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08陈惠芬卫肖云卢幸芝刘爱娟袁锦章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东莞523380
陈惠芬,卫肖云,卢幸芝,刘爱娟,袁锦章(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广东 东莞 523380)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但并不包括在入院前发生感染或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且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1]。为预防医院感染暴发,院内成立院感办,组派专职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并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同时向院内工作人员普及院感知识,并将最新发布的院感知识或新修订的院感制度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有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院感控制专职工作人员的人数比例不足,且院感控制专职人员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在专职人员数量不够的情况下,无法确保培训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因此,如何确保医院感染培训的有效性成为院感办重点关注内容[2]。单一培训方法为面对面培训方式,通常是由一名院感专职人员通过讲座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此种方法虽可普及相关知识,但培训前需院感专职人员将培训内容进行梳理,做成课件形式口述讲解,较为耗费时间,且培训当天值班人员无法参与培训,并且在培训中多有冒名顶替、迟到、早退现象发生,使培训变为形式化讲座,培训效果不佳[3]。因此,选取一种合适、有效的医护人员培训方式在临床上显得格外重要,有效的培训方式可将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提高,并将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多元化培训模式通过面授与入科培训等方式向医务人员培训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使院内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能学习院感知识,并通过培训后的试卷测试可直观了解到培训效果,提升培训有效性[4]。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培训地点为东莞市茶山医院,培训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9月,共选取200名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并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单一组与多元化组,两组人数均为100名,分组方法统一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其中单一组人员医生29例,护士71例;年龄25-55岁,平均(40.16±10.23)岁;多元化组医生30例,护士70例;年龄25-54岁,平均(40.09±10.97)岁;对两组人员上述职业、年龄等一般基础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得出P>0.05,表示两组一般资料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研究意义,故可在本研究后续中正常进行组间的比较。东莞市茶山医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纳入标准:①全院在职医护工作人员;②自愿参加培训者等。排除标准:①医院实习医生与实习护士;②院内规培医生;③见习护士、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④进修生与离休人员等。
1.2 方法 单一组采用单一培训方法,即为面对面现场授课方式,将东莞市茶山医院相关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相关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内容相关试卷发放至各个科室进行答题,完成后统一将试卷上交,根据其答题结果测定培训效果;多元化组采用多元化培训方法,包括面授、入科培训等,具体如下:将10个行业规范作为培训内容,将规范中需要医护人员熟悉、了解、掌握的内容按轻重等级划分,以医院已修订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将新的规章制度重新梳理,对医务人员采取入科培训、现场面授培训的培训方式。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在培训开始之前应通过播放医院感染知识宣传片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并提高参与培训相关人员的学习兴趣,还可将医院感染知识面进行扩大;培训主题包括甄别感染暴发与疑似感染暴发的案例分析、手卫生概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医疗环境消毒规范要求、经空气传播疾病感染防控要点、现患率调查、规范采样与合理送检、多重耐药菌防控要点、常见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Ⅰ类手术切口术后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要求等。另可通过临床上的实际案例为接受培训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循证医学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将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提高,其责任心也得到明显增强,此外,协助各位医护人员学会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使各位医护人员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可更加科学、合理地将感染控制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仅将医护人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也将医院感染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培训效果显著且质量较高。在每次现场培训过后应及时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知识欠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知识欠缺的部分进行整理与统计,随后将其公布于医院局域网上,从而使全院所有科室均引起重视,以此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防止后续再次发生类似问题。除集体培训外还应进行小范围培训,将两种培训方式相结合,统计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相关解析,然后进行模拟操作,以此为临床科室提供较为有力的技术上的支持。此外,可为医护人员发放医院感染管理实用手册,并根据手册内容进行培训,手册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本及常用的法律、法规等,通过该方式可使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时更为方便,同时起到全院覆盖的效果,医院感染知识可通过此方式进行普及。在医护人员接受培训前后均需采用相同内容的试卷进行现场考核,采用多选题为该试卷的主要题型,并在培训过程中让授课内容涵盖试卷中的内容,以此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促进其学习能力,将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根据培训后的考试结果,将试卷得分不合格的相关人员集中到医院院内感染管理科进行现场补考,从而保证培训效果,并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设为院内感染考核内容,在医护人员进行日常工作时随机对其进行现场提问、教学,并跟踪指导,直至其完全掌握。