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路径探索
2022-05-06宋建
宋 建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场域和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参考”[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发挥互联网在党史宣传中的重要作用”“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2]等,为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几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在高校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故而,探讨高校“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被提上了日程。
一、高校“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判断一种表现形式好坏的标准不是看它多么新颖独特,而是看它能否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能否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互联网+党史”最为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以浓缩的形式包罗众多党史学习资源,不仅如此,高校推行“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助于党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营造开放性的党史学习教育环境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以其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独有优势,能够改善传统党史学习教育环境,从而营造开放性的学习氛围。其一,有利于丰富学习资源。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能为“教”和“学”传送大量配套资源,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获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环境。其二,有利于优化传统模式。“互联网+党史”模式能突破院系限制、专业限制和学分限制,实现“随时随地随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空限制。当前“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例如多地已通过利用VR技术、3D技术,综合运用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构建数字化展馆,打造“情境式”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总之,这种模式相较于传统党史教学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从而广泛地掀起高校党史学习的热潮,有利于打造浓厚的知史爱党氛围。
(二)形成创新性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一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集中表现在学生选课、老师授课、课后互动的全过程。第一,“个性化”选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热情。在“互联网+”条件下,学生能够根据专业特点、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口”学习,凸显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两不误”的效果。第二,“倒逼式”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师素质。该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得不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适应新模式,这种“倒逼”效应有利于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第三,“交互性”教学有助于实现师生互动。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更为注重授课环节,忽视了选课与互动环节,成为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桎梏之一。“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单主体,而是学生、教师双主体,并以学生主体为首要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选课、授课过程中,更体现在互动过程中。互联网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师生互动有了可能。学生敢于反映真实诉求,促使教育模式不断转型升级以满足学生需要,真正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三)培育人文性的党史学习教育理念
“‘互联网+’时代,‘立德树人’是现实人与网络人的有机统一。”[3]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立德树人,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最好的德育。当前,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进步,弥散在网络空间的社会思潮良莠不齐,加大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难度。因此,依托互联网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正应时代之需、青年之需。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历史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该模式能够深刻挖掘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理论成果等方式破译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从而弘扬“主旋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讲述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信件、朗诵红色诗歌、观摩红色遗迹、收看红色电影、感悟红色经典等形式使广大青年学生与先烈对话,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高校通过“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使青年学生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成为理想中的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应该着眼于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剖析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探索出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然模式。
二、“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以党史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党史深度融入高校学习教育中,旨在培养知史爱党、学史力行的新时代大学生。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探究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促成这一模式孵化、成熟的关键所在。SWOT分析即优劣势分析法,或者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在综合考察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析、最终制定行动策略的方法。旨在通过考察“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存在的内外部条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实现路径(见表1)。
表1 SWOT分析
(一)“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面临的机遇
1.“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内部优势
第一,党史学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的政党,为“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全党开启学习党史的先河,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无论处于低潮还是高峰都没有忘记学习党史。在长期的党史学习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系列宝贵经验,如学习党史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等,为当前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提供了经验支撑。第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技术成熟。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臻于成熟。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思维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思维方式,使“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便于为青年群体所接受和掌握;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成熟,可以提供多样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此外,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极大地便利了党史学习教育。第三,百年党史成就显著、资源充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具有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历史意义,为我们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概而言之,“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具有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条件、充足的资源等先天性条件,构筑起“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内在优势。
