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以苏州地区为例
2022-05-08沈中彦
孙 赢,沈中彦
(苏州市职业大学 组织人事部,江苏 苏州 215104)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在从人才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过程中,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满足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苏州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苏州高职院校同频共振,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苏州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契合度和贡献度。
1 职业教育对经济作用的研究概况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职业教育对经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比如William Petty[1]建立劳动价值理论证明了教育的经济价值;David和Francis[2]认为职业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有明显提升作用;Sharmisha和Richard[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高等职业教育对日本经济有长期推动作用,等等。国内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职业教育与经济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钱民辉[4]研究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职业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区域经济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傅志明等[5]认为我国各类教育中以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显著。一些专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等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李岩等[6]认为高职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人力支撑。也有专家对苏州地区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吴徽辉[7]通过对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整理测算,认为1995年以来人力资本对苏州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步加大。据此可以推出,从苏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进行研究,对高职教育更精准地对接服务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职人才供给适应苏州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院校设置紧跟区域经济发展
苏州坚持“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教育”的发展理念,始终将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经历了三次转型,苏州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推进、协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苏州开创“苏南模式”,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蓬勃兴起[8],对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带来了苏州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20世纪80年代末苏州形成了成教、职教相互沟通,城乡职教共同发展的新局面[9]。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苏州开放型经济迅速崛起,为苏州职教率先开展优化布局、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后,苏州主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开始了第三次转型,苏州职业教育顺应经济发展,先后实施了两轮院校结构布局优化与调整,形成了“以中高职业院校为主体,国际教育园为龙头,每个县级市都有1~3所高职院校和1~3所主体型、规模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格局”。目前,苏州有高职院校17所,为苏州普通高校总量的65.4%,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20%,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骨干)校9所。苏州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保持领先,为改善区域经济社会的人口素质结构,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提供了坚实保障[10]。
2.2 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发展转型
近年来,苏州加快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苏州高职教育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上及时调整,为苏州产业转型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在校生数。根据《苏州统计年鉴》2013——2016年数据(见表1),在“江苏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持续减少,江苏高职院校将持续面临生源危机”[11]的大环境下,江苏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呈逐年上升,并始终占江苏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5%以上。综上分析可知,苏州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
表1 2013——2016年苏州高职院校在校生情况统计
2)招生规模。十三五期间,苏州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根据《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2015年、2016年,苏州17所高职院校计划招生数均达到江苏省高职招生计划数的14%。以2016年为例,苏州高职招生数前10的专业为会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物流管理、护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招生数占当年招生总数的32%。苏州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较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3)产业分布。根据苏州年鉴数据,2015年苏州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发展的产业格局。2016年,苏州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完成了从“制造业大市”到“服务业大市”的转型。《2017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高职院校第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在校生的占比分别为1.9%、52.5%、45.6%,第一、二、三产业报到新生分别约占报到总人数的1.4%、51.4%、47.2%。数据反映出,苏州高职院校在校生在三大产业的比例与苏州产业结构大致相当,优于社会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比例见图1,能够为未来几年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图1 2016年苏州高职院校学生一、二、三产业分布
2.3 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本地就业率。本地就业率是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根据《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见表2),2015——2017年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3.9%,其中在苏州就业总人数达4.49万人,占比达50.5%。《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苏州市新增就业总人数为51.31万人,以此测算,3年间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留本市人数占比达8.75%。综上分析,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人才供给不可或缺的力量。
表2 2015——2017年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统计
2)就业企业构成。民营经济是苏州“经济强”的重要依托,为苏州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了接近一半的份额, 是促进科技创新、吸纳社会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12]。从2015——2017年在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数据分析(见图2),在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以民营、个体企业为主体,企业规模大多为中小微企业。以2016年为例,当年在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在私营企业占比为77.27%,就业企业规模为规模以下达到了70.42%(见表3)。2016年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雇主满意度为96.43%,高于江苏省1.48个百分点[11]。苏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定位契合苏州区域经济构成层次特点,有效支撑了苏州民营经济发展。
图2 2015——2017年在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企业构成情况
表3 2015——2017年在苏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规模 /%
2.4 职业鉴定、培训提升就业人员素质
苏州经济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职业鉴定、岗位技能培训成为苏州各行业人才素质、能力提升重要途径。根据《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2015年苏州共有11.94万人取得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苏州高职院校共设立职业资格鉴定机构140余个,提供鉴定工种或证书达438种,2014——2015学年面向社会鉴定13 509人次,面向在校生鉴定36 175人次[13]。据以上数据测算,2015年苏州高职院校提供的职业资格鉴定占苏州整体的41.62%。综上分析,苏州高职院校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在职业鉴定、岗位技能培训等多方面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成为苏州人才技能培训的必要保障。
3 苏州高职教育在人才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高职教育人才供给规模有待提升
近年来,苏州高职招生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苏州GDP总量相当的天津、重庆、武汉、成都、杭州等城市比较,苏州高等院校总量(天津55所、重庆65所、武汉83所、成都56所、杭州46所、苏州26所)相对偏少,高职院校数量也偏少(天津25所、重庆40所、武汉37所、成都29所、杭州19所、苏州17所)。2019年起,全国高职院校要完成3年扩招300万的继续教育任务,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办学质量都使高职院校面临重大的考验。当前,从苏州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看,尚无法满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对江苏及苏州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3.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有待提高
苏州作为江苏最早开展高职教育的城市高职层次办学实力较强,现有2所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7所省级示范校、3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为苏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十三五”以来,苏州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于2020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上海、工业增加值超越深圳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苏州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加,从而导致人们接受本科及以上职业教育的愿望增强。目前,国家高职教育本科试点已经启动,但苏州职教尚未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突破,以高职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不能完全满足苏州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转型需要,也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3.3 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服务供给有待扩大
苏州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对于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强烈的需求。苏州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但相对于苏州整体培训服务需求仍然是不够的。主要表现为从校内到企业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特级技师的人才培养通道尚未形成;对社会提供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劳动转移培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功能发挥不到位;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在岗职工整建、成规模的技术技能提升市场挖掘不够充分等。
4 提升苏州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建议
4.1 科学调整高职院校布局
苏州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以及高职院校50所,在校生总数2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4 000人,而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总规模达30万人以上[13]。结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以及高职扩招等新形势,科学增加高职院校数量并适度扩大现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补齐未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
4.2 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阶段和定位,继续深化实施中职高职衔接、中职本科衔接、高职本科衔接等人才培养立交桥建设。在巩固以高职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同时,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要积极争取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围绕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升级、对接新职业,建设智能制造、智慧健康、现代服务、现代都市农业等相关职教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通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通道,助力“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跨越发展。
4.3 做强职业院校社会培训体系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用市场机制把职教做大做强,要依托政府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出台相应激励和保障政策,鼓励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高职院校要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强化继续教育功能,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与龙头企业、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培训机构加强合作,推进职业培训向基层延伸,深化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