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科学探究实验数据处理

2022-05-09曾夏招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力情境英语

曾夏招

摘 要 单元主题教学致力于将零散的学习内容融入系统的学习框架,有效整合教材知识与各类教学资源,逐步将其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归类整理并灵活运用。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践行整体活动观,导向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力提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效利用多种策略,促进学生隐性学力的发展。

关  键  词 隐性学力 单元主题 小学英语

引用格式 黄超.指向隐性学力发展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2(11):62-65.

一、隐性学力和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解

1. 隐性学力

学力是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指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所生成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的复合体[1]。日本学者棍田借助“冰山模型”,形象地说明了学力结构。他认为假定有一块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不过是“冰山的一角”[2]。这部分被称为显性学力,包括“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记忆”。而隐藏于水面下面的不可见的部分才是支撑浮出部分的基础,即隐性学力,包括“兴趣与意欲”“体验与实感”以及“思考力和问题解决力”。可见,显性学力主要是指知识与技能,隐性学力主要指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2.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主题教学致力于将零散的学习内容融入系统的学习框架中,有效整合教材知识与各类教学资源,将其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归类整理,对其灵活运用。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整体统筹,提炼话题,厘清单元主线,创设主题情境,确立教学整体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为单元各板块、课时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做铺垫。每个课时、不同板块在功能与结构上风格各异,但是都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展开,各个板块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承担不同的功能任务,课时与板块之间存在着显性或隐性的关联。

3. 隐性学力和单元主题教学的关系

“兴趣与意欲”“体验与实感”以及“思考力和问题解决力”等隐性学力是可信赖、可迁移、可持续的真实的学力。“学力”的形成并不是基于自己理解的水准,而是通过教师与同学的沟通,认知自己当下的理解水准下并不理解的事物,并把它加以“内化”的结果[4]。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学力的主阵地,教师加深对各版块知识的认识以及理顺版块之间的逻辑顺序及结构关联,注重学习活动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不同版块甚至不同课时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主题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当前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单元整体教学意识薄弱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教师依然按照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在课时设计和编排上,大部分老师仍然从单个课时入手,按照教材的现有架构逐步推进,人为地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未能深入分析单元整体目标和分课时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教师将单元教学内容碎片化,缺乏结构化、立体化设计单元教学的意识,更不敢进行各板块的重组和课时的灵活调整。

2.单元主题意义深度不够

主题是教学的切入点,主题的选择是主题意义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确定主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及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否达到理想的要求,但基础是单元整体分析[5]。部分教师在教材分析时,只停留在教学内容表层的描述,而不去深入挖掘如何利用这些内容激活与发展学生思维,在后续的教学中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探究过程。也有老師局限于语言形式,就词教词,就句教句,忽略创设目标语言使用语境,无法在过程中及时关注、提炼、探究与升华单元主题意义。

3.学生迁移运用能力不足

教师若只关注单元某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分割的、单一的,思维相应被局限,从而难以发散,学生很难在单元主题意义基础上整体认识学习内容,也难以在所创设的单元主题语境中灵活运用目标语言顺利开展交流活动,更谈不上将所学语言知识或文化意识迁移到真实的话题情境或生活场景中运用,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指向隐性学力发展的小学英语单元主题教学策略

1. 统合单元学习内容,实现学习品质真提升

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承载主题意义,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篇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可提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平台[6]。小学英语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重组教学内容,编排既有课时,创设主题情境,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以细致的讲解和纠正来导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1)统整中创设单元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意志力

