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2022-05-05陈文进鲁玉辉

光明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养阴中焦三焦

陈文进 鲁玉辉

吴鞠通,名瑭,江苏淮阴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之一。其在治疗温病中继承和发挥了张仲景治外感病重视顾护阴津的学术思想。顾阴护津,即是在治疗疾病遣方用药时要顾护阴津的正常生理功能,调和平衡阴阳气血津液,使体内气机的生理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让体内阴阳气血津液不受损伤。《温病条辨》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该书虽为温病学专著,但其对养阴护津的辨证论治内容亦复不少,且其治法颇具特色,很值得临床工作者学习借鉴。本文研究了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温热病的养阴护津特点与规律,对29首养阴方剂药物性味配伍理论做了初步探讨。

1 《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分布情况

《温病条辨》三焦分证的210 首方剂中,按具有养阴功效和主治养阴病证的方剂为收录条件,共收集养阴方剂29 首,占三焦方剂的13.8%,上焦养阴用方剂7 首,中焦养阴用方剂10 首,下焦养阴用方剂12 首,养阴方剂分布情况如下。

1.1 《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分布频次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使用频次比例统计,最高5首方剂分别是:下焦:加减复脉汤9频次,占16.7%。上焦:五汁饮4频次,占7.4%;清宫汤、清营汤各3频次占5.59%。中焦:增液汤3频次,占5.5%。

1.2 《温病条辨》三焦210首方剂中使用29首养阴方剂频次聚类分析《温病条辨》三焦使用29首养阴方剂频次进行欧氏距离系统聚类。第1类为方剂功用以19加减复脉汤甘润存津法、滋阴养血法。第2类为方剂功用以3五汁饮甘凉甘寒化阴法、甘寒救胃阴。第3类为方剂功用以5清营汤咸寒苦甘法、清营中之热、而滋营阴中之虚;4清宫汤咸寒苦甘法、清膻中秽浊。第4类为方剂功用以8增液汤咸寒苦甘法为主、养阴润下法、增液润燥。图中“ 1、2、3”等代表三焦养阴方剂名称。聚类分析见图1。

图1 《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聚类图

1.2.1 《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22味药物频次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三焦29首方剂中使用22味养阴药物功效共有112频次体现出三焦用药频次。①补虚药:麦冬频次20,占17.8%;熟地黄频次17,占15.1%;阿胶频次11,占9.8%;生白芍频次11,占9.8%;鳖甲频次4,占3.5%;沙参频次4,占3.5%;龟甲频次4,占3.5%;鸡子白频次3,占2.6%;玉竹频次3,占2.6%;甜梨频次2,占1.7%;牛奶频次1,占0.8%;何首乌频次1,占0.8%。②清热药:玄参频次5,占4.4%;卷心竹叶频次3,占2.6%;芦根频次3,占2.6%;知母频次3,占2.6%;牡丹皮频次1,占0.8%;花粉频次1,占0.8%。③收涩药:五味子频次3,占2.6%;乌梅肉频次3,占2.6%;建莲子频次3,占2.6%。④平肝熄风药:生牡蛎频次6,占5.3%。

1.2.2 《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22味药物频次聚类分析以29首方剂内22味“药物频次”作为指标分别进行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聚类点为5时《温病条辨》的29首养阴方剂22味养阴药物频次易聚为7类。第1类药物为1麦冬、2熟地黄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为主。第2类药物为3阿胶、4生白芍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为主。第3类药物为22生牡蛎、13玄参药物功效以平肝熄风药为主、清热药次之。第4类药物为5鳖甲、6沙参、7龟甲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为主。图中“1、2、3、4……”等代表药物名称。聚类分析结果见图 2。

图2 《温病条辨》29首养阴方剂22味药物频次聚类图

1.3 《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22味药物功效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三焦29首方剂中使用22味养阴药物共有112频次体现出三焦用药功效比例统计分析。其中:①补虚药,种数11,用药频次70,占62.50%;②清热药,种数7,用药频次27,占24.10%;③平肝息风药:种数1,用药频次6,占5.35%,④收涩药:种数3,用药频次9,占8.03%。

1.3.1 《温病条辨》上焦7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功效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上焦7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共有23频次上焦用药功效比例统计分析。①补虚药:种数5,频次12,占52.1%;②清热药:种数5,频次9,占39.1%;③收涩药:种数2,频次2,占8.6%。

1.3.2 《温病条辨》中焦10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功效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中焦10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共有30频次体现出中焦用药功效比例统计分析。①补虚药:种数7,频次20,占6%;②清热药:种数4,频次9,占3%;③收涩药:种数1,频次1,占3.3%。

1.3.3 《温病条辨》下焦12首养阴方剂11味药物功效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下焦12首方剂中使用11味养阴药物共有59频次体现出下焦用药功效比例统计分析。①补虚药:种数6,频次38,占64.4%;②清热药:种数1,频次9,占15.2%;③平肝息风药:种数1,频次6,占10.1%,④收涩药:种数3,频次6,占10.1%。

1.4 《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药物四气频数比例统计情况

1.4.1 《温病条辨》上焦7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四气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上焦7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四气频数比例共有23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四气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微寒频次12,占52.1%;②寒频次7,占30.4%;③凉频次2,占8.6%;④微温频次1,占4.3%;⑤平频次1,占4.3%,以寒性主,凉、微温、平性次之。

