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融入核心素养的经验及其启示

2022-05-09刘依芷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洋品格公民

摘 要 新加坡教育部出版《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开启学校教育改革,率先推行将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南洋小学作为新加坡小学教育第一梯队的绝对名校,在此次教育改革中表现突出,在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并借鉴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政策理念和南洋小学核心素养改革的实践经验,探索核心素养融入我国学校教育成为题中之意。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 品格与公民教育 新加坡 学校教育

引用格式 刘依芷.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融入核心素养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11):74-7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小组在2016年成果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起囊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六大要素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与此同时,教育部明确将推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创新学校教育的重要举措。而在亚洲教育界首屈一指的新加坡,早在2014年就出台《品格与公民教育》,并率先开启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的改革,其改革发展成效显著,这为我国学校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融入核心素养的文本分析

新加坡教育部在2012年出版《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并明确该课程标准2014年起在全国各中小学开始实施[1]。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中,首次对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具体内涵、学习成果、课程结构、教学与学习原则、三大核心概念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等做出规定。

1.《品格与公民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自1959年新加坡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来,品格与公民教育始终是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核心。2012年新加坡教育部以新趋势和世界走向为考量对品格与公民教育做出调整,构建起与国家主要阶段成果和理想教育成果相一致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该体系以21世纪技能框架和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强调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公民意识、环球意识与跨文化沟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实现了学生公民品德教育与学生综合发展的紧密结合。在核心价值观层面,《品格与公民教育》紧紧围绕“尊重、责任感、和谐、正直、坚毅不屈、关爱”开展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明辨是非,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和政治信任[2]。在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层面,以“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技能、负责任的决策”为基础,指导学生如何成功处理生活中的挑战。在与公民道德相关的技能层面,囊括了活跃的社区生活、社会意识、环球意识和社会文化敏感度与认知四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能力。因此,从《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核心领域来看,新加坡在品格与公民教育中充分融入核心素养理念,形成一个集核心价值观灌输、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培养以及公民道德养成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

2.《品格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凸显核心素养

在2014年推行的品格与公民教育中,新加坡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品格与公民教育》综合性的基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这一课程结构包括各有侧重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品格与公民教育校本课程、级任老师辅导课和品格与公民教育指导单元四大门类教学课程。品格与公民教育课是四大课程体系的核心,它以母语传授新加坡的基本价值观、相关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认同。校本课程则注重通过利用周会和学校特色来开展价值观教学,二者是显性与隐性的关系。级任老师辅导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在于教授学生社交和情绪管理的相关技能,尤其是帮助学生提升网络健康、心理健康和职业认知方面的知识[5]。品格与公民教育指导单元则集中针对的是学生的性教育课程,它并不是简单的对两性关系进行介绍,而是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等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婚恋观[3]。因此,《品格与公民教育》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并非仅仅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还涉及到关乎学生成长和未来所必需的各项社会技能和素养。

3.《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学习目标与评估模式融入核心素养

新加坡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习《品格与公民教育》制定了学习成果目标,其中不仅包含新加坡核心价值观,还包括学生综合发展所需的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的培养,以及21世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课程标准中,新加坡教育部明确规定8条学习目标,第一条至第四条的学习成果主要囊括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而第五条至第八条则主要应对新形势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要求。不仅如此,为确保有效性,新加坡教育部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且制定了详细的评估评价表[4]。开展评估的目的主要为培养品格与公民意识,帮助学生实现其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采取的方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估体系。评价范围聚焦于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解、社交关系问题上的处理、自身情绪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公民道德领域的发展等,从而帮助学生弥补缺漏,实现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二、南洋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实践经验

南洋小学是新加坡唯一一所采取双语教学并长期进行华人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学校一直秉持“勤、慎、端、朴”的理念开展小学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双語双文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以献身社会[6]。南洋小学作为首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学校在秉持新加坡教育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自身教育特色,形成别具一格的核心素养融入机制。

