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阅读单元“大概念”的提取及教学架构

2022-05-05曹爱卫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概念统编教材

曹爱卫

【摘   要】“大概念”视角下的阅读单元教学旨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理解所学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加以运用,熟练地解决核心任务中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把握阅读单元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单元大概念提取的路径和教学架构,以期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

【关键词】大概念;统编教材;阅读单元教学;教学架构

基于“大概念”理念的统编教材阅读单元教学能帮助学生搭建语文学科本体认知框架(内容包括学科思想、学科原理和思维方法),使其在不同的言語情境中,恰当迁移和运用概念解决现实问题。它具有以下特征:(1)课程知识结构化,防止知识琐碎、零散,促进知识之间横向联结,形成网络;(2)重视真实问题解决,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聚合后形成大概念,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现实情境中,建立问题图式,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的技能;(3)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在学习中对自身的思维模式与学习行为进行主动的自查、自省、自我调节。

一、统编教材阅读单元“大概念”提取的基本路径

在把握上述阅读单元教学特征的基础上,解读中年级课文,可以发现,教材中的单元可归纳为三种不同样态:一是“显性阅读策略单元”,即主题阅读策略单元,明确提出一个单元学习一种阅读策略,而这类策略往往本身就是一个学科概念,可以直接提取大概念;二是“显性常规阅读单元”,单元篇章页里所包含的单元语文要素就是一个学科概念,可以直接提取大概念;三是“隐性常规阅读单元”,单元篇章页里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个具体的阅读方法,不可直接提取大概念,教师需根据单元课文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难点来提取大概念。

(一)指向“智能目标”的达成

智力和能力合称“智能”。阅读单元“大概念”提取的第一条路径指向“智能目标”的达成。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安排了一个显性阅读策略单元,重在培养一种阅读能力。这类单元的大概念提取路径如图1。

以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解读语文要素

单元篇章页里明确提出单元主题是“学习预测”——“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语文要素有三个:第一个指向怎么预测,“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第二个提示基本方法,“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三个指向表达,“尝试续编故事”。根据这三个语文要素,可以初步建立本单元学什么、怎么学的整体结构。

2.追问策略意义

根据语文要素,追问“阅读中为什么要预测”,可以明确学习预测的目的是期待学生具有阅读的“智能”。阅读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有选择地捕捉具有意义的语言符号,根据文中传达的信息进行一系列预测,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这样,随着阅读的深入而不断有新的认知、发现。

3.提取单元大概念

基于对语文要素的解读,结合“预测”概念的阐释,再通过对“预测”这一策略在阅读中有何意义的追问,就能清楚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预测单元的大概念就可提取为“置身故事,与作者及书中的人物进行多维度的对话”。

(二)指向“学科概念”的理解

阅读教学中,从一些学科概念中提取大概念非常常见。对于显性常规阅读单元,其大概念提取路径如图2。

以三年级下册“复述故事”单元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明晰学科概念

学科概念可借助工具书、史料等进行界定和解释。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复述”的解释有两条:一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说过的话重说一遍;二是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复述故事”指向第二条。显见,“复述故事”要忠实于读物内容,要用自己的话讲,听众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2.梳理课标要求

有了对学科概念的理解,还要去梳理课标围绕这一概念提出的能力要求。对于“复述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至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都有明确的阐述:第一学段“口语交际”里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第二学段“阅读”里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口语交际”里提出“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阅读”里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口语交际”里提出“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横向看,三个学段都有“复述故事”的要求,可见,“复述故事”是三个学段都需关注的教学内容。纵向看,三个学段中“复述故事”的能力要求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3.提取单元大概念

在明晰学科概念、梳理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可提取相应的大概念。“复述故事”在小学三个学段形成“初步感知”“理解运用”“形成能力”三个螺旋上升的层级。本单元的大概念就可确定为“忠于原文信息、有对象和目的性的言语行为”。

(三)指向“学习难点”的突破

学习难点既包括现阶段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包括学生未来学习中碰到的难点。学习难点往往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也正因为此,深剖学习难点,往往就能发现、提取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提取的路径如图3。

以三年级下册“儿童组诗”单元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1.深入解读教材

从编排体系上看,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只是所在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然而,深入思考,则可以从中提取出一个以“儿童组诗”教学为主旨的隐性单元。

《童年的水墨画》由三首儿童诗组成,其共同特征主要有:一是主题都表现童年的快乐;二是内容都是童年的课余生活;三是写作方法上都采用了水墨画的写意手法,先描写背景画面,再刻画特写细节,诗句短小,画面丰富;四是语言平实质朴,用字精准,平淡中蕴含深意。

2.确认学习难点

《童年的水墨画》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只有理解了难懂的句子,才能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提升书面交际的能力。在真实的阅读中,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抓住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学生只有对“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进行追问,才会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语言特点迁移方法,调整思维方式,真正提升阅读力。

三首儿童诗的四个特征中,前两个特征三年级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基本能把握。后两个特征理解起来有难度,也是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关键。如《溪边》中,“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染”是文学化的表达,流淌着诗意,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人影怎么会给溪水‘染’绿了呢?”“溪水是怎么‘染’绿人影的呢?”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的学習难点。

3.提取单元大概念

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可从“学习难点”的突破入手,提取大概念,即“借助文学语言组织、文学形象系统和文学意蕴世界,解读、欣赏诗歌”。

