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综合成绩调查

2022-05-03陶姗姗谢秀芝叶崇军刘明辉

北方蚕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蚕桑叶人工

陶姗姗 谢秀芝 王 杰 叶崇军 刘明辉 李 冰*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合肥 230031;2.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改变传统蚕桑生产模式的革命性技术,2020年9月18日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5年)》明确将培育推广饲料育养蚕模式作为推进蚕桑生产集约化的重点任务。家蚕人工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也是国家蚕桑产业体系重点攻关任务之一,人工饲料养蚕可摆脱季节和地域限制,提高蚕桑业劳动生产率和设施利用率,实现现代化农业要求的规模化、机械化和工厂化,全面提升蚕业生产综合效益[1-2]。经过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探索,家蚕人工饲料在营养配比、适口性等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在节省成本、人工及饲育工序上优势明显,在人工饲料配方基本稳定后家蚕人工饲料小蚕共育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已逐步走向产业化[3-5]。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开展了家蚕人工饲料育生产试验与示范推广,而安徽省在家蚕人工饲料育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较为滞后。安徽省的蚕桑产业总体水平多年来保持在全国前列,在蚕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养蚕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诸多严峻挑战,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和技术变革。小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实现省力高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国内一些院校与科研机构,相继开展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及稚蚕人工饲料实用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6-9]。本试验以安徽地区5个主推家蚕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家蚕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及全龄饲料育的饲育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后续安徽蚕区人工饲料育技术推广及配套技术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家蚕品种

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由安徽省金寨县天丰桑蚕原种场有限公司提供,均为安徽蚕区主推家蚕品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作为对照品种,由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繁育提供。

1.1.2 供试人工饲料

粉状家蚕配合饲料,购于重庆正佳饲料有限公司,原料组成包括豆粕粉、玉米淀粉、桑叶粉、山梨酸、复合维生素、无机盐等。人工饲料育蚕座防腐隔离剂,购于日照三德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1.1.3 供试桑叶

桑叶育选用皖桑优1号桑树品种的新鲜桑叶,桑树栽植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的桑树品种选育中心,栽植地土壤类型为黏土,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桑树生长健壮、叶质优良。

1.1.4 其他人工饲料育设施

包括聚乙烯塑料蚕匾、蚕网、蚕筷、装料袋、一次性手套、冰箱、蒸锅、电子天平、加湿器等。

1.2 试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每个试验家蚕品种设置了3种饲育处理方式,即全龄桑叶育(Mulberry leaf feeding, 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rtificial diet and mulberry leaf feeding, 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rtificial diet feeding, AF),其中优食一号仅设置2种人工饲料育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普通桑叶育与人工饲料育蚕室位于本所通用蚕室内,试验时间为8月至9月。其中桑叶育用新鲜采摘的桑叶饲育,饲料育用饲料干重1.8倍的无菌水调制饲料进行饲育。家蚕幼虫饲育室内温度控制为1—3龄(26±1)℃,4—5龄(25±1)℃,光照条件为12 h光照、接续12 h黑暗,相对湿度桑叶育过程为70%±5%,饲料育过程为85%±5%,眠中湿度均降至60%左右。桑叶育每日添加新鲜桑叶3次,饲料育1龄仅收蚁时给料1次,2—5龄每龄饷食时给料1次,3—4龄龄中添加饲料1次,5龄每日添加饲料[10-11]。

1.3 饲育成绩评价

为评价3种饲育方式的饲育成绩,饲育过程中调查家蚕各龄发育经过、蚕体重(包括1龄眠蚕、2龄眠蚕、3龄眠蚕、4龄眠蚕、5龄第3天盛食蚕、熟蚕),同时调查3种饲育方式处理家蚕的经济性状与健康性,具体指标包括公斤茧颗数(粒)、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4—5龄病毙或弱小淘汰率(%)、上蔟不结茧或病毙率(%)、不良茧率(%)、死笼率(%),此外,每个处理取100粒蚕茧送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丝质鉴定[12-13]。

