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的编排及教学思考

2022-05-09秦斌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武松整本书名著

摘 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倡导“整本书阅读”,专门编排了国内外名著的节选或梗概,将阅读视野由单篇、短章引向整本、整部,这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有着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名著类课文的内涵本质,全面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找准学生“兴趣点”,关注教学“发展点”,聚焦故事“精彩点”,直击文本“思辨点”,搭建阅读“迁移点”,实现有深度的整本书阅读。

关  键  词 整本书阅读 小学语文 名著类教学

引用格式 秦斌.统编教材名著类课文的编排及教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2(11):71-7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基于这一理念,统编教材强调“读书为要”,按“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建构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名著阅读纳入教材主题,着力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

一、统整建构:小学语文名著类课文的编排体例

名著类课文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散见于相关主题单元,如《火烧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二是集中于独立主题单元,将五、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设置为名著单元。以名著单元为例,统编教材的编排特色如下:

1.从序列设置上看,安排“最佳的”时机

教材将名著类课文自成专题,放置在五六年级下冊第二单元,这是基于学生需求及能力考量的。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如还是停留于简单的篇章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定位,此时进行名著类学习,并以此带动整本书阅读,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品位都能得到相应提升。“第二单元”这一位置也是最佳的,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情绪、兴趣、习惯趋于浓厚,阅读名著类课文时也就动力十足。在最佳的学习时间接触名著,以最佳的学习状态阅读名著,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

2.从单元主题上看,选取“最好的”篇目

五年级名著单元的主题是“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之旅”,选编的课文出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六年级“外国文学名著”单元,选编的是《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著节选。阅读篇目从国内到国外,让学生在国内文学外经典中遨游,为整本书阅读开启一扇窗户,感受国内外名著的不同写作风格,享受由此带来的不同阅读乐趣。

3.从要素定位上看,习得“最优的”能力

在两个单元的导语页中,编者从读与写两方面对语文学习要素作了确定:“读”要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并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写”要学习写读后感以及作品梗概。在每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对语文要素作了进一步细化。如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中的《草船借箭》课后习题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对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指导;“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是从重点句入手去分析人物;“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读前、读后去体悟人物,并延伸课后去读原著。

4.从单元框架上看,形成“最全的”体系

名著单元主要包括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部分,构筑了一个循序渐进、梯度发展的微型名著课程体系。口语交际从“说”出发,以阅读的名著为范本创作课本剧进行表演,交流读书心得。习作从“写”出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阅读名著的感受,把握名著的叙述要点,用简明的语言对其内容进行概括。“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互动”出发,罗列一些具体的阅读方法、策略,唤醒学生阅读名著的体验,在分享中巩固学法、提升能力。“快乐读书吧”则从“带动”出发,由选文引向原著,用“你读过吗”板块分别介绍了《西游记》的系列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的学者评论,再次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对阅读整本书的方法进行指导;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介更多的名著,让他们课后进行整本书阅读。纵观各部分,从名著学习、学法指导到阅读推介,构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缩影。

二、聚点拓全:小学语文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立场

名著类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阅读时理解内容有一定难度,不能很好地把握情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为例,谈谈名著类课文的教学策略,并由“一篇”引向“一本”,推动整本书阅读。

1.找准“兴趣点”,以猜测引发期待

名著类课文教学,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兴趣,融情节、知识、兴趣于一体,促使学生愉悦地进行名著阅读。就《景阳冈》一文而言,学生已从影视剧、动画片或绘本中接触过《水浒传》,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有所耳闻。鉴于此,教材将“猜测”定位为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此作为教学切入口,在“猜”中进入文本学习。

(1)趣猜“情节”。上课伊始,可直接拿来《水浒传》原著,呈现目录:“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安排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回猜猜故事内容,由此明确课文《景阳冈》正是选自“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也就变得更为有趣。

(2)趣猜“人物”。教材课后“资料袋”列出了一些人物图片: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小旋风柴进、行者武松……教学中可先入为主加以呈现,让学生根据以往认知进行猜测,趣味十足。