教师基于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应在现有教材的编写体例基础上,站到单元整体的高度积极运用每一单元的主题或话题进行整体设计,精准分析教材板块之间的显隐性联系,灵活调控教学课时的顺序或时间占比,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常规的第三课时综合活动课教学建议包含Cartoon time、check out time及ticking time,在趣味故事中复习和巩固前两课时重难点,如功能句型What’s this/that? What are these/those?以及动物、水果类单词,并通过练习检测掌握情况,最后学生为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星。笔者分析了教材内容及学情发现:经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语言点掌握已较牢固,再读一个故事学习和巩固语言点的兴趣已然不大,反而有通过趣味活动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的愿望。于是笔者大胆将现有课时进行重组:将活动板块Fun time、歌曲板块Song time、练习板块Check out time以及评价板块Ticking time整合到一起,作为第三课时综合活动课。结合了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未解除,人们不能随便外出旅行的现实背景,将本课时主题情境设置为“Farm Online Tour”即“农场云旅游”。借助于交互式多媒体希沃5中的学科工具,创新引入地理学科的3D星系图,渲染云旅游氛围,邀请学生线上以自主或伙伴及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云旅游的四个板块:Song Zone、Fun Zone、Cosplay Zone、Design Zone。

学生对疫情期间“云旅游”的方式感到非常新鲜,很快就融入了主题情境,开心地完成了“动物之声我来唱”“农场事物我来认”“趣味故事我们演”及“梦想农场共描绘”四项学习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学会唱Song time中的Animals on the farm一歌,并进行了创编;学生以飞行棋小组PK的形式运用What’s this/that? What are these/those?巩固拓展了功能句型及农场类词汇;学生三人一组模仿第一课时Story time部分的情节创新演绎“云农场实地游”,效果精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了自己的梦想农场,并运用所学知識点向全班进行介绍。整个过程对既有课时内容进行灵活编排,充实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拓宽了学生学习及思维的广度。

(2)探究时纠正学生认知偏离,探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导向

学生在探究主题过程中可能出现认知偏向,教师应及时回应和巧妙导引,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内省,以达到自我深度思考、回归正确价值导向。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8 Chinese festivals单元主题“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中教师创设“传统节日我来讲”的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围绕中国传统节日进行自由提问,以丰富背景知识,营造主题氛围,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但是有学生给出这样的回答:I don’t like Chinese festivals, I like western festivals. We can have Spring Festival everyday,can we leave other festivals alone? 教师及时发现了对主题意义认知有失偏颇的问题,做出回应: Boys and girls, we are Chinese, these festivals are our culture and our traditions. I have some interesting stories about them, do you want to hear? 学生一听老师要分享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故事,立马来了精神,听故事的过程中,这些孩子非常专注,还积极互动提出很多不明白的问题,老师都一一细致解答。此前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消极认识,但教师通过辨筛、诱导等方法及时牵引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上,而这些也是阅读内容所需要探讨和学习的重要部分,在主题意义阐释中巧妙将学生回引到价值观的正确航向。

2. 挖掘单元主题意义,增强学习体验深感受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7]。教师要挖掘单元主题意义,设立互通且递进的教学目标,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综合运用中内化语言知识,引发情感共鸣,激活其学习体验,并让这种实感得以延续。

(1)探索主题综合实践,让学习体验更真实

译林版5B Unit 6 A PE lesson 阅读部分,场景为老师带领孩子们上体育课,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下做一系列的动作,教学目标设计为学生能听懂、会说一系列动作英语指令,并简单理解祈使句的结构及含义。但是作为单元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不能理解文中的短句,更难以体会祈使句所传递的请求、命令、要求等含义。笔者为增强学生真实的浸入式英语学习体验,直接把英语课搬到了操场上,给孩子们用英语上了一节体育课。在有节奏的英语口令和动作示范下,孩子们尝试去听并做出相应的动作,“Lie on your back. Now, lift up your lef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right hand. Then lift up your righ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left hand. Do this ten times.”学生们还分小组自己尝试用英语发号施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并相互进行纠正。半节课下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理解了这些英语指令的含义,并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句型。孩子们做着最喜爱最熟悉的体育课训练动作,与已有的体验产生共鸣,学习目标轻松完成。