1.核心素养融入《品格与公民教育》的理念

南洋小学在充分秉承学校校训和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外向型、创造型和成长型”的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南洋小学围绕校训“勤、慎、端、朴”这一核心构建起学生培养的六大层次体系,从核心价值向外围能力逐渐扩散,囊括学生核心价值与社会技能的各个层面。在核心价值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品格与公民教育》提升自己在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社交管理和做出负责任的抉择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南洋小学还提出“意识、理解、反思、行动”四大要求,即在学习《品格与公民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充分意识到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技能的重要性,还要在反思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成正确价值和良好社会技能的行动。更突出的是南洋小学以《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一体化的促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国家认同和提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不仅体现了学校办学特色和国家核心价值理念,还充分凸显了对学生社交技能、情绪管理、公民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关注。

2.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

为适应学校教学特点,南洋小学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与学校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这一体系与2014年课程标准中的四大门类一一对应,包括级任老师辅导课、性教育课程、国民教育课程和学生领袖课程等课程。略有不同的是南洋小学在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各个门类课程的重点内容做出调整。在级任老师辅导课上,南洋小学积极开展“德育在于行动”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实践中接受良好的价值观引导,并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通过社区实践,级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自我、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世界的层面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性教育课程中,南洋小学创设“成长岁月课程”,帮助学生处理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南洋小学积极开展“四项纪念性的国民教育活动”,包括全面防卫日、國际友谊日、种族和谐日、国庆日,提升学生对世界、和平以及种族等主题的理解,培养有担当的世界公民。为提升学生社会文化的意识和敏感度,形成平等的种族观,南洋小学组织开展“文化浸濡课程”。在学生领袖课程上,南洋小学专注于培养外向型、创造性和成长型思维能力的学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展学长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思想开放、勇于变革、富有同情心,而又坚强并懂得反思的领袖。因此,不管是在课程结构的编排还是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南洋小学都紧紧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品格与公民教育》之中。

三、核心素养融入《品格与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该框架体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依据,围绕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构建起六大基本素养,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而这六大素养细分为18个衡量指标。而在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与核心素养体系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梳理,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政策文本和南洋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对我国核心素养融入学校教育具有借鉴价值。

1.以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形成良好的国家认同感对国家的发展和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在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文本中,新加坡主流价值被置于整个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地位。而在南洋小学的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中,专门开设国民教育课程,对国家的历史和重要事件言传身教,并通过级任老师辅导课的形式在社区服务实践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在我国,学校教育也应该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也应该围绕核心价值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政治性而忽视学理性。在新加坡南洋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实践中,领导课程和级任老师辅导课是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两门课程中,学校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敢于实践又富有同情心的领导者,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应该转变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帮助学生掌握社会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核心素养贯穿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评价体系

教育目标是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对学校教育计划的细化。在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课程标准中,不仅包含学生应该具备的国家认同和价值取向,还囊括学生所必备的社会技能和素养。在南洋小学的实践中,更是将课程标准进一步细化,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六大层次的学习目标。为了检验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形成多主体、多形式的评价模式。南洋小学通过对学生全方位的考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反观我国当前的教育形势,虽然明确指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体系,但是并未将学生核心素养列为教育的基本目标,更不用说学习成果的评估和考察。因此,要将核心素养融入我国学校教育,需要在现行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制中,让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学校教学目标和基本评价体系中,只有这样,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才能实现核心素养有效融入我国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 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EB/OL].(2012).http://www.moe.gov.sg/ media/files/primary/Characerand citizenshipeducationpeimarysyllbuschinese.pdf.

[2] 姚冬琳.新加坡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中核心素养的融入[J].教学与管理,2018(20):56-58.

[3] Sexuality education: scope and teaching approach[EB/OL].(2021-1-1).http://www.moe.gov.sg/ Programmes/sexuality-education/scope-and-teaching-approach.

[4] 夏惠贤,陈鹏.以核心价值观塑造好公民品格——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2014课程标准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5):14-22.

[5] 李茂菊.新加坡21世纪技能在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中的落实——基于《好品德 好公民》《级任老师辅导课》教材的文本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06):33-37.

[6] Nanyang primary school[EB/OL].(2021-3-4).http://nyps.moe.edu.sg/programmes.

猜你喜欢

南洋品格公民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题蓝花楹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冬季暖男必备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