2 结果与分析

2.1 龄期经过比较分析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龄期经过见表1。不同饲育方式相比较,除了优食一号,试验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AMF组及AF组的全龄经过均比MF组更长。菁松×皓月、华康3号AMF组全龄经过与AF组时间相等,皖丰×夏晖、华康2号、苏豪×钟晔AMF组全龄经过比AF组时间稍短。不同品种相比较,试验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的AMF组和AF组全龄经过均比优食一号更长。各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不同龄期经过未发现明显变化规律,主要是2龄经过、4龄经过、5龄经过出现差异,不同品种及不同饲育方式下1龄经过、3龄经过基本一致。

2.2 蚕体重变化分析

5个试验家蚕品种及1个对照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的蚕体重变化曲线见图1(a-e)。

由图1可知,优食一号在5龄盛食期后,AMF组家蚕体重增长快于AF组,至家蚕成熟上蔟时体质差距达800 mg/头。试验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的AMF组及AF组家蚕4龄后体重增长均落后于MF组,至5龄盛时期,AMF组及AF组家蚕体重低于MF组600~1 000 mg/头。但是5龄盛食期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的体重增长速度较快,至熟蚕上蔟阶段,AMF组家蚕与MF组家蚕的体重差距缩小至100~400 mg/头,而AF组家蚕在5龄盛食期后体重增长速度较慢,至熟蚕上蔟阶段,与MF组的差距进一步增加,达900~1 700 mg/头。

表1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龄期经过

图1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各龄期体重变化

不同家蚕品种熟蚕体重见表2。

表2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熟蚕体重(mg/头)

由表2可知,苏豪×钟晔(MF)>菁松×皓月(MF)≈皖丰×夏晖(MF)>华康3号(MF)>华康2号(MF),苏豪×钟晔(AMF)≈菁松×皓月(AMF)≈优食一号(AMF)>华康3号(AMF)≈皖丰×夏晖(AMF)≈华康2号(AMF),优食一号(AF)>(AF)菁松×皓月(AF)>苏豪×钟晔(AF)>华康2号(AF)≈皖丰×夏晖(AF)>华康3号(AF)。可见,苏豪×钟晔MF组体重较高,但是AF组蚕体重却低于优食一号和菁松×皓月。总体来看,优食一号与菁松×皓月AMF组与AF组蚕体重成绩表现较优。

2.3 经济性状与健康性分析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经济性状与健康性指标成绩见表3。全茧量方面,各试验品种AMF组全茧量与MF组相比低0.03~0.11 g,差距不大,AF组全茧量与MF组相比低0.6~0.8 g,差距较大。茧层率方面,各试验品种均为MF组>AMF组>AF组。从4—5龄病毙或弱小淘汰率、上蔟不结茧或病毙率、不良茧率、死笼率等健康性指标来看,各试验品种AF组各项健康性指标成绩均较差,而AMF组各项健康性指标成绩显著优于AF组,部分家蚕品种AMF组的健康性指标成绩甚至优于MF组。不同品种间相比较,菁松×皓月、苏豪×钟晔MF组、AMF组经济性状成绩较优,但AF组经济性状成绩与其他品种接近,华康2号、华康3号各组别家蚕在健康性指标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表3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经济性状与健康性

2.4 丝质成绩比较分析

鲜毛茧出丝率(%)、茧丝长(m)、解舒丝长(m)、解舒率(%)茧丝纤度(dtex)等丝质成绩方面,各试验品种成绩表现均大致符合MF组>AMF组>AF组的规律,且各试验品种AMF组丝质成绩与MF组接近。AMF组鲜毛茧出丝率较高的品种依次为优食一号、苏豪×钟晔、菁松×皓月,AMF组解舒率较高的品种依次为优食一号、华康2号、华康3号。

