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2022-05-05高丽娟包雨鑫邱立峰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

高丽娟 包雨鑫 邱立峰

摘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这一疾病于 2019 年 8 月 10 日首次传入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患病牛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本病的死亡率较低但发病率较高,对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从业人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本文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现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现状;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也称牛疙瘩皮肤病、牛结节疹等,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发的一种牛的传染性疾病,这一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是我国的一类动物疫病[1]。

1 病原学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特性与牛痘病毒有一定的差异,而与 绵羊痘病毒、山羊痘病毒相似,属于山羊痘病毒属的成员之一[2]。通 过电镜观察,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呈砖块状或短管状,可在细胞浆 内复制,有囊膜结构,核酸为双股 DNA,大小约为 290× 270nm。目前已知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代表毒株为Neethling 株。这一病毒对物理或化学刺激有一定的抵抗性,在pH 为 6.6~8.6 之间的环境内可长时间存活,在干燥的病灶内可 存活 1 个月以上,在 -80℃下可存活 10 年,在 4℃的感染组织培养 液内可存活 180d,55℃下加热 2h 或 65℃下加热 30min 可将该 病毒灭活,此外,阳光直射、酸溶液、碱溶液或常用的消毒药品,如 酒精、甲酚皂、碘酒、甲醛、氯仿、乙醚等均可将其灭活。

2 流行现状

本病于 1929 年发生于赞比亚,而后传入以色列、俄国、土耳 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希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有数据称,2014—2018 年之间,12 个欧洲国家和 7 个亚洲国家共报告牛结节性皮肤病 6,106 起,其中欧洲通报疫情最多的国家是土耳其, 亚洲通报疫情最多的国家是伊拉克[2],我国于 2019 年首次于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例。该病的发病率约为5%~45%,病死率为 10%,感染后的动物仅有 45%~50%表现出相 应的临床症状。

本病常见于潮湿、温暖的夏季,该病原能够感染黄牛、水牛、跳 羚、长颈鹿、蓝角马等多种动物。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节肢 动物传播,库蚊属、伊蚊属以及厩螯蝇都是该病毒的中间宿主。其 次,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也能够造成疾病的传播,患病动物的皮肤、真皮损伤部位、结痂、鼻液、唾液、乳汁、精液、肌肉、脾脏以及淋 巴结肿均有大量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健康牛只接触到患病牛或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等时,则可能被感染。

3 临床特点

本病的潜伏期为 28d 左右,患病动物体温升高至 41℃,大约 持续一周,食欲废绝,精神萎靡,不愿活动,全身皮肤有结节性病变, 主要集中在头、眼睑、耳尖、颈、乳房、胸部、背部、腿部、尾部,结节大 小不一,多为 2~3cm,有痛感,有的会聚集成不规则的肿块,口腔 黏膜内有丘疹,体表淋巴结肿大,眼睛、鼻镜、口周、直肠等处的黏膜 上有结节。母牛患病后可表现为不孕,怀孕母牛流产,泌乳期奶牛的产奶量受到较大影响。公牛患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等[3]。由 于患病牛只体表会有大小不一的结节,故皮张无法利用。

4 诊断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可以进行大致的诊断,如需确 诊应当借助实验室诊断手段,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分离鉴定 法、血清学检测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4.1 病原分离鉴定

采集患病动物的皮肤结节或病死动物的肺脏、淋巴结等病料, 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利用牛、羊的原代或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培养,根据病毒特性进行鉴别诊断。此外,也可以采集病料后研磨制 成悬浊液,将液体滴在蜡板上,1min 后加入 Tris/EDTA buffer 20s(pH 值为 7.8),再加入 10g/L 的磷钨酸 10s(pH 值为 7.2),自然干 燥后进行镜检,可以看到砖块状或管状的病毒粒子,则可判定为牛结节性皮肤病患病牛。

4.2 血清学检测法

由于该病毒不能凝集红细胞,所以不能使用直接血凝试验进行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蛋白印迹法、病毒中和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实验以及免 疫荧光抗体试验,其中后两种方法的特异性较差,不推荐使用。

4.3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羊痘病毒属于同一病毒属的成员, 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免疫反应,所以仅通过血清学检测很难鉴别出羊痘和牛结节性皮肤病。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有实时定 量 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 等,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对牛结节性皮肤病进行鉴别诊断。

5 防控措施

牛结节性皮肤病尚无特定的治疗手段[4],患病牛一经确诊应当按照一类动物疫病的相关要求进行扑杀,病死动物尸体进行无害 化处理,以防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本病的防控主要以疫苗接种为主,能用于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按照减毒的方式又可分为细胞传代 减毒活疫苗和基因改造活减毒疫苗,由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与 羊痘疫苗同为痘病毒属的成员,故两种病毒之间存在交叉免疫反 應,非洲和中东地区常使用减毒山羊痘或病毒疫苗株预防牛和小 反刍兽的痘病毒感染,牛的减毒疫苗同样也可以用于羊和其他反 刍动物的预防工作中。疫苗免疫应当全群接种,可采用 10 倍剂量的羊痘疫苗进行免疫,免疫时应当注意潜伏期和亚临床状态的牛 只,这部分牛只可能会因免疫了减毒活疫苗后出现临床症状,对于 有明显症状的牛应当予以扑杀。此外,由于节肢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所以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定期做好灭蚊、驱虫工作,可以使 用趋避剂、杀虫剂、防蚊网等多种设施进行生物媒介的控制,同时避免饲养场内的牛只与野生动物如野牛、长颈鹿等易感动物的接 触,防止野生动物感染后与家畜之间发生交叉感染,造成不必要的 损失。在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中,应当尽可能选择全进全出、自繁自养的饲养模式,减少从场外购入牛只,尤其是减少从国外引入牛 只,如需购入应当先仔细核对其检疫证明,不在疫区和受威胁区购 买牛只,进场后要经过为期 28d 以上的隔离,隔离过程中至少进行 两次检疫,两次检疫结果均为阴性,确认其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饲养管理人员应当细心观察牛群状态,如出现异常牛只时,应当及 时进行隔离,并尽快进行诊断,一经确诊严格扑杀,降低疾病蔓延速度和范围。

6 小结

牛结节性皮肤病刚刚传入我国不久,又因为这一疾病无特定的治疗方法,所以各个养殖场都应当积极的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杀虫灭蚊,改善圈舍环境,减少从场外 引入牛只。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降低疾病蔓延带来的 风险,以促进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平,李金明,陈荣贵,等.我国首例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1-5.

[2] 孙映雪,Tsviatko Alexandrov,宋建德,等.牛结节性皮肤病预警信息与风险管理[J].中国动物检疫,2019,36(4):50-54.

[3] 仇松寅,刘晓飞,李霆,等.进口俄罗斯牛肉传入牛结节性皮肤病风险评估[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1):20-25.

[4] 景志忠,何小兵,陈国华,等.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研究现状及其策略[J].中国兽医科学,2020(2):205-214.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
加大农贷款风险防范力度 保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探讨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