二、基于“大概念”的阅读单元教学架构

提取了单元“大概念”,就整个单元的教学而言,还需明确单元教学架构。单元教学架构包括“大概念描述”“单元内容划分”“操作要点概述”“基本问题归纳”四个主要部分。以三年级下册“复述故事”单元为例,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其教学架构如图4所示。

下面就单元教学架构的四个主要部分展开具体阐述。

(一)大概念描述

“大概念描述”的难点在于教师能否准确理解大概念,并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包括梳理下位的概念以及找到教学的重难点等,统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三大问题。

1.案例剖析

以“复述故事”单元为例。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要求学生对“复述”和“复述故事”这两个基本概念有所认知。“复述”的核心是“要忠于原文的信息”,因复述的是“故事”,还要强调生动,能吸引人。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就可提取单元大概念为“忠于原文信息、有对象和目的性的言语行为”。结合“什么是复述”“什么是复述故事”“什么时候要复述故事”“该如何复述故事”这些基本问题,确定教学目标为“初步掌握画表格、示意图等方法,学会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忠于原文信息,能根据不同的倾听对象、目的、要求等,把故事复述得吸引人”。如此,学生不仅知道“我该怎么做”,还知道了“我为什么这么做”。

2.具体策略

基于对“大概念描述”的理解,再结合上面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时,教师就会有章可循:一是大概念描述要符合课标要求,这是因为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二是大概念描述要体现国家育人价值;三是大概念描述语言要简练、精准,指向明确。

(二)单元内容划分

根据大概念落实的实际需求,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式划分,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1.根据教学序列划分

“大概念”视角下,阅读单元教学内容一般可根据课文编排的序列进行划分。如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共有三篇课文。每篇文章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点,从学习预测到练习预测,再到独立预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一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用旁批和课后活动的方式,提示预测的线索有课题、插图、内容等,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学习预测。第二、三篇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是两个不完整的故事,引导学生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阅读策略。三者关系如图5。

因此,“预测”单元的教学内容可按照“学习预测→练习预测→应用预测”划分板块,板块里的内容可以适当调整,甚至可以补充相关课外材料,以满足实际学习需求。

2.重新组合链接划分

有些单元要打破原有课文顺序,重新组合链接。如“复述故事”单元,原有的教学安排是教师按照教材编排内容一课一课地教,学生跟着教师一课一课地学。该单元有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交叉编排。精读课学一种方法,略读课练一种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里,知识是一块一块孤立的。

基于“大概念”的阅读单元教学摒弃了课程内容线性呈现的方式,根据学习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复述故事”单元中四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随机调用。如为了达成“忠于原文信息”这一目标,在学习“借助表格提取信息”这一方法时,四篇课文都是学习载体,课上甚至可以引入课外相关学习材料。

(三)操作要点概述

所谓操作要点概述,就是对划分好的内容具体该如何教学进行描述,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1.厘清操作关键点

仍以“复述故事”单元为例,教学操作的关键点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语文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如识记和理解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练习流畅朗读课文等;二是学习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三是根据提取的主要内容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述;四是复述能力评估,要结合真实的复述任务来开展。

其中第二、三两个方面是对复述大概念的具体回应。具体操作时要体现“复述故事”的基本要求,即“准确性”“目的性”和“灵活性”。

2.明确落实方式

厘清了操作关键点,还需明确具体的落实方式。针对“复述故事”的“准确性”,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表格、示意图等,帮助学生提取文本的主要信息,以确保关键信息不遗漏。针对“复述故事”的“目的性”和“灵活性”,复述者需要把握角色特点,用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根据复述对象、要求和目的的不同,调整复述内容和方式。

(四)基本问题归纳

对单元内容划分以及具体操作进行深入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思考结果,并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可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1.追寻问题本质

学科素养区别于应试学力的最大特质在于真实性。即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成果不是学校中封闭的成果,而是具有“超越学校价值”的成果。原先的课堂上学的更多的恰恰是前者。而“大概念教学”学的则是后者,帮助学生建立问题图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使其利用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升推理、迁移等解决问题的技能。大概念学习过程本身就蕴含了各种问题解决的范式,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能力。

2.设置真实任务

基于“大概念”的阅读单元教学是用真实性任务来贯穿全程的。如“复述故事”单元,可设计基本问题“为什么要把握故事主要内容”“什么时候要复述故事”“该如何复述故事”,以及真实性任务“在六一儿童节为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讲一个故事”。学校的庆六一活动就可以安排“小小故事家进班级”,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真实运用。

基于“大概念”的阅读单元教学从“单元”整体出发,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追求学生对单元“大概念”的理解和迁移运用。正如威金斯所言,“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若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理解所学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真实的生活中加以运用,熟练地解决核心任务中的真实问题,那学习必将是愉悦而有意义的。“大概念”视角下的阅读单元教学则是学生实现“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 .教育研究,2020(6).

[2]威金斯,麦克泰.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盛群力,沈祖芸,柳丰,等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3]埃里克森,兰宁.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M].鲁效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浙江省杭州市长寿桥岳帅小学   310014)

猜你喜欢

大概念统编教材
围绕“大概念”设计STEM课程
以“大概念”主题开展科学教师参与式培训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