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
2022-05-06高靖黄美荣
高靖 黄美荣
关键词: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一、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在我国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创新的核心指标和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针对高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我省知识产权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不同学科领域设立知识产权学院,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和专业学历教育”,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出了目标和方向。河南省高校在本科、硕士、博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较为完整的培养体系和模式,但目前省内高职院校中尚未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知识产权高等职业教育能有效填补知识产权人才本科以下中端层次的空白,许春明建议应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形成高职、本科、硕士、博士金字塔型的多层次、多元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职业学校要树立服务区域内发展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大量实用型、技能型知识产权人才来助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
二、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河南省正处于产业升级和工业转型的上升期,亟需大量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来助力经济发展。目前河南省55所本科院校中,仅有8所高等院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而84所高职院校中仅有平顶山教育学院、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院校设有知识产权培训基地,通过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培养知识产权非学历人才。2011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曾开设全日制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工科背景、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有实务操作能力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但2019年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升级为本科层次,至此,省内专科层次再无知识产权专业和课程。因此,河南省整个高职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进程缓慢,无法满足企业在技术升级中对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探索高职院校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本课题组通过走访高校师生、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发现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力度不够
调研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中有53.7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17.4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8.2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由此可见,虽然已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对知识产权在国家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河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还不够。
(二)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着很现实的问题。一是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的、有经验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二是知识产权相关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目前的相关教师大都是刚毕业就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三是知识产权专业师资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以法学专业为主,“跨专业、多学科”复合型教师较少。
(三)企业对高职学生需求较大,但参与人才培养程度较低
针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企业提出是否需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毕业生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9.61%的被调查者认为基于公司目前发展需要,67.65%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未来发展需要,64.71%的被调查者认为基于岗位职责需要,37.25%的被调查者认为由于薪资待遇适中需要,28.43%的被调查者认为基于人员稳定需要,可见河南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企业对高职学历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是明显的。高职院校对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的初级培养,一方面可以降低培养时间和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并能通过实践学习获得专业知识提升。
通过调查还发现,企业参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的程度及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意愿都不够。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学校和企业统筹规划、共同参与。但多数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由学校承担,并且培养高职学生的过程中企业会消耗较多精力,而学生毕业后大都不会留下来,因此,企业不愿为在校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三、河南省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
(一)明确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可以分为司法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务型人才、教研型人才,结合自身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管理型和服务型人才,尤其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结合市场需求来看,高职院校需培养能从事专利商标申请与管理、知识产权咨询与综合管理、知识产权法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差异化培养。
(二)探索合适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职院校中要加大知识产权普及力度,开展通识类教育,把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纳入必修课中,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开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与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双学科培养,通过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保证一定学时让学生学习知识产权有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涉及商标法、专利法等多项内容与专业知识进行交叉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具备实际工作岗位的业务技能。
(三)丰富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知识产权课程设计要结合“多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加强不同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构建以法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多学科相互贯通的课程实训体系。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专业主要以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介绍、专利数据检索、专利文献查询、专利申请实务、商标代理事务、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等课程为主,着重突出高职院校特色,课程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提高专业教学和社会需求的融合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阶段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背景下,构建专业素质高、基础知识牢、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对相关教师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从企业、律所、政府机关聘请兼职教师的方式,引入优质资源到教育领域,扩充知识产权师资力量。
(五)加入互联网教学手段
在5G大提速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全民普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获取途径也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知识产权教育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引入“互联网+”的教学方法,构建知识产权云端實验室,采用模拟司法案例情景和专利申请流程等教学手段,借助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为学生创造在线学习平台。
(六)引入立体化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方面,可多元化、多渠道地引入立体化教学资源,在国家高职院校优质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筛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课程作为优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并开放共享给有需求的高职院校用于知识产权教学。
(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路径。在产教融合的机制下,高职院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也应与市场、企业、行业的需求保持一致,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相关行业专家等到高职院校开展讲座培训,通过大量的政策解读、实践案例、司法教材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知识产权在创新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局等行业中参观实践,打通校内外双向资源流转,满足知识产权人才培育需求。
结语
创新型企业对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注重于善管理、能经营、会操作、能动手的全方位应用型人才,而此类应用型人才在目前高校培养模式中覆盖面较窄.满足不了企业多样化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其实用性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出具有法律基础和管理学思维、能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简介:高靖(1978-),女,河南镇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
(责任编辑 董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