编
场景传播对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影响
把脉“腐败亚文化”
亚文化,在商业围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