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课内外一体化网球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浙江大学网球课为例
2022-05-08虞松坤李志远吴叶海
虞松坤,李志远,吴叶海
(浙江大学 公共体育与艺术部,浙江 杭州 310058)
0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根据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会、勤练、常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课程开设上,在“开足开齐”的基础上,提出要“上好”体育课程,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顺应新形势,建立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运动技术与技能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浙江大学网球课通过构筑涵盖第一课堂(网球专项教学课、网球专项训练课、原味网球课程)、第二课堂(网球俱乐部与网球辅导站)、第三课堂(网球“三好杯”赛事、网球协会积分赛)、第四课堂(校外网球竞赛、校外网球队交流)为一体的“全方位”网球教学课程体系(见图1),建立课内外体育一体化供需平衡“全方位”的网球教学协同育人机制,将课内显性课程与课外隐形性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教学与训练、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形成课内外一体化以教学为核心、群体为基础、竞技为引领,供给需求相对平衡的“全方位”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新格局[2-4]。不断完善体育课程改革常态化发展机制,探索个性化教育,从传统的网球教学方式转变为课内外一体化的“全方位”网球教学方式,促成学生从强迫、半强迫到主动地积极转变,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校园网球运动文化氛围。
图1 “全方位”网球教学课程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浙江大学2020-2021学年秋冬学期2个网球中级班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中级班学生网球技术水平基本相同)。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体育资料网以及浙江大学图书馆等相关文献和数据搜索,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真实可靠的数据,寻求理论支撑,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通过向浙江大学公共体育艺术部和教育学院体育系等相关部门专家和从事网球教学与训练工作的教师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本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
1.2.3 教学实验法。
1.2.3.1 实验设计。
实验组以“全方位”课内外一体化进行网球教学(共16周),男、女各15人;对照组以传统的课内专项课进行网球教学(共16周),男、女生各15人。实验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差异性进行检测,按照学生该学年的体质测试项目(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 000m(男)/800m(女))成绩进行身体素质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一周和第十六周各进行2次ITN等级评测体系测试,各取成绩好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进行记录和统计。
表1 实验对象身体素质对比表
2.2.3.2测试指标。IT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 )是由国际网球联合会(ITF)开发的,用来客观衡量选手网球技术水平的测试工具。ITN测试指标包括以下五种技术能力:底线击落地球深度、截击球深度、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发球精准度、移动能力[5]。实验组与对照组都使用同样的网球器材(网球),使用8片网球场。
在2018年3月28日的一份声明中,X能源宣布与森图斯签署合同,未来森图斯将为三元结构各向同性(Triso)燃料制造设施的设计提供支持。
① 线击落地球深度。底线击落地球深度测试最高得分为90分。测试者需连续进行10个正反手底线交替击球。得分将根据每次击球落点在单打区域内的位置给出(得分区域如图2所示),如落在1分区得1分,依次类推。击球后,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力量区之间,获得1分奖励。当第二落点位于力量区之后,获得第一落点相应分值的双倍得分。另外,每次击球不失误时另获稳定性奖励1分,失误不得分,即一次击球最多获得9分。如当球的第一落点在“3分区域”内,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力量线之间(获得1分奖励),小计获得4分,另加上稳定性1分奖励,共计获得5分。当球的第一落点在“4分区域”内,第二落点位于力量区之后时(获得第一落点的双倍分值),小计获得8分,另,加上稳定性1分奖励,共计获得9分。最终所有得分相加即为“底线击落地球深度的评分”这一项测试所得的总分。
图2 底线击落地球深度测试图
②截击球深度。截击球深度测试最高得72分。测试者需连续进行8个正反手交替截击球。得分将根据每次击球落点在单打区域内的位置给出(得分区域如图3所示),如落在1分区得1分,依次类推。击球后,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力量区之间,获得1分奖励。当第二落点位于力量区之后,获得第一落点相应分值的双倍得分。另外,每次击球不失误时另获稳定性奖励1分,失误不得分,即一次击球最多获得9分。
图3 截击球深度测试图
③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底线击落地球精度测试最高得84分。测试者需连续进行6个底线正反手直线击球,6个底线正反手斜线击球。得分将根据每次击球落点在单打区域内的位置给出(得分区域如图4所示),如落在1分区得1分,依次类推。击球后,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力量区之间,获得1分奖励。当第二落点位于力量区之后,获得第一落点相应分值的双倍得分。另外,每次击球不失误时另获稳定性奖励1分,失误不得分,即一次击球最多获得7分。
图4 底线击落地球精度测试图
④发球精准度。发球精准度测试最高得108分。测试者需连续进行12次发球,共有4个目标区域,需依次往目标区内发3个球(得分区域如图5所示)。如“一发”发球进入目标区域则得4分,发球未进入目标区域但落点在正确的半区则得2分,发球失误不得分。如“二发”发球进入目标区域则得2分,发球未进入目标区域但落点在正确的半区则得1分,发球失误不得分。击球后,第二落点位于底线和力量区之间,获得1分奖励。当第二落点位于力量区之后,获得第一落点相应分值的双倍得分。另,每次击球不失误时另获稳定性奖励1分,失误不得分,即一次发球最多获得9分。
图5 发球精准度测试图
⑤移动能力。移动能力测试最高分为76分。测试者按照图形所示,从底线中点(网球拍)出发,按照1-5的顺序,依次把球放回起点(如图6所示)。按照所用时间的长短给予相应的分值,时间越少,分值越高。
图6 移动能力测试图
1.2.3.3 网球活动次数统计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上课现场电子签到的形式来统计学生的网球活动次数。
