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介入健身场馆:效益、难题与破解策略
——基于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例证
2022-05-08韩梦娜陆亨伯孙嘉璐
韩梦娜,陆亨伯,孙嘉璐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2019年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顺应群众健身需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有效向社会开放;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体育设施[1]。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破解制约健身设施建设的痛点、难点,努力破解健身设施建设中面临的规划、用地、审批、社会参与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健身设施建设[2]。因此,为解决人民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现有健身场馆不足的矛盾,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旧厂房改造体育健身场馆项目,并在全国各地开展。旧厂房改造体育健身场馆,能有效的弥补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不足的“短板”,解决群众身边健身难的问题。但在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运营过程中,项目面临着资金、管理、服务、安全等诸多问题,正日益受到体育场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论文基于典型健身场馆的调研,对其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状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其运营管理问题,进而提出若干完善对策,为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 研究方法
1.1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目的,实地考察宁波市打虎运动馆、石浦半岛华府运动馆、华威健身会所、余姚市创优体育中心、锐邦体育公园、东论运动中心、百慕达红连运动中心、温州市瓯海区吕志武游泳俱乐部、羽航体育运动馆,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利弊问题以及在改造过程中的困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本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议提供现实依据。
1.2专家访谈法
本研究制定《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效益访谈提纲》,选择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业主、体育部门相关领导、相关学术专家等19人,就社会、经济、管理与生态等方面效益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与观点,为本研究分析提供依据。
1.3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结合专家访谈,编制《市民对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态度及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选择典型场馆周边的市民及健身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80%,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6.7%;同时编制《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相关问题与困境的调查》问卷,选择健身场馆负责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术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0份,回收率85.71%,有效问卷55份,有效率91.67%。
2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效益状况调查分析
2.1社会效益状况调查分析
社会效益是健身场馆建设与运营的出发点与归宿,主要从健身人次、比赛场次、青少年与老年人优惠、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资助等指标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健身场馆社会效益状况调查一览表
如表1所示,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体育健身场馆从健身次数、比赛场次、特殊群体优惠等方面来看,均满足人们健身锻炼、竞赛体验、优惠服务的体育需求,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得到了政府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的资助。
2.2管理效益状况调查分析
管理效益是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创新及规范化的基础,主要从服务理念、经营目标、企业文化、安全措施、媒体报道等指标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被调查的健身场馆均有自身的服务理念、经营目标以及企业文化,同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障健身安全,并有正面的媒体报道,呈现规范管理的效益。
表2 健身场馆管理效益状况调查一览表
2.3生态效益状况调查分析
生态效益是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项目的重要特征,主要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便民健身、改善环境等指标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3。
如表3所示,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项目中对于旧厂房的再利用节约了资源;再改造降低了成本;健身设施的建设方便了居民健身并由工业环境改为健身绿色环境;因而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项目对生态效益作出贡献。
表3 健身场馆生态效益状况调查一览表
2.4经济效益状况调查分析
经济效益是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从投资收回年限,收支状况、负债状况等指标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4。
如表4所示,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投资回收年限平均为4年左右,收支状况均为持平或略有盈利,基本无负债状况。与经济效益相比,健身场馆更多体现的是社会、管理及生态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以保障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表4 健身场馆经济效益状况调查一览表
3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运营管理问题剖析
3.1政府层面问题分析
政府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具有扶持和推动作用,主要从领导重视、政策扶持、经费补助、业务指导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政府层面问题专家认同一览表
如表5所示,专家对于政府层面问题的认同排前三位的依次为:政府政策扶持缺乏、政府体育专业人才支持缺乏及政府业务指导缺乏,说明政府政策扶持缺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还应提高政府对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作为公共产品的意识,并重视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
3.2场馆层面问题剖析
场馆业主及管理水平影响着场馆的服务质量,主要从场馆业主价值取向、场馆管理规范化及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场馆层面问题专家认同一览表
如表6所示,场馆层面问题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场馆以赛事带动健身市场能力不足、场馆服务缺乏相关标准及场馆服务缺乏体育文化的支撑。由此说明,业主对于场馆的经营是以服务社会为主,但缺乏赛事运营的经验,导致场馆健身市场推广能力不足。
3.3市民层面问题剖析
市民是健身场馆消费的主力军,主要从市民体育意识、行为、方法、技能与科学健身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市民层面问题专家认同一览表
如表7所示,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市民层面问题排前四位的依次为:市民健身运动科学性不够、市民健身运动损伤自我防范能力差、市民健身技能薄弱与市民“花钱买健康”消费行为缺乏。由此说明,培养市民健身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是最重要的问题。
4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难题破解的策略