2.“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外部机会
第一,党和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提供重要支持。方式方法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梗阻之一,适当的方式方法能事半功倍,反之,不适当的方式方法则事倍功半,甚至曲解、误解历史。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各行业融入信息技术提供了重要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为开展党史学习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可以说,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迫切要求,为进一步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政策性支持。第二,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盛行,亟待正本清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屡见不鲜,呈现出喜忧参半的景象。喜的是,互联网条件下,资源呈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共享性,大大缩短了信息交换的时间,互联网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忧的是,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各种不良言论层出不穷,甚至歪曲、扭曲历史,一股历史虚无主义势力混淆视听,企图消解主流价值观。在这种境遇下如果不能及时清朗网络空间、打造绿色网络,那么将会严重削弱党的威信、进而降低高校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因此,加快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以正确的党史观引领网络舆论成为净化网络空气的不二法门。第三,高校课程正在深化改革,顺应发展潮流。当前高校着力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目的在于破除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切体制机制弊端,与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创新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不言而喻,将互联网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进而渗透到思政课堂,满足当前思政课的改革需要,将成为引领思政课程改革方向的指南针。
(二)“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内部劣势
第一,直接经验短缺,尚未形成成熟模式。“互联网+”学习教育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经验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例如,当前有些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模式的藩篱,难以形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说到底还是单主体教育模式。“互联网+党史”教育模式的开拓仅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恐怕难以为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出现了不应有的“数字鸿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第二,制作成本高昂,加大推广普及难度。“互联网+”教育模式虽然内容别具一格、形式也新颖独特,但总的说来仍然停留在实验层面。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该模式制作成本高昂,难以延展推广宽度和深度。其实,无论是线下教育还是线上教育都各有利弊,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放大各自的优势,才能引领教育发展的新方向。第三,系统设计薄弱,特有优势难以彰显。出于制作需要,这种模式具有统一性、标准化的特点,难以有效地将高校文化、地域特点等充分融入其中。即使该模式设置“自选菜单”,但总体设计仍以既有菜单为依托,难以有效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此外,当前流行的“智慧党史”等模式缺失评价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意见,以至于积重难返。缺失评价机制的学习教育模式称不上是完整的教育。把“教过了”“学过了”等于“学会了”“弄通了”,显然没有完成授业解惑的任务,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去甚远。上述几方面只是潜在或已经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尚不足以完全呈现“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劣势。实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不能因这些问题就望而却步、故步自封,需要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开拓创新,实现“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优化升级。
2.“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外部挑战
第一,保障性制度建设较为滞后。“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关制度保障,难以打造网络学习常态机制,容易上演“一阵风式学习”的误会和尴尬。高校推行党史学习教育很大因素是为了“交差”,更多地看重结果而非过程,较少关注学生思想认识是否进步提高,这种“形式主义”作风严重削减育人实效。第二,专业性人才队伍尚未配齐。在高校中,中老年教师是讲授主力军,但是由于年龄、技术等各方面限制,这部分教师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课程改革的任务自然转移到了中青年教师肩上,不利于形成合力推进课改协作。第三,虚拟性空间管理难度加大。网络空间虽然具有广延性特点,但是在一定时间里,网络空间总是有限的,具有排他性特点。例如,虽然“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较传统模式进步很大,但是和抖音、快手等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相比稍显逊色;互联网信息具有复杂性特点,并不具备自动筛选功能,相关部门虽然也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是成效甚微。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不断通过互联网向中国灌输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扭曲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意图歪曲舆论导向,加大了清朗网络空间的难度。
概而言之,“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挑战,总体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如何把握机遇、克服不利因素成为探索这一模式的必由之路。
三、“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路径探索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培育与孵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故而,应坚持系统思维为指导,以话语创新为抓手、内容优化为载体、教学互动为环节、制度健全为保障,在把握机遇的基础上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全方位、全过程、多方面综合性地建构“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
(一)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话语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关键在于创新话语。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必须“构建全覆盖、形式多样、协调配合的矩阵式网络资源平台”[4],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能确保取得实效。如果“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继续生搬硬套传统宣讲的话语体系,那么只能“昙花一现”,因此必须加大党史学习教育话语创新力度。
