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和需求的靶向精准校本研训

2022-05-09沈远铭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训靶向校本

摘 要 传统的粗放型、“大一统”的校本研训,其突出问题是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研训内容和教师实际需求之间严重脱节。“靶向精准研训”从引导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七彩专业发展规划”入手,让每位教师都能客观准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学校再分层分类,遵循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研训项目对各层次的教师实施“靶向”研训,并建立运行机制护航“靶向”研训,让校本研训活动增效。

关  键  词 专业成长 七彩规划 靶向研训

引用格式 沈远铭.基于问题和需求的靶向精准校本研训[J].教学与管理,2022(11):24-26.

靶向研训,就是一种以问题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研训,一种有针对性的分层的校本研训。以往的统一步骤、统一要求、统一主题的整校粗放型研训,是存在很多弊端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校组织的研训活动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是不对接的[1]。因此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最大限度地关注教师的差异性,突出精准的、有针对性的研训,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可以最大可能地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唤醒成长意识,明晰发展方向

为了有效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让每个发展阶段的教师都能精准地进行专业的自我定位,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找到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可以每三到五年为一个轮次,根据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以及发展意愿,组织他们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由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具备多向性、丰富性和差异性,他们描绘的专业发展蓝图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把这种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称为“七彩专业发展规划”。

个性化的“七彩专业发展规划”在设置上可以分为两大模块。第一部分是基本模块,即学校教师共修的、人人必选的研训项目,包括各级各类的指令性培训、公开课、讲座、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经典阅读、基本功训练、学科素养提升等。该模块的设置旨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自我规划,打好专业的底子。第二部分是自选个性化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设定,可以编制德育技能、教学比武、教育科研、引领辐射、辅导竞赛、班级管理、课程开发、心理健康等几个小模块。教师在专业特长、发展愿景、发展基础、兴趣倾向等方面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不可能让教师在每个专业领域都能有所建树、获得成就,因此通过个性化模块的选择,让教师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主方向和突破口,再根据自身情况分年度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步骤。

“七彩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强化了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明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景,这样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就被激活了。

二、设置靶向项目,实施精准研训

根据教师制定的富有个性色彩的“七彩专业发展规划”,参照他们专业发展所处的具体阶段,学校要进行设计妥帖的研训项目,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开展“靶向”研训活动。

1.“起始期”教师——练基础,强底子

“起始期”的教师一般指入职三年以内的新教师。他们对职业和明天充满憧憬,求知欲强,渴望提高教学技能,但是缺乏经验和技术。近年来很多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了教师队伍,他们的读写书画等基本功比较弱;在专业的研修上,起始期教师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持久的行动。“起始期”教师最迫切的需求是练基础,强底子,争取尽快跨入专业的门槛,早日站稳讲台。学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他们进行研训。

(1)推行“双师”制。根据“起始期”教师的专业发展基点以及他们的专业发展愿景,学校可以给他们配备“双师”甚至“多师”进行结对,并且明确分工,确定结对师徒的各自职责义务,培养期结束还要进行考核。两位或多位师父从自身所擅长的领域出发,传授给徒弟一些必备的基本技能,如解读教材、编制教案、教学实施、批改作业、家访、培优补差、课堂常规、班队管理等,引领新教师跨入专业的门槛。

(2)实施教学技能“强基”计划。学校可以根据“起始期”教师基本功普遍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他们各自短板的基础上,建立研训机制,树立规格意识,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定期开展三笔一画以及读、写、讲、评等基本功训练和各类比学赶帮活动,努力补齐短板,夯实他们的专业基础,实施教学技能“强基”计划。

(3)启动学术素养奠基工程。学术素养的提升、学术精神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起始期”教师,学校可以开设如“新苗讲习堂”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理论与专业素养,激发他们学习与思考的热情,努力营造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系列的主题读书活动,让他们积极汲取名家的间接经验,向教育名家学做教育,时刻保持一颗进取的心;通过系列的反思活动、经验和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勤于总结、樂于交流和分享的习惯。

(4)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学校需要为“起始期”教师量身制定完善的成长方案,搭建各种平台,可以每两到三年让“起始期”教师参加校级的“新苗”奖评比,也可以区域内的几所学校联合举办评比。学校要定期进行青年教师考核,并择优评出表现突出者和进步明显者,隆重予以表彰、宣传,让“起始期”教师产生更多的自我认同感和成就感。学校还要确立“起始期”教师优先发展的原则,分层分类地推荐他们参加各种研讨、培训、公开教学等活动,为他们崭露头创造条件。

2.“发展期”教师——积经验,勤淬炼

“发展期”教师是间于“起始期”和“成熟期”教师之间的一个群体,也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主要群体。“发展期”教师渴望获得认可,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一般在教育教学上已经获取了一些经验,产生了很多的想法,但是还缺乏专业的深度,尚需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在专业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阶段是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分水岭。对于“发展期”教师,学校必须根据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他们专业发展的方向,找寻到合适的专业发展的突破点,激活反思意识,强化理论培训,淬炼教学技艺,积极鼓励创新,使其不断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学校主要可以为他们安排如下的研训项目。

