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探究
2022-05-07邱风芝
邱风芝
摘要:深度学习是学生知识探究的需要,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点”,通过搭建学习平台,点燃学生的学习知识动力,准确构建学生的知识的连接,通过深度学习认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让深度学习助推学生思维的高度发展。
关键词: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探究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学习过程中不惟书,不惟师,不惟权威,学习中主动探究,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掌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生长点,掌握解答问题的方法,养成积极地学习动机,在积极探索中达到对所学所知实现再创造的价值,使自己成为深度学习的受益者。
一、看图猜谜,点燃深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与发展的结果更加主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中更加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着力点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说:“猜谜语其中有一种叫做画谜。所谓画谜就是根据一幅画或者几幅画猜出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或者想一想坐在小飞机上有多少个人?”有的学生说有9人,有的学生说有15人。教师说:“为什么是15人?”老师,我看见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坐3人,老师肯定了这个同学的方法。接着出示第二幅画。老师提问:“上面这幅画有多少个人?有的学生说有12人,有的说是13人,有的说是14人。老师说:“同学们,哪种答案正确?”有的同学说只有第三种答案正确。其它不对。”为什么?请你说一说理由?我从这幅画看,同学们坐在过山车上,有7排座位,每排坐2人,共有7排座位,相加就是14人。同学们听,大家为他点赞。师:刚才大家从图上看到坐飞机和坐过山车,他们人数不等,如果运用加法进行计算比较麻烦,应该用什么方法简便呢?有的学生说:“用乘法”,你说说,为什么用乘法,怎样计算的?他回答道,将坐在每一架小飞机人数乘飞机架数就等于多少人?
列式: 3 × 5 二 15 (人),读作:3 乘5 等于 15,或者 5 乘3 等于 15 这个“×”叫做乘号。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计算式,得出结论,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运用乘法进行计算,让学生懂得相同加数用乘法进行计算的知识重点,实现由加法计算向乘法计算过渡的转折,实现知识的相互融通,方法相互通用,收获深度学习的累累硕果。
二、制造认识冲突,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某一个知识点在认识存在差异,解答办法不一致、不协调而引起的冲突,教师抓住学生知识的冲突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要求,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探究,进一步解决在学习冲突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解答问题的思维能力。
如教例4时,教师启发学生,我们通过学习已知“一班得了12面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要求二班得多少面红旗?”请看下面教学片断:
师:上面这道题目,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生1:知道一班得了12面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红旗。
师:同学们回答很对,题目要求我们求什么?
生:要求二班得多少面红旗?
师:同学们回答很对,应该如何解答?
生1,我用口算来计算,一班12面红旗,加上二班比一班多3面红旗,就是15面红旗。12+3=15(面)。
生2:我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但是,不小心容易错,应该把知道条件通过画图来表示,思路比较清晰,对解答比较容易。
师:你很有独立见解,说一说理由?
生2:先把一班得到12面红旗画出来,再将二班同到同样多的红旗画出来,二班比一班多3面红旗画出来,最后通过看图,得知,将一班12面红旗比二班比一班多的3面红旗加起来,就等于15面红旗。
教师:同学们,这两个同学提出不同的解答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又准确?
生3: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二种思路比较清晰,比较容易理解,计算不容易出错。
生4:两种方法比较,我认为第二种解答的方法比较好。
上面学习过程,学生对同一种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法,对知识产生不同解答的冲突,于是教师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出二種不同的解答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比较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慧,最后认为第二种方法进行比较,确定第二种方法是最好的解答方法,实现学习的深度探究学习。
三、探究提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要善于把握题目中的基本元素,根据题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题目已知和未知的内在联系,探寻各种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不同解答办法,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例如教“进位加法”时,教师先说,个位数加个位数满十,要不要进位?向哪一个进位?下面我们学习“进位加法。”
教师用ppt出示题目:
师:同学们看两幅画,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道题怎样计算?
生1:用加法,将二(1)班和二(3)班相加,就是两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竖式加法计算。
师:如何计算?你当小老师。
生: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对好位后从个位进行开始计算,个位上的“5”和“7”相加等于12,满10进一,这个一向个位进一,十位3加十位30得60,最后结果是62。
生:这种方法对不对?
师:同学们,究竟谁说得对?上面左边这幅图是有35根木棒和37根本棒加起来,个位上5加个位上7得12,12满10向个位进十?还是向十位进十?
生:个位的5加7得12,向个位进一。
师:这个同学说对不对?
生:不对,个位5与个位7相加等于12,这个10不能在个位进一,因为满十,必须向十位进1。
师:为什么?
生:因为,5加7等于12,这个12满十,如果向个位进1就不对,因为的个位,而不是十位,所以,12满十所以必须向十位进1。
师:你们认为哪种比较正确?最后同学们同意第二种方法。
上面片断,教师没有直接把满十的进位这个问题还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把满十向十位进位,这样教学,教师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习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知识的过程发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能力的生长和发展。
总之,是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学习思维,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发现学习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深度学习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金香. "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当代家庭教育 4(2021):2.
[2]杨应红. "探究式数学课堂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新教育(海南) 5(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