4.1提高政府对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效益的认识
4.1.1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是管理创新。社会力量办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让社会多元主体共同举办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而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是社会力量办体育的重要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了联合在温州市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的框架协议,打造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温州样板”。例如温州吕志武游泳俱乐部的负责人许德道,把原本经营的不锈钢管厂房改造为游泳俱乐部,得到温州市体育局的支持。温州市体育局安排退役的温州籍亚运会冠军吕志武到游泳俱乐部担任总教练,通过游泳进校园、教体融合的方式,在俱乐部培养了大批游泳后备人才。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政策扶持、人才保障等措施支持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项目,成为政府的一项管理创新举措。
4.1.2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是体育公共服务组成部分。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城市社区建设15min健身圈,让广大群众能够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健身的愿望”。为了解决群众健身难的问题,政府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建设及运营体育场馆,把旧厂房改造体育场馆纳入政府构建15min健身圈的规划之中,并成为政府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
4.1.3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是低成本实现生态环境改善。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是社会资源再利用,改善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 “三改一拆”是能够充分体现促发展、拓空间、优环境、保稳定、惠民生的要求的重要政策举措[3]。发改委和体育总局颁布的《“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利用闲置厂房等拓展体育场地设施。通过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实现社会资源再利用,节省改造成本,优化周边环境,点亮体育景观,丰富了周边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实现了惠民便民的要求,在调研中发现,市民对周边环境改善与健身条件便利感到满意。
4.2出台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相关扶持政策
4.2.1 加强建设“15min健身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2014年46号文件提出建设“15min健身圈”规划后,多部政策文件陆续发布指引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15min健身圈发展路径。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利用空置场所等区域建设社区健身休闲设施”、发改委《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利用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一批方便利民的健身设施”,均表明利用群众身边的旧厂房等闲置资源改造体育健身场馆是建设15min健身圈的重要举措。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项目大部分位于老工业区、现在的城区,周边现有许多居民住宅,这些旧厂房改造的体育健身场馆既是现有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方便周围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更有利于推进15min健身圈的布局规划。
4.2.2 对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给予优惠政策。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扶持,例如2017年慈溪市政府出台了《慈溪市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慈溪市级体育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慈溪市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在土地、税收、能源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效果明显。如慈溪市锐邦体育公园通过政策扶持,改善了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经营状况,增强场馆业主的积极性,争做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模式的“排头兵”,有利于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可持续发展。
4.2.3 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健身场馆的管理水平。当前我国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仍处于摸索探究阶段,缺乏专业的规划与指导。调查中发现,各地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在管理水平与经营现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总体而言,管理上有特色的场馆能呈现出新模式的朝气。例如锐邦体育公园的管理者来自于企业管理专业,其内部管理自成一套体系,有制度化的管理培训体系、连锁推广计划等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规范化与专业化经营管理,第二年就扭亏为盈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该模式的健康发展。
4.3基于场馆公务服务绩效,构建政府购买服务机制
4.3.1 把场馆公共服务纳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仅是一种观念形态,同时也是一种运动物质状态[5]。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健身场馆服务标准的提高。把健身场馆公共服务纳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对于激发民众健身热情、促进民众参与体育健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公共产品的需求弹性理论,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因此,健身场馆作为公共产品,满足了民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应纳入政府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范畴,通过多元主体提供场馆公共服务来满足民众的健身要求。
4.3.2 基于公共服务绩效,政府给予相关补助。全民健身作为现代公共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公益性色彩。根据经济效益状况调查分析,场馆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和举办活动,营业支出主要有健身器材购买、场地维护以及税收费用。虽无负债,但是大部分场馆都承受着盈亏平衡或亏损的压力。为使场馆能够更好地为民众提供全民健身服务,政府应根据场馆公共服务绩效灵活选择价格补贴、按量补贴和总额补贴方式进行资金补助。
4.4提升健身场馆经营管理水平,提供规范安全的公共服务