创新话语需要从话语选择和叙事方式这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话语的选择要和时代同步、同对象共振、与理论相生。时代、对象和理论在生长变化,话语必然也要与之相向而行。选择雅俗共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积极正向引导的话语则是关键一招。另一方面,与生活和人民贴近的叙事方式也不容忽视。马克思曾说过:“口头上承认这个思想是一回事,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又是一回事。”[5]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基础上,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的话语风格取代空洞无物的话语风格,以“情理互现”的叙事方式取代教条僵化的叙事方式。在新时代的语境中,互联网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其词汇更接地气、语言更为生动,已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高校在把党史与互联网结合时,不能机械地拼接,而应找到其内在的耦合性,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建构厚重的党史叙事。同时,也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特有的“压缩”功能,将百年党史通过“微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既不失历史的本真,又迎合大众的胃口,在准确把握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的基础上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二)优化党史学习教育形式
“互联网学习的个性化、智能化等特点让学习的私人定制有了可能。”[6]“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形式多元,能够满足主体的多样需求。互联网因其多变而迅速发展,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APP层出不穷,以其快捷、方便成为绝大多数人生活不可缺失的内容,逐渐与人的生活一体化。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其形式简洁明朗、适宜快捷阅读和分享,色彩丰富、极具视觉冲击力,将视觉、听觉等感官相结合,给人以视听享受,几乎成为人们每天的“必刷”内容。因此,“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应主动作为,积极适应变化,在已有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多元形式,做好形式包装,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用多样体裁丰富内容是包装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的重要方面。例如,多校举办的“音乐党课”以时代为经纬,以音乐为坐标,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回溯百年党史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用音乐向党致敬,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触摸信仰力量,汲取智慧营养。少数高校依托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影视动画等特色专业,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和虚拟现实交互设计技术,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资料、音视频资料、影视资料用VR形式展示出来,参观者只需戴上VR眼镜,就可以“沉浸式”地观看革命文物,重温革命历史,达到身临其境的剧场效应。此外,还有少数地方运用“红色主体游戏”“红色主题数字艺术品”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入青年群体中间。需要注意的是,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创新不能超出内容的尺度,要坚决抵制“精致化包装”的形式主义,要以形式服务内容、放大社会效益为出发点与立足点。
(三)注重党史学习教育互动
“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实质在于实现互动以提高党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能对面畅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网络媒介所具有的人性化的交互式体验,使思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了平等自然的良性互动。”[7]如果党史学习教育继续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缺失教授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教授者与教授者等多主体间的良性互动,那么即使打着互联网的旗号,也无异于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为了避免“自说自话”“教学分离”等情况,党史学习教育就应该打破“教”和“学”不对等的态势,开启互动对话新模式。
第一,建立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开通线上对话框、留言区,设置问题讨论区等,使互动平台多样化、学习教育自主化。例如,高校课堂上探讨“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个问题,倘若教师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说教,显然学生不能正确认清二者的关系,造成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教师就有必要依托某个网络平台提前发布预习信息,拉长学习和讨论战线,以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第二,实行“课堂翻转”。“课堂翻转”是以学生、教师双主体主导的,较多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深入学习、主动学习为指向的学习方式。譬如,探讨“五四运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组队基础上,坚持兴趣导向,围绕“五四运动与建党的关系”“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五四运动与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工协作,运用互联网平台查找相关资料,最后集体展示。这不仅有利于扩展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四)健全党史学习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配套机制,是“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有效推进的基本保障。配套机制能够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在“教”和“学”的良性互动中放大育人实际效用[8]。针对当前制度配备落后的情形,应以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为重点,推动其他相关制度的完善与优化。学习评价机制主要涉及学习、教学、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学习领域,教师主要运用大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功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强化课程;在教学领域,教师主要运用课后意见反馈信箱或随堂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该课程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出客观评估,以便进一步改进优化课程资源;在管理领域,管理者通过各方主体对当前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议,以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学生事务管理服务流程,进一步使管理模式更适合于教学模式,实现管理服务教学的目的,促进二者的高效互动。总之,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健全“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的评价机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中协同发力,推进该模式更加成熟定型。除此之外,党史学习教育还需要加强其他配套制度建设,制定该模式建立和运行规范,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等;建立健全该模式的组织领导体系,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升级系统,优化平台建设;打造学习常态机制,杜绝“一阵风”式学习,不搞形式主义,要真抓实干,使其落地生根、入心入脑。
四、结语
诚然,在高校探索“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正应现实之需,将引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时代潮流。然而该模式正处于新生阶段,由于其内在设计和外部条件尚未成熟,成为该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学习教育模式亦是如此,只有在遵循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方能促成该模式的孵化与升级。借助SWOT分析法综合探究“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优化路径,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索:一是对“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功能研究,从学理上深刻阐明其应用价值与理论贡献;二是对地方红色资源与“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研究,以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凸显“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对地域特色的兼容优势;三是对“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体系研究,从学习教育的资源体系、话语体系、制度体系、队伍体系等多方面构筑该模式的体系化研究图景,为模式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