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高效教学实践
——以鲁科版《英语》五(下)Unit 4 Neighbourhood Lesson 2为例
2022-05-06梁兰杰
文|梁兰杰
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有效和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优化,优化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梅里尔教授的高效教学首要原理指出,教学过程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个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融会贯通掌握”构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观,倡导以主题意义为引领,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渐进式的融合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主题意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我们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一、主题预构,让学生遵循科学认知规律进行高效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认知学派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苏贝尔一致认为,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本质是新知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联系。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所以,在新授课前,我们播放“Neighbourhood”主题歌曲,让学生边欣赏歌曲边做动作,满足了听觉、视觉等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唤醒了学生的先行认知。之后,借助思维导图梳理Andy 的个人信息(见图1),既复习链接了第一课的内容,交代了Li Ming 带领Andy 参观小区的课文背景,又为后面拓展阅读Andy’s Neighbourhood in Canada 埋下伏笔。探究主题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程晓堂,2018)。所以,接下来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进行主题预测,形成学习期待,学生提出了“Where do they go? What do they see? Is there a...?”等问题,并带着对主题的预构,走进文本,探究主题。
图1
二、文本解构,让学生在系列任务链中进行高效学习
教学是否设计了一系列逐渐深化的相关问题,是梅里尔教授首要教学原理中判断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之一。因此,基于学生的问题,我们梳理出以下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What’s in the neighborhood?Where do they go? What do they see there?”这几个问题无缝衔接,螺旋上升,带领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与文本进行深度互动。
整体理解课文对话后,我们借助板书,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餐馆、学校、医院等小区建筑(见图2),通过“Where will they go next? What will they see? What will they say?”等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延续课文情境进行Imagine and talk(见图3),继续讨论Andy 的新社区,解决了以往talk 脱离语境、机械操练的问题,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深度互动中,培养了语用能力,提升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图2
图3
三、意义建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高效学习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教与学活动的主线,更是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梅德明,王蔷,2018)。本节课的主题是neighborhood。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对话后,我们通过“What do you think of Andy’s new neighborhood?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the neighborhood?”引导学生在评析Andy 北京小区的过程中萌发热爱北京、热爱自己小区的美好情感。之后,再自主阅读绘本Andy’s neighborhood in Canada(见图4),拓展学生视野, 并通过问题“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Andy’s neighborhood in Canada?”让学生合作探究中西社区的不同,体验多元文化,在着眼世界的格局下,形成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图4
四、思想重构,让学生在创新迁移应用中进行高效学习
中西社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未来理想的社区是什么样子的呢?Is there a robot in your neighborhood?Can it show you around? Can it do the cleaning? Is there an underwater library? 教师抛出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的新问题,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设计并谈论未来的现代化小区, 热烈讨论中进行思想的重构,巧思妙想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创新与迁移。Tell me, I’ll forget;Teach me,I’ll remember;Involve me,I’ll learn.学习吸收率的金字塔(见图5)告诉我们,小组讨论、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主动学习才是深度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