1.4.2 《温病条辨》中焦10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四气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中焦10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四气频数比例共有29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四气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微寒频次19,占65.5%;②寒、频次7,占24.1%;③平、频次3,占10.3%,于寒性主,平性次之。

1.4.3 《温病条辨》下焦12首养阴方剂11味药物四气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中焦12首方剂中使用11味养阴药物四气频数比例共有62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四气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微寒频次34,占54.8%;②寒频次9,占14.5%;③凉频次3,占4.8%;④平频次14,占22.5%;⑤温频次2,占3.2%,于寒性为主,平、凉、温性次之。

1.5 《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药物五味频数比例统计情况

1.5.1 《温病条辨》上焦7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五味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上焦7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五味频数比例共有190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五味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甘频次83,占43.6%;②苦频次46,占24.2%;③酸频次28,占14.7%;④咸频次19,占10%;⑤涩频次7,占3.6%;⑥辛频次4,占2.1%;⑦淡频次3,占1.5%,上焦以甘、苦、酸味为主,咸、涩、辛、淡味次之。

1.5.2 《温病条辨》中焦10首养阴方剂12味药物五味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中焦10首方剂中使用12味养阴药物五味频数比例共有42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五味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甘频次20,占47.6%;②苦频次11,占26.1%;③酸频次1,占2.3%;④咸频次2,占4.7%;⑤涩频次1,占2.3%;⑥辛频次4,占9.5%;⑦淡频次3,占7.1%,中焦以甘苦味为主,辛、涩、咸、淡、酸味次之。

1.5.3 《温病条辨》下焦12首养阴方剂11味药物五味频数比例统计情况《温病条辨》下焦12首方剂中使用11味养阴药物五味频数比例共有96频次体现出上焦用药五味频数比例统计分析。①甘频次38,占39.5%;②苦频次17,占17.7%;③酸频次23,占23.9%;④咸频次14,占14.5%;⑤涩频次4,占4.1%,下焦以甘、酸、苦、咸味为主,涩、辛味次之。

2 《温病条辨》三焦29首养阴方剂及22味药物频数分析结果

《温病条辨》所载医案条文三焦总共 210方合卷五保胎论2方,共212方。体例非常特殊,一共分为七卷,卷首叫《原病》,源于《黄帝内经》条文。卷一开始是上焦,强调“凡一切温病之属上焦者系之”,而心肺和心包皆属上焦。卷二是中焦,“凡温病之属中焦者系之”,凡中焦的温病,即脾胃,大肠病变。卷三是下焦,主要是病位在肝,肾下焦温病。

养阴用药规律分析:《温病条辨》全书符合标准的三焦养阴方剂共有29首,共有22味养阴药物,药物总频次为112次。其中上焦养阴方剂有7首,养阴药物有12味,药物总频次为23次;中焦养阴方剂有10首,养阴药物有12味,药物总频次为30次。下焦养阴方剂有12首,养阴药物有11味,药物总频次为59次。

《温病条辨》的高频三焦29首养阴方剂是:最高五首方剂分别:下焦:加减复脉汤9频次,占16.7%。②上焦:五汁饮4频次,占7.4%;清宫汤 、清营汤各3频次,占5.5%。中焦:增液汤3频次,占5.5%,五首最高频数方剂共占40.7%。以及银翘散、雪梨浆、益胃汤、牛奶饮、一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小定风珠、 大定风珠等。下焦有较多条文运用加减复脉汤养阴存津,加减复脉汤主要反映吴鞠通甘润存津、滋阴护液之法。

《温病条辨》的高频三焦29首养阴方剂的22味药物是:麦冬、生地黄、阿胶、生白芍、鳖甲、沙参、龟板、鸡子白、玉竹、玄参、 卷心竹叶、芦根、知母、牡丹皮、 乌梅肉、 建莲子、生牡蛎等。

《温病条辨》使用29首养阴方剂22味养阴药物功效中;补虚药物最高四味频数比例。①麦冬占17.8%;②熟地黄占15.1%;③阿胶占9.8%;④生白芍占9.8%;⑤鳖甲占3.57%;⑥沙参占3.57%;⑦龟甲占3.57%;⑧鸡子白占2.67%;⑨玉竹占2.67%;⑩甜梨占1.78%。从药性而言,以甘寒、酸寒、咸寒为主,药以温病邪热伤阴为主要病机,切合临床实际。麦冬甘寒;芍药为酸寒之品,敛阴固液,增加养阴功效。咸寒之品多用于温邪深入营血分入下焦阴分。但是甘寒之剂多针对肺胃气分津伤,这于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首先表现以肺胃津液耗损病机甚为切合。

3 结论

《温病条辨》系统归纳总结温热病的养阴治法及方药配伍规律,不仅为温热病治疗提供依据,也为外感六淫疾病治法的系统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重要参考。此文从总体上研究了吴鞠通治疗温热病的特点与规律,并对药物性味配伍理论做了初步探讨。而药物性味配伍理论也仅确定了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的一般治疗原则,实际临床组方用药时又需要结合药物等相关性能灵活变化、随症加减。

猜你喜欢

养阴中焦三焦
立秋
——养阴为上 少辛多酸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三焦竭部”理论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