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肺逐瘀汤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2022-05-05高景玉任金科
高景玉 任金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生活节奏加快,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在骨科患者中,全身性骨折患者比例可达到3%~4%。骨折患者由于行动受限,长期肌肉松弛,致使血流滞缓易形成下肢深层静脉血栓[1]。低分子肝素是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针对不同患者的疗效并不稳定。中医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属脉痹、瘀血、肿胀范畴,患者瘀血流注,四肢疼痛肿胀,宜活血化瘀、消利肿胀。养肺逐瘀汤有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的功效,对治疗深静脉血栓有一定的效果[2]。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肺逐瘀汤对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 2020年3月—2021年2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包含女21例,男29例;年龄20~70岁,平均(43.98±5.44)岁;其中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11例,盆骨骨折6例,下肢踝骨骨折13例,其他骨折3例。观察组包含女23例,男27例;年龄20~70岁,平均(45.67±5.18)岁;其中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12例,盆骨骨折7例,下肢踝骨骨折12例,其他骨折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处理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可进行对比。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3];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者;于民权县人民医院进行骨折手术且资料完善者;术前检查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存在者;治疗前1周未参与其他治疗方案者;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服药依从性差,不能按时服药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等。
1.4 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 ml∶5000 U,国药准字 H20060191),5000 U/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养肺逐瘀汤,配方为桃仁、黄芪、当归、瓜蒌各15 g,百合、海蛤壳各12 g,甘草、麦冬、牛膝、冬瓜仁、红景天各10 g,川芎、红花、紫菀、款冬花各8 g,川贝母6 g。每日1剂,冷水浸泡药材15 min,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煎,共计20~30 min,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5 观察指标①术后情况:在术后14 d时,比较2组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血栓形成率等指标变化情况。超声检测确诊血栓形成情况。血栓形成率=血栓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②肿胀程度及瘀斑面积:参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3],分别于术后1 d、14 d对患者肿胀情况进行分级。测量髌骨上缘及髌骨下缘10 cm周径,评分为0~3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0分:无改变,目测皮肤无明显变化,周径无变化;1分:轻度肿胀,目测皮肤有变化,周径大于术前1 cm;2分:中度肿胀,目测皮肤纹理有变化,周径大于术前2 cm;3分:明显肿胀,目测皮肤纹理消失,周径大于术前3 cm。术后1 d、14 d对患者瘀斑面积进行评价,以九宫格测量,每个面积1 cm2,0分:目测无瘀斑;1分:瘀斑面积<3 cm2;2分:瘀斑面积4~6 cm2;3分:瘀斑面积7~9 cm2。③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于术后1 d、14 d分别使用自动血凝仪检测2组患者血浆PT、APTT。采集2组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D-D水平。所需试剂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均遵从说明书。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内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都短于对照组;血栓形成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例,
2.2 肿胀程度及瘀斑面积相比术后1 d,2组患者术后14 d肿胀程度均减轻,且观察组轻于对照组;瘀斑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肿胀程度及瘀斑面积对比 (例,
2.3 血浆PT APTT D-D水平相比术后1 d,2组患者术后14 d血浆PT、APTT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血浆D-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PT APTT D-D水平对比 (例,
3 讨论
骨折好发于儿童及老年人,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红肿,骨折部位有异常的骨肉摩擦音、肢体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发热休克等。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25%~30%,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低分子肝素是人体中肝素钠裂解形成的硫酸氨基葡聚糖片段的钠盐,半衰期较长,可以改善血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因子水平,因此有较长效的抗血栓效果,是临床治疗常用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但针对个体差异,效果不稳定[5]。
中医对深静脉血栓的研究年代久远,早在唐代时期,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的记载,说明已认识到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后医书记载,产后瘀血流注,气凝血聚为患,指出脉络血凝湿阻为主要病机,且指出治疗方法应以行气和血为主[6]。养肺逐瘀汤有活血祛瘀、通痹止痛的疗效,其中药成分中黄芪味甘而温,可补气升阳、养血生津、消肿利水;当归、红花、川芎甘辛而温,能活血祛瘀、调气补血、散瘀止痛;百合甘而寒,麦冬微苦微寒,皆能养阴而清肺,可清心安神;红景天、桃仁甘苦而平,益气活血,有通脉平喘之效;冬瓜仁、海蛤壳有清肺化痰、利湿排脓之效;牛膝性平,可逐瘀而通经,有强筋健骨之效;瓜蒌微苦而寒,可清热涤痰、宽胸散结;川贝母性凉,紫菀、款冬花性温,皆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之效;甘草甘平,既可清热解毒、止咳镇痛,又可调和诸药[7]。此诸药合用,共奏通络行气、养肺补血之效。而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凝血活性因子,起到一定的活血作用,因此两者联合对深静脉血栓有良好的溶解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瘀斑面积小于对照组,提示养肺逐瘀汤能够减轻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肿胀程度,缓解症状。D-D是血栓形成过程产生的物质,其水平升高可以反映机体血栓的形成,因此可作为反映机体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PT、APTT测定都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选指标,指标升高提示血栓发生的风险[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氨基酸、胆碱、叶酸、铁离子等是人体造血细胞的原料,可以提高细胞活跃性,促进血液生成,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血栓溶解,同时降低低分子肝素对肾脏的损害,干扰凝血过程,增强治疗效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4 d PT、APTT均短于对照组,血浆D-D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养肺逐瘀汤能够有效抑制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加速血栓溶解,效果明显,与李朝军等[11]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养肺逐瘀汤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加速血栓溶解,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