(2)寻求目标互通递进,使学习经验再延续

《课标》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8]。因此,教师要对单元目标进行总的规划,还要厘清课时目标和单元总目标之间的关联,螺旋上升式设计各课时目标,并始终围绕单元总目标。在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与达成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单元教学的逐层推进,使课时教学目标“到位”却“不越位”,让教学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9]。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 I like dogs 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不同的课时和课型层层推进,经过三个课时的积累与递进,渐进达成单元目标。学生后一课时的学习建立在前一课时的经验基础之上,要求也在层层上升。各个课时的目标互通递进,也使得学生学习经验得以不断延续,能力时时发展(见表1)。

3. 迁移单元主题情境,达成学习能力新培养

学生在探究主题过程中,可能产生合理质疑,教师应及时回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在拓展活动中更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新情境,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主题深入中正视学生质疑,鼓励创新批判性思维

以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为例,单元主题是“生日”,课上讨论文中人物来自中国的Su Hai、Su Yang以及来自英国的Mike生日活动时,中国人和英国人的生日当天人们吃不同的食物,在该主题下,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体验多元文化,培养其文化意识。

教学中学生就对这一主题产生了质疑。在教师总结完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之后,有一个同学突然举手,发生了下面一段对话。生:“老师,你说的不对!”老师先是一怔,随即又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分歧点:“哪里不对?我很想听听你的观点。”生:“现在过生日,不光是在英国,我们也会邀请朋友来参加Party,大家一起吃生日蛋糕啊。你怎么说有生日饮食文化差异呢?”教师听了学生的话,恍然大悟,自己竟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当场评价:“他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实真是这样。虽然各个国家存在文化差异,但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共融,又都有了很多的共同点。我怎么会没有意识到呢?这位同学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老师的错误观点。非常难得!”全班同学掌声响起,这个学生非常自豪地坐了下去。

这一教学片断中,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先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不同国家的生日饮食文化习俗,强调不同的国家拥有不一样的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教师认真倾听,及时调改教学目标,循循善诱,真诚点评,与学生开启有效对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思维比较和创新批判能力。

(2)主题拓展中迁移语言运用,训练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创设的活动不仅要进一步拓展主题外延,更要超越单元的主题,以鼓励学生在所学主题内容的模仿性输出活动基础上,迁移所学语言,通过综合运用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表达。笔者执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第四课时时,带领学生复习前面课时中围绕农场的动物及水果类单词、书中的农场介绍及场景故事后,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迁移,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描绘设计自己的“梦想农场”图,并在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进行班级介绍展示。在绘图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本单元所学的农场类事物在自己的“梦想农场”上合理布置;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单元功能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 are… Are these/those…?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对彼此设计的农场进行询问了解和回答描述,有学生还创造性地加上了“Welcome to my dream farm.”这样的开场语。

这样的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深度内化和运用所学语言,逐步强化了学生从基于主题情境的学习理解到延伸主题情境的应用实践,再到超越主题情境的迁移创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语言作为整体来学习,意义和语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10]。基于单元主题的整体教学,教师应根据学情统合学习内容、恰当编排课时,设计共通且递进的教学目标,探究学习内容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兴趣与意欲、体验与实感等隐性学力发展,形成更为积极的价值追求、更高阶的思维品质、更自信的文化意识和更突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于立娜. 现代学力视阈下的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76-78.

[2] 钟启泉. 关于“学力”概念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1999(01):16-19.

[3] 岳欣云,董宏建. 论小学生数学隐性学力的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0):63-68.

[4] 佐藤学,钟启泉. 叩问“学力”[J]. 全球教育展望,2010,39(06):3-8+17.

[5] 王建平.小学英语主题式教学的课堂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39(09):1-6.

[6] 高洪德.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04):1-6.

[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9] 沈峰.實现单元各板块教学的无缝对接[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0(07):1.

[10]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学力情境英语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若干措施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从“线性程序结构”组合到“要素行动解释系统”建构
从“课堂目的的确定”到“学力发展的灵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浅谈构建促进学力发展的数学课堂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