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对不同征像形态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2022-05-08潘发明李益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低剂量结节剂量

潘发明 李益博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T室,河南 郑州 450000)

肺结节是一种肉芽肿性病灶,由于不同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及家族遗传因素间的不同,其对于抗体免疫的调节功能不同,故不同结节病患者病理状态存在一定差异[1]。此类病灶常会累及肺部、双侧肺门、淋巴结、眼周皮肤等,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存在肺结节病患者其胸腔受到病灶侵犯的风险可高达90%[2]。

目前临床常将实验室病理组织活检作为诊断肺结节患者的金标准,随着CT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界对肺结节不同征像的形态特征研究逐渐深入,螺旋CT可很大程度上提升对肺结节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临床研究表示,此前在常规剂量下为患者实施CT扫描,由于辐射剂量过大常导致一系列副反应[3]。

在保证检查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CT扫描对患者产生辐射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低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及对其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等不同征像形态学的检出情况,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节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计算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中男20例(40.00%)、女30例(60.00%),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5.41±18.59岁;研究组中男22例(44.00%)、女28例(56.00%),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36±18.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提出相关执行标准,已批准:20210315,入组患者均为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4]中所提出肺结节临床诊断标准;经实验室病理组织活检均确认存在相关病灶;经X线检查后可见肺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浸润影或纤维化表现;均已知悉此次研究并已在相关同意书签字确认。

排除标准:伴有肺部恶性肿瘤或其他肺部疾病者、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存在CT扫描禁忌证者、依从性较差不愿配合者。

1.2 方法

设备:均统一采用64排256层螺旋CT机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扫描,设备均由PHILIPS公司提供,型号为 Brilliance iCT。

扫描方法:所有患者受检前4 h内均需禁食禁水,进入检查室实施扫描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避免检查过程中由于呼吸不当而使图像人为产生伪影,后令所有患者平躺于检查床上接受CT扫描。

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设定如下:电压120 kV、电流250 mA、重建层厚、层距均为5 mm、螺距1.0、矩阵选择512×512,扫描时间25 s、速度10 mm•s-1;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参数设定如下:电压120 kV、电流50 mA、重建层厚、层距均为5 mm、螺距2.0、矩阵选择512×512,扫描时间15 s、速度20 mm•s-1,两组患者扫描范围均自肺底至肺尖。两组患者的CT成像结果均传入EBW工作站,由2名放射科专科医生对结果进行判读。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剂量CT扫描下肺结节的检出率、结节直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并统计不同剂量扫面下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等不同征像形态学的检出情况。

1.3 评估内容

1.3.1 成像质量评估

CT成像质量评估标准参考[5]:主要对两组患者CT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图像伪影占比、图像噪声占比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估,空间分辨率参考范围:15-30 Lp,时间分辨率参考值为30s。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CT剂量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荨麻疹、心率加快,总发生率=(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荨麻疹+心率加快)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结节检出情况对比

经不同剂量CT扫描后研究组肺结节的检出率为82.00%(41/50)、结节平均直径为11.23±5.36 mm;对照组肺结节的检出率为90.00%(45/50)、结节平均直径为11.36±5.28 mm,以上数据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结节检出情况对比(n=50)

2.2 结节征像检出情况对比

10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检出261个结节,研究组129个,对照组132个,经不同剂量下CT扫描后,研究组共检出124个结节,对照组共检出130个结节,两组患者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等不同征像形态学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结节征像检出情况对比(n(%))

2.3 CT图像质量对比

经不同剂量CT扫描后,研究组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图像伪影占比、图像噪声占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以同一层面常规剂量及低剂量CT空洞征结节为例,从图1可看出,在低剂量CT下对于直径不足5 mm的结节检出数量与图2常规CT剂量检出数量相似。

图1 低剂量CT下可见2大小相近的空洞征结节;图2 常规CT剂量下检出的2个空洞征结节,大小近似。

表3 患者CT图像质量对比(n=50)

2.4 两组患者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检查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00%(4/50)低于对照组20.00%(1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扫描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通过对CT图像进行重建后可使成像结果更加清晰、直观,对提升肺结节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6]。然而对患者实施CT扫描时,过大的电流剂量会产生较强辐射,研究表明患者行CT扫描时所释放出的辐射量可高达40%,足以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及组织器官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副反应[7]。

胸部低剂量CT最早在1990年被提出,,低剂量CT实际是降低CT扫描时的管电流值,以此减轻辐射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不同剂量CT扫描下的肺结节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检出率82.00%(41/50)略低于对照组90.00%(45/50),但两组患者在不同剂量CT扫描下,其检出的结节病灶直径及具体分布情况等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8-9]显示,低剂量CT扫描并不会对肺结节病患者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且低剂量CT扫描肺结节结果与常规CT无明显差异,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剂量下CT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显示,研究组CT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图像伪影占比、图像噪声占比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减少CT扫描的电流量也不会对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与王勇敢学者[10]研究结论一致。本研究中针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的统一为50 mA低剂量,但研究[11]显示,对于不同肺野内的结节采用不同低剂量值所得CT图像也可达到诊断要求。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剂量CT检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后结果显示:研究组在低剂量CT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结节病患者行CT检查时降低其CT剂量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其检查后发生副反应的风险,据此我们认为,在肺结节病患者行CT检查时减少其电流剂量并不会对其检查结果造成影响,低剂量CT扫描可在保证患者成像质量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辐射对其机体造成是伤害,更加符合肺结节病患者的随诊需求。

综上所述,低剂量螺旋CT可在保证高质量成像的同时对肺结节病灶大小、分布情况等进行有效观察,也可对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等不同结节征像形态学进行有效鉴别,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且低剂量CT检查也可更好的适应患者随诊需求。

猜你喜欢

低剂量结节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