1.2.4 数理统计法。所获得的数据均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在 SPSS 22.0 统计软件上对身体素质指标、ITN等级测试指标和参与积极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前后的指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测试指标进行独立样本配对 t 检验,显著性水平取0.05,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教会”关键在课堂,“勤练”实施在日常,网球教学要结合自身项目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本研究通过对比“全方位”课内外一体化网球教学和传统的课内网球专项教学,督促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达到让学生勤练的目的。
2.1实验前后学生网球技术能力的变化
表2中结果显示,经过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生和女生对底线击落地球深度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根据表3数据分析,“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对底线击落地球深度都有显著提高,并优于对照组男女生对底线击落地球深度。对照组男生和女生底线击落地球深度也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变化幅度没有实验组的明显。根据表3数据分析,通过网球教学后,传统的课内教学方式后男女对底线击落地球深度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没有“全方位”教学方式大。
表2 底线击落地球深度变化
表3 截击球深度变化
表3中结果显示,经过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生截击球深度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实验组女生截击球深度也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没有实验组男生的变化明显。根据表4数据分析,“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截击球深度都有显著提高,并优于对照组截击球深度。另外,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对照组男生截击球深度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对照组女生截击球深度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根据表4数据分析,通过传统网球教学后,对照组男生截击球深度有所提高,但女生截击球深度变化不明显。
表4 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变化
表4中结果显示,经过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女生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男女生底线击落地球精度也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变化幅度没有实验组明显。根据表5数据分析,“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底线击落地球精度都有显著提高,并优于对照组男女生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另外,通过网球教学后,对照组男女生底线击落地球精度也有所提高,但低于实验组。
表5 发球精准度变化
表5中结果显示,经过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女生发球精准度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男女生发球精准度也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但变化幅度没有实验组明显。根据表5数据分析,经过“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发球精度都有显著提高,并优于对照组男女生发球精度。另外,通过网球教学后,对照组男女生发球精度也有所提高,但低于实验组。
表6中结果显示,经过实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女生移动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男女生移动能力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根据表6中结果的分析,“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男女生移动能力。
表6 移动能力变化
2.2实验前后ITN等级提高幅度变化
表7中结果显示,经过试验前后两次ITN等级测试,实验组男生ITN等级平均水平从业余运动员水平(ITN8-10)提高到中等运动员水平(ITN5-7),对照组男生ITN等级平均分值也有所提高。实验组女生ITN等级平均水平有所提高,对照组女生 ITN等级平均水平基本没有变化。根据对表8中结果的分析,“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ITN等级平均水平优于对照组男女生。
表7 ITN等级水平变化
表8 学生参与网球活动次数
2.3实验前后参与网球活动次数对比
表8中结果显示,“全方位”网球教学前后,实验组男女生学习网球的积极性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对照组男女生学习网球次数均出现提高,但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根据表9数据分析,经过“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参与的网球活动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养成了网球锻炼的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网球教学后,通过前后两次ITN测试,学生们的底线击落地球深度、截击球深度、底线击落地球精度、发球精准度、移动能力这五项测试指标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全方位”网球教学后,学生的各项技术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而且明显优于单一的课内网球专项教学效果。
3.2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网球教学后,实验组男女生ITN等级平均水平优于对照组男女生,其中实验组男生ITN等级平均水平从业余运动员水平提升至中等运动员水平,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内外一体化的“全方位”网球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网球专项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3 体育课是身体的练习,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网球教学后,学生参与网球活动次数明显提高,保证了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掌握了基本的网球技能,养成了锻炼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网球教学,实行“教健康知识、传技术技能、练身体素质、育品德意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实现“课内精教、课外勤练、课余常赛”,开拓综合性大学网球教学改革创新的新思路,使学生在享受网球乐趣的同时提升网球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中健康有序地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