表4 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下丝质成绩

3 结论与讨论

3.1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方式综合饲育成绩较优

各试验品种人工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及全龄人工饲料育组(AF)全龄经过均比全龄桑叶育组(MF)更长,可能因为试验品种均为未经过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的普通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不佳,因而摄食与营养吸收效率较低,导致龄期较长。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优食一号的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和全龄人工饲料育组(AF)全龄经过均比试验品种更短,或许可以从侧面验证上述猜测。各试验品种人工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家蚕5龄至熟蚕期体重与全龄桑叶育组(MF)差距逐渐缩小,可能因为1—3龄人工饲料育的家蚕4龄改喂桑叶后,在摄食转变的初始阶段仍处于逐渐适应期,待家蚕适应期过后便开始了高效率的补偿生长。各试验品种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家蚕在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方面成绩均较优秀,而全龄人工饲料育组(AF)则整体表现较差。部分家蚕品种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的健康性指标成绩优于全龄桑叶育组(MF),说明饲料育转桑叶育组家蚕在4龄转为桑叶育后健康性增强[14-16]。

因此,通过对多种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比较,可知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方式综合饲育成绩较优,不仅蚕体重、经济性状、丝质成绩与全龄桑叶育家蚕相差无几,健康性方面甚至优于全龄桑叶育家蚕。由于试验品种均为未经过人工饲料歧化筛选的常规品种,各品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家蚕各项饲育成绩较差,且大蚕期饲料用量大,成本高,故针对目前的常规家蚕品种,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性价比较低、实用性差。因而在今后的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中应重视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的饲育模式,同时可与小蚕共育模式相结合,以降低小蚕期工作量,提高饲育效率[16-17]。

3.2 优食一号和菁松×皓月的综合饲育成绩较优

蚕体粗壮型家蚕品种苏豪×钟晔在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及全龄人工饲料育组(AF)均未能继续保持较高的体重优势,而优食一号以及菁松×皓月在人工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及全龄人工饲料育组(AF)体重成绩较优。菁松×皓月、苏豪×钟晔全龄桑叶育组(MF)、饲料育转桑叶育组(AMF)经济性状成绩较优。

因此,在今后的人工饲料育试验及推广过程中可以选择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或选择饲育较普遍的家蚕品种菁松×皓月,饲育方式可以将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小蚕共育相结合,实行“小蚕人工饲料共育+大蚕条桑育”省力化养蚕模式,以节省劳动用工,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3.3 人工饲料育要注意饲料霉变问题

人工饲料育虽然能够节省用工,但是也存在饲料容易霉变的问题。经过多次的人工饲料育试验摸索以及与技术较成熟的外省兄弟单位交流学习,积累了几点避免饲料霉变的经验,总结如下。一是应在饲育前对蚕室与所有蚕具进行严格消毒,未经消毒的用具禁止带入室内,消毒后用具不得拿出室外和挪作他用,使用过的塑料薄膜、蚕网、蚕筷、鹅毛等立即消毒后才能再用。二是进入蚕室必须更衣换鞋,佩戴口罩,操作中佩戴一次性手套,严禁身体的任何部位直接接触蒸制预处理过的饲料,饲料育操作中最好两人协作,防止饲喂饲料的手套碰到蚕匾,成为污染源。三是各龄眠期均匀撒施人工饲料育蚕座防腐隔离剂止饵,以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眠起后加两层蚕网,给料后提起上层蚕网除沙,注意饲料育过程中避免使用石灰消毒。这是由于饲料呈弱酸性不适宜霉菌生长而有抑菌效果,若使用碱性的石灰可与酸性的饲料中和,使环境pH值更适宜霉菌生长,从而更易导致霉变发生。四是若发现饲料出现霉变应立即清除霉变部位并撒施防腐隔离剂,或者及时改换桑叶育。此外,为避免饲料快速干燥而影响蚕儿摄食,整个蚕期应封闭或半封闭饲育,以减少饲料中水分蒸发[17-18]。

猜你喜欢

家蚕桑叶人工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人工“美颜”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我国科学家首次构建家蚕全基因组编辑筛选平台
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及防治
人工制冷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与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3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做一只对新鲜桑叶特别敏感的蚕
人工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