4.4.1 凸显社会效益,配置智慧设施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以公益的理念做体育产业,以智能化的方式做场馆管理,为推动全民健身、提供社会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综合素质等方面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服务。例如余姚华威健身俱乐部同市委宣传部合作,对优秀市民或市级以上劳模提供免费入场的优惠措施,帮助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城市综合素质提升;同余姚市总工会合作,对持有五一职工卡的人群提供打折的优惠措施;同教育局合作,对7 000名在编教师提供优惠待遇。在坚持公益性理念的同时,华威俱乐部还实施智能化管理,在健身房内配置科学设备和仪器,让健身人群佩戴有专用健身手环以检测心率和各项身体指标,为客户群体提供科技的安全保障;通过设置一卡通的刷卡系统,实现从场馆预定、进门到付费、配属专门的储物柜等服务流程中无人管理,降低了人工成本;通过绑定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多种付款方式,减少了前台收银以及后台会计的工作量。调查显示,场馆的智能化设施管理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场馆服务水平十分明显,这对民营场馆的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4.2 加强健身场馆的体育文化建设。健身场馆体育文化建设是场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影响着场馆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水平。首先,场馆应明确其经营理念、目标与定位。例如华威健身会所打造综合体育服务中心;锐邦体育公园争创慈溪一流体育场馆;百慕达红连运动中心打造本土连锁场馆运营品牌;羽航体育运动馆办成运动爱好者的嘉年华;温州市瓯海区吕志武游泳俱乐部培养输送优秀游泳后备人才。其次,强化场馆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打虎运动馆“培养运动情怀”;半岛华府运动馆“以球会友,健康快乐”;锐邦体育公园“诚信,优质,一流”;百慕达红连运动中心“团队、目标、效率、专注”。再次,场馆应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例如东论运动中心以全民健身的国家政策作为经营目标,致力于为所有热爱篮球运动的人提供篮球场地和设施,将社会效益、社会责任和公益性放在首位,将专业、专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秘诀和法宝,在场馆周围营造“以人为本”、“以体为本”的良好体育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了在篮球场馆经营上极为强劲的实力和极高的水平。
4.4.3 加强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是全面实现全民健身的基础条件, 是服务于当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指标[6]。而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是促进体育市场健康、有序、标准发展目标实现的基本举措。首先,加强健身场馆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保障体育服务终端消费更为健康且保护其消费人群的财产安全,确保体育服务质量得以规范;其次,加强健身场馆服务标准化建设,可以加强场馆服务人员的职业资质标准化,为体育公共服务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例如锐邦体育公园引进职业的健身团队乃至幼儿体适能团队进行项目分管,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对入职员工进行前期的培训和管理,近年来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逐渐扩大,建设并成立多家连锁健身场馆。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发展路经,从而实现民营健身场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5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培育健身市场
4.5.1 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扩大宣传效果。宣传教育是提高市民健身意识与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手段,温州市瓯海区吕志武游泳俱乐部、羽航体育运动馆、华威健身会所等场馆在营销推广中注重传统媒体报道,从而提升了场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扩大了场馆的社会影响。其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让宣传手段和效果有了质的改变,健身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运动App预定场馆等。例如东论运动中心与“我奥篮球”App软件进行合作,对在场馆内进行正规比赛的球队进行技术统计和直播,通过高新的转播、直播技术,为客户群体提供优质的场馆服务的同时,也成功实现了线上的有效宣传。再次,以赛事为载体,发挥自媒体功能。例如东论运动中心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利用广大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青年人群体对于自媒体设备进行传播的热衷和普遍性,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抖音、腾讯微视等各种新媒体进行宣传,不仅降低了宣传成本,更提升了宣传的维度和广度。因此,健身场馆要主动运用新兴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强大功能,为提高知名度、打响品牌提供宣传教育平台。
4.5.2 通过相关培训提升市民健身意识与技能。培训是提升市民健身意识与健身技能的重要途径,健身场馆服务对象是参加运动和健身的市民,吸引市民来场馆健身,扩大健身人口,首先应使他们掌握健身技能。因此,健身场馆应加强体育技能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识和技能,增强“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扩大体育消费人口,从而实现健身市场的繁荣。同时,健身场馆要主动对接市场,对潜在的健身群体进行健身知识科普与专业体育技能培训,通过健身科学化与安全防范教育培训,使健身者感受到健身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4.6加强 “政、商、社”合作互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产品
4.6.1 加强政府部门合作,争取购买服务。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该模式在实践和推广过程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提供土地、能源、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外,还需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扶持。例如余姚华威健身中心将公益事业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向特殊群体优惠开放。如华威健身与政府各部门合作,向“余姚好人”、“道德模范”、教师等群体优惠开放。场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一方面维持了日常经营、加强了宣传,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6.2 加强体育协会合作,扩大组织化的活动与赛事。健身场馆与体育协会合作,能提升场馆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让体育协会发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作用。健身场馆通过加强体育协会合作,利用体育协会的人脉资源与赛事资源,举办规模化组织化的体育赛事,能够有效扩大场馆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4.6.3 加强体育俱乐部合作,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体育俱乐部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非盈利专门体育组织[7]。健身场馆与体育俱乐部合作,可以利用体育俱乐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的优势,引进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5 研究结论
5.1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典型案例呈现良好的效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优惠服务特殊人群与优质服务人群面广泛,并获得政府体育产业引导资金资助,社会效益明显;在经营目标上以社会与管理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在管理效益上体现规范经营,安全措施到位并受到媒体关注;在生态效益上实现再利用和降低成本,改善了周边环境。在经济效益上收支基本持平,略有盈利,政府给予适度资助,以保证场馆运营可持续发展。
5.2 政府、场馆、市民层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依次为政府政策扶持缺乏或不够健全、政府体育专业人才支持缺乏、政府业务指导缺乏、政府经费补助机制缺乏、政府主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场馆层面存在的问题依次为赛事带动健身市场能力不够、服务缺乏相关标准、业务缺乏体育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场馆以赛事带动健身市场能力明显不足等。市民层面存在的问题依次为健身运动科学性不够、损伤自我防范能力差、健身技能薄弱与市民“花钱买健康”消费意识缺乏。
5.3 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难题破解策略。政府应该重视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的社会效益、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构建购买场馆体育服务的机制;提升健身场馆经营管理的水平、提供规范安全的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健身意识、培育健身市场;加强 “政、商、社”合作互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产品。从政府、场馆、市民三个层面着手,保障旧厂房改造健身场馆运营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