(3)趣猜“词语”。课文有一些有意思的生僻语言,如“梢棒”“筛酒”“请勿自误”“各宜知悉”“吊睛白额大虫”……可在阅读前加以出示,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方法猜测:“梢棒”看教材插图即可理解;“筛酒”“请勿自误”“各宜知悉”联系上下文就能推敲出来;“吊睛白额大虫”结合影视作品就能理解。

2.关注“发展点”,扣主线熟悉情节

名著类课文篇幅一般都比较长,阅读时要抓住复杂的人物关系,梳理故事发展流向,把握情节内容,使阅读走向深入。要达成此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整体感知名著的前提下,采取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梳理课文思路,并借助这条发展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景阳冈》课后练习第二题就对此作了方法性的渗透:

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阅读过程中,教师不妨出示这道题,安排学生通读课文,尝试习得熟悉情节的方法。在充分阅读后,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整体把握,不难从课文中提炼出关键词:喝酒、上冈、打虎、下冈,扣准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此时,再让他们根据提炼出来的小标题,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故事及故事中的人物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说起来就较为顺畅,表达也比较有条理,为接下来的情节品读及后续名著阅读奠定了基础。

3.聚焦“精彩点”,以复述深研核心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是名著魅力所在。学习名著类课文,教师要从语言入手,在咀嚼玩味语言的同时,关注语言形式、感知语言内容,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内涵。

《景阳冈》对“武松打虎”这一情节的描写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具体梳理如下:

这一系列动作把当时的情景写“活”了,将老虎的凶猛残暴、武松的机敏英勇表现得真实可感,画面十分生动。课后练习第三题适时采用“复述”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品读:

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材聚焦精彩场景,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整、具体地复述,还要加上自己的创意,让故事讲述变得生动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课文这一“精彩片段”从两个方面展开交流:老虎是怎样“拿”武松,武松怎样“打”老虎的?武松在打虎时心里可能想些什么?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再次重温故事内容,想象武松打虎的动态画面,对人物语气、表情和動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就能把精彩故事讲得更加精彩。

4.直击“思辨点”,探争议深化认知

阅读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名著类课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学中应从文本的“思辨点”生发,激活调动学生的阅读思维,鼓励他们围绕有争议的内容发表个人阅读体悟,从而促进学生对主题内涵的更深理解。

《景阳冈》一文把武松豪爽、勇猛的形象写活了,学生也都打心眼里喜欢他、崇拜他。可教材却偏偏打破常规化认识,在课后练习第四题中列举了对武松的两种不同评价,让学生联系阅读体悟进行交流:

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评价的不同,武松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思辨点”。教师可以借此设计一场微型辩论活动将阅读引向深入:安排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找依据阐明观点,完成后根据所持观点分组展开辩论。在问题的驱动下,阅读目的性更强,学生积极主动研读文本,目光也会变得尖锐起来,思维异常活跃。有了深入的阅读、思考,学生在辩论环节说之有据、言之有理,抓住文中 “四次看榜文”“初见老虎大叫一声‘呵呀’”等内容丰富对武松的认识:武松并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初次见到老虎才会惊讶地叫出声来,不得不硬着头皮与老虎打斗,真是“爱面子惹的祸”。看似平常的探究活动,让“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真实,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评价能力也在阅读中得到了深度培养。

5.搭建“迁移点”,由一篇走向整本

名著类课文教学不能止于文本内容,而要联系教学内容进行一篇到一本的桥梁架设,引领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名著,运用单篇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名著阅读。

《景阳冈》的学习关注的只是“武松打虎”这一精彩场景。而武松在《水浒传》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斗杀西门庆、 醉打蒋门神、怒平都监府、挺阻招安计、单臂擒方腊……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小说时,可以围绕武松进行全面品读,多元、深入地解读武松个性,制作人物档案,同时将视角延伸到更多人物,以图表形式呈现原著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图表的介入,让整本书阅读变得清晰明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阅读关注点,快速阅读相关章节,提取感兴趣的信息,从而深化名著阅读的感悟,使整本书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

浸润语言、触动心灵、领略人生,是名著类课文阅读的独特价值。站在整本书阅读视角教学名著类课文,从单篇走向整本,学生语文学习将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武松整本书名著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我家里的武松
动物论反腐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