此外,考试相关内容应分时间段进行制定,并根据相关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更新,从而监督医护人员自觉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两组人员均培训1个月,并在培训结束后6个月对两组医护人员科室内因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不规范而引起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医务人员在两种培训模式下培训前后的培训效果,包括入科培训、现场培训等,每项培训开始前与结束后进行自拟问卷考核,分值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培训效果越好。②比较两组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及医院感染率,需由1名观察员随机对两组手卫生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并在培训6个月后对两组人员科室中的医院感染率进行统计与比较。手卫生依从率指两组医务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手卫生的比例,两组医务人员均共需进行700次手卫生操作;手卫生正确率是指医务人员在操作标准下进行的正确手卫生的比例,单一组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为539次,多元化组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为681次;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应执行手卫生次数×100%;手卫生正确率=实际手卫生正确次数/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100%;医院感染率为患者入院前未发生感染,而在住院期间因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不规范而发生感染的比例,单一组医护人员科室中共有558例住院患者,多元化组医护人员科室中共有62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人数/检测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内所有数据在统计学中进行的计算与分析软件均为SPSS22.0统计软件,当数据计算与分析的结果为P<0.05时,表示其数据存在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两种培训模式培训前后培训效果为本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医院感染率均为本项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
2 结果
2.1 培训效果 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人员入科培训、现场培训分数均升高,且多元化组高于单一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两种培训模式培训前后培训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人员两种培训模式培训前后培训效果比较(±s,分)
注:与培训前比,*P<0.05。
培训方式 单一组(n=100) 多元化组(n=100) t P培训前 培训后 培训前 培训后入科培训 84.36±5.21 87.92±5.31* 84.39±5.18 92.12±5.37*5.561<0.05现场培训 84.32±6.18 89.99±4.01* 84.36±6.12 93.46±4.08*6.066<0.05
2.2 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医院感染率 经比较,单一组的手卫生依从率与手卫生正确率较多元化组均更低,单一组的医院感染率较多元化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正确率、医院感染率比较[例(%)]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院内日常诊疗中需重点注重的细节,其中感染对象包括医院工作人员、住院病人、探视者、病人家属和门急诊就诊病人病等,上述人群在医院区域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探视者、病人家属和就诊病人在医院的停留时间较为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因此,医院实际感染对象是以医院工作人员和住院病人为主[5]。院感专职人员常规以面授方式对医院工作者进行培训,但此种方式不能保证培训的有效性,无法真正运用于临床工作中[6]。
多元化培训以多种形式向院内工作者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包括面授与入科培训等形式,面授具有医务人员可直接向院感专职人员面对面提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问题的优势,通过院感专职人员向参加培训人员答疑解惑,达到加深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目的[7-9]。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多元化组人员入科培训、现场培训分数均较单一组升高,表明多元化培训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多元化培训可在培训开始之前为参与培训的相关医护人员播放感染相关影像,以此提高相关医护人员对培训课程的兴趣,且在每次培训课程结束后,所有医护人员均需进行相关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则需再次进行补考,以此督促相关医护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培训效果随之明显提高。此外,多元化是一类具有多样性的培训方式,院感办通过多元化培训方式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使医务工作者感到新奇有趣,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培训积极性,不再将培训当作形式化,使每一次培训都得到最佳反馈,使其认真做好感染预防工作,从而提高防控感染的能力[10]。本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组的手卫生依从率与手卫生正确率较多元化组均更低,单一组的医院感染率较多元化组更高,表明多元化培训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与正确率,同时,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可有效预防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感染。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多元化培训模式在培训结束后,由指定人员定期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及其科室因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合格引起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以此督促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使其主动按照相关操作标准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科室内患者因医护人员手卫生操作不标准而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多元化培训模式可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效果,同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执行情况与正确率,同时,其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能力也得到提升,可有效预防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感染,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