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2-05-09聂洪丹
聂洪丹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在此,笔者对新课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明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语文教师不断地对教材进行钻研,掌握整体教学内容,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有坚实的基础保证。教师在对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确定时,首先,要阐述文章的认知目标,即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简历与主要作品,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描写手法,即正面、侧面以及动静结合等,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并且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之上,讲出各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其次,要对文章的情感目标予以确定,也就是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作者通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对“父亲”的情感。教师在对阅读教学目标进行陈述的过程中,不管是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必须注意一点,即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陈述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
二、灵活采用阅读教学方法
新教材中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正是最好的阅读教学的例子,在培养学生体悟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可灵活使用探究式阅读教学、对话式阅读教学、比较式阅读教学以及自主式阅读教学等方法。如《故乡》的教学,可以采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方法。老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本课的几个探究主题,再分组研讨,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一般是一个组一个内容,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二三节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中心发言,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深入讨论,鼓励学生多发散思维,教师根据情况再予以补充。最后通过师生互动,比较、鉴赏、评价,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技巧。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在课堂上设计学生与于勒进行对话,让学生自己作为见证人陪伴于勒,走进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菲利普夫妇对于亲人的冷漠与残酷。例如,菲利普夫妇的无情是否有其底层人物的辛酸与无奈,提出自己真实的疑惑和见解。在阅读教学中相似主题,相似文风的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横向比较能力。小说的比较阅读大多是人物形象的比较。在指引学生认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影响的主题中,笔者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联系起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以生本为基础,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衰落的过程,以及此种制度对文化政治的影响,更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三、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把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的、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现代学习方式。比如,在进行《〈孟子〉二章》的教学时,我在课前就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上网查询、工具书查询、同学之间的讨论、搜集生活课程资源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有的小组负责查阅孟子的简介,详细查询孟子的基本信息,包括孟子的生辰、名、字、国别、学派代表人、思想、政治和哲学主张等;有的学生查阅有关孟子的言行记录,有关孟子的大事年表;还有的学生查询孟子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等。通过分任务查询,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短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有很多学生查阅了教师布置任务之外的信息,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课上,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成果交流,并利用ppt或者是flash课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确定一个主持人,并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主发言人,负责本组查阅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小组交流过程中,组间可以实现互动交流。教师在这个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过多的言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下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彰显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