(1)激活反思和问题意识。“发展期”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里鼎盛的活跃阶段,如何在实践中培养问题和反思意识,将自己的“经历”转化为“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学校可以倡导他们将教育教学反思形成常态,经常开展反思交流研讨活动;还可以开展“问题式”小项目研究,要求他们每人每学期搞清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式”小项目研究进一步树立问题意识,促进思考,优化实践。

(2)开展理论研修。学校可以根据“发展期”教师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敢于尝试的特点,参照他们的专业特长和发展目标,按照规划定期举行主题论坛活动。为了扩大影响力,提升研训的效果,学校还可以在开设论坛的过程中在区域范围内采用多校联动、专家引领的方式,这样将会收到更佳的效果。

(3)淬炼教学技艺。为锤炼“发展期”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学校要不断为他们搭建各种成长平台。定期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举行各种教学技能竞赛,如教学设计评比、说课、教学比赛等,并适时跟进课堂反思比赛、评课比赛;规定发展期教师必须参加区域内的教学比武活动和教学中坚、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奖项的角逐评比。通过系列的练课和各级各类的评比活动,让他们在历练中淬火成钢。

(4)提升创新能力。一个“发展期”的教师光有经验是不行的,学校还必须注重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师制定的“七彩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不断派他们外出参加对口的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推荐他们参加各级的名师工作室,鼓励他们组建并参加各种学术成长联盟。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发展期”教师承担学校层面的系列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让他们推陈出新,成为教学改革的生力军和践行者。

3.“成熟期” 教师——强智慧,激活力

“成熟期”教师是指学校里的各级名师和准名师,他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风格,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渴望突破高原和瓶颈。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专业态度上也会呈现出一些消极现象,具体表现为或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崇尚经验,排斥新事物;或自我陶醉,习惯于沉浸在过往的成绩荣誉当中。对于“成熟期”教师,要力求打破原有系统,强化外在刺激,给他们注入专业发展的大智慧和大勇气,帮助他们走出高原,突破瓶颈。对于这个群体的教师,学校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开展研训工作。

(1)引入外界的高阶能量。学校需要借助外界的高阶力量来带动促进“成熟期”教师继续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比如可以利用柔性引才计划,引进高级别的名师工作室进驻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各级教研员领衔的学科实践基地;可以与高校“联姻”,开展各类教育教学项目的合作等,以各种手段来刺激、带动、促进名优教师,让他们在研训中获取智慧、开拓视野、开阔眼界、找出差距、明确目标和路径。

(2)选派教师参加高层次的研修。学校需要根据名优教师的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参加高层次的研修活动,如各类“国培”以及省级层次的名师名校长培训等。学校要努力为之创设条件,让他们跨校跨区域带徒,鼓励他们“走出去”进行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要搭建平台,提供各种便利,支持他们承担高级别的教育科研项目,让“成熟期”教师锤炼打磨专业技艺,不断丰厚自己的专业涵养。

(3)设立“头雁”工作坊。学校要积极鼓励设立名师工作室和学科“头雁”工作坊,并尽力提供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团队共育”的作用,提升“成熟期”教师的指导力,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让他们在指导骨干教师成长的过程中释放能量、渡人自渡,获得成就感。

(4)开展“捆绑式”考核。学校应该建立针对“成熟期”教师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这个群体的教师以及他们所在团队进行捆绑式的考核活动,考核时可以将辐射引领、学术研究、教学质量、群体发展等作为他们以及所在团队考核的主要指标,以此来激发“成熟期”教师的使命感,促成他们保持空杯心态,潜心教学、突破自我、不断前行。

三、建立运行机制,护航靶向研训

“靶向研训”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修正、完善,最后努力形成符合自己“校情”的运行机制,护航靶向研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构建研训管理网络

“靶向校本研训”需要学校加强该项工作的顶层设计,强化执行的力度。在行政层面,须成立由校长挂帅的校本研训领导小组,以保障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学术层面,须组建学校学术委员会,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保障技术层面的需求。学校一定要根据教师的“七彩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好近远期的研训计划,分类分层开展“靶向”研训,并对“靶向”研训的实施进行有效调度。

2.健全各项研训制度

为确保校本研训落到实处,结合研训实施计划,需要制定、完善、實施一系列的校本研训制度作为保障。比如学校近远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总规划、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自我规划、校本靶向研训项目实施细则、目标责任制度、组织管理制度、研训职能处室及教研组的工作规范、校本研训的激励保障制度等[2]。健全而完善的制度可以保证研训的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让“靶向”研训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3.定期实行分层考评

校本研训是学校管理当中的重要一环,学校需要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理念,重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激励工作,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建立层阶式的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对教师专业所处的阶段,从参与度、目标达成度、研训的效度等方面进行分层评价。还要尝试多种考评方式,采用教师自评、互评、领导小组核评的方式定期对该项工作进行评定。规范而客观的考评,可以检验“靶向”研训的效果,全面促进教师个体和学校层面的总结反思,并为下一轮“靶向”研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哲红.让教师成就自己[N].中国教师报,2016-07- 13 (015).

[2] 孙英俊,齐云飞.校本研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16):36-38.

猜你喜欢

研训靶向校本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叶酸靶向anti-miR-221阴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作用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如何理性看待肿瘤靶向治疗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