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柞蚕区柞树老梢袋料栽培白肉灵芝关键技术

2022-05-03李元洪王坤龙李同宇

北方蚕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柞蚕菌袋培养料

李元洪 崔 胜 王坤龙 李同宇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8)

白肉灵芝,又称藏灵芝、藏白灵芝、白灵芝等,是我国西南高海拔地区灵芝属的重要种类之一[1],也是原产于川藏高原栎林中的特有灵芝品种。其菌肉洁白,富含三萜、多糖、维生素C、维生素E等活性营养物质,有良好的调节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抗氧化、抑制肿瘤发生、延年益寿等功效[2],并具有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功能[3],被视为优质保健品,产品价格高出普通灵芝数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现将如何利用放养柞蚕柞树老梢枝条木屑栽培白肉灵芝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1 柞木屑加工

1.1 柞树老梢的收获

柞树老梢的砍伐时间,在入冬以后,柞树进入休眠期后,利用斧头、镰刀或锯从柞树基部5~7 cm处,将整株柞树伐掉。

1.2 柞木屑的加工

用食用菌木屑粉碎机将收获的新鲜柞树老梢,粉成1.0~1.5 cm大小的木屑,储藏于低温、干燥、阴凉处备用;对未能及时进行加工的柞树老梢,要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霉变,而影响柞木屑的质量。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培养料的配置

按柞木屑73%、麸皮25%、石膏2%的比例配置培养料,先将柞木屑预湿12~15 h左右,使木屑含水率在60%~65%之间,然后摊开,并将石膏和麸皮均匀撒在木屑上面,用食用菌拌料机搅拌培养料4~5次,拌料要求做到三匀(主料与辅料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使培养料含水率控制在60%~65%(手捏成团、指缝有水滴滴下、松开不粘手),pH值调至6.5~7.5为宜。

2.2 堆料

在平整的地面上撒一层石灰后,把拌好的培养基堆积成宽1.5 m,高1.0~1.2 m的长方体料堆,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当料堆温度达到40~50 ℃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料堆温度达到40~50 ℃后维持1~2 d,培养料内杂菌休眠体几乎全部萌发为营养体,表明堆料基本结束。

2.3 装袋

栽培袋采用33 cm×17 cm×0.005 cm高强度聚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扎口机扎袋口,装袋前进行人员分工(一人铲料,一人放套袋和开机,一人整理料袋,一人扎口),每小时可以装1 200~1 500袋/组。料袋装料要松紧适中,每袋装湿料3.5~4.0 kg。拌好的培养料必须当天装袋完毕,防止隔夜堆放;搬袋时动作要轻,并检查是否有破损袋,若有破损,应用透明胶布封好破损处(用大盆装满水,将装好的料袋放入水中,若有破损,培养料会被浸湿)。

图1 料袋码垛

图2 料袋打接种孔

2.4 灭菌

一般采取常压灭菌,选择地势平坦,在地面铺设15~20 cm高的支架,支架上面铺透气的编织袋,把装好的料袋呈“梯形”垛在支架上面(图1)。码好料垛后用塑料薄膜将料垛包严,再用编织布包严并捆住,薄膜及编织布边缘要超出料垛的底部30~50 cm,从支架下方将蒸汽灶进气管伸入到料垛底部80~100 cm处。开始用猛火烧,争取在1~2 h内上气,使料垛顶部温度达到100 ℃以上,上气后继续烧两昼夜封火,火力要“两头猛,中间稳” 严防中途降温。熄火后焖垛10~12 h,待垛内温度降到30~35 ℃时,趁热将料袋转移到消毒过的接种棚内,准备接种。

2.5 接种

灭菌后待菌袋温度降到25 ℃左右时,一般采取开放式接种法[4]进行接种,接种前一天晚上用熏烟剂对棚内的接种用具、菌袋等物品进行熏蒸消毒密闭10~12 h。接种时用含75%的乙醇和15%的杀菌渗透剂(一擦灵)对菌袋进行单面擦洗消毒,利用小型角磨机(不安砂轮)在消毒过的菌袋表面等距离打四个接种孔(图2),孔的直径2.0~2.5 cm,孔深2.5~3.0 cm;把菌种按入接种孔内,用力压实,菌种与料袋表面持平,接一排后立即用农膜把菌袋盖好,然后再把要接种的菌袋摆放在农膜上面,依次重复循环:消毒、打孔、接种、盖膜等操作[5](图3)。

图3 接种后覆盖农膜

2.6 发菌

2.6.1 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应摆放在保温、通风、干净的棚内进行避光培养菌丝,棚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23 ℃,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接种2~3 天后菌丝就开始萌发,在一周内不要翻动菌袋,并把培养棚内温度逐渐提高到22~26 ℃,以促进菌丝萌发;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发育,菌丝呼吸逐渐加强,一般接种2周左右菌袋内表面会有大量水珠形成,此时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在午后加强通风换气,促使棚内空气流动,进行降温,防止发菌棚内缺氧影响菌丝生长发育。培养3周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表面,每天要通风降温2~3次。

2.6.2 菌袋翻垛

接种后20~25 d,待菌丝长满菌袋表层,此时菌垛要进行及时上下、内外翻垛,翻垛时要检查菌袋的发菌情况,是否有杂菌感染的菌袋,被杂菌感染的菌袋要及时淘汰处理,将菌袋呈“井”字型码放成排,一般层高不要超过8~10层为宜。排间预留80~100 cm宽的过道,以便操作,经过65~70 d培养,菌丝基本长透菌袋,发菌基本结束。

2.7 埋袋栽培

2.7.1 埋袋前准备

栽培棚应选择在水源丰富,地势平坦,腐殖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的林地、果园或农田,距栽培大棚表面60~70 cm高,加盖一层黑色遮阳网,在埋菌袋前25~30 天清除栽培棚内的石块、杂草,犁地、耙平,犁地前每667 m2撒生石灰50~75 kg。

2.7.2 埋袋时间

当地温开始回暖就可以开始埋袋, 但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旬,昼夜温差小于5℃时[6],是埋袋的最佳时间,一般埋袋时间不宜超过7月底,防止外温过高,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2.7.3 埋袋覆土

采取起埂、建畦、平袋覆土法进行覆土,先将整理好的栽培地块用经绳均分为80 cm宽的栽培畦,再将栽培畦内的土壤用铁锨沿经绳翻起成埂,畦深10~15 cm。在接种孔背面用小刀去掉宽2~3 cm塑料膜作成菌袋吸湿口,按接种穴向上并排放入栽培畦内,排与排间隔3~5 cm,取埂上的土壤覆盖在栽培袋上面,覆土厚度5~8 cm(图4),埋袋结束后打开微喷开关进行喷水补湿30 min左右。

图4 埋袋覆土

2.8 出芝管理

菌袋覆土后,在白肉灵芝原基形成前,每天打开微喷开关喷水2~3次,每次30 min左右,始终保持畦面湿润,空气环境相对湿度保持65%~70%,温度控制在25~30 ℃。当栽培棚内温度高于30 ℃时,卷起保温膜加强通风降温;温度低于25 ℃时,放下保温膜进行保温、避光。

在原基形成、芝蕾分化以及灵芝芝柄生长期,不需要卷膜通风,芝蕾形成后,每个原基留一个芝蕾生长即可。芝盖伸展到子实体成熟期,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应逐渐降低,逐渐增加光照强度,白天可在外温不高时揭膜增温、增光,进行通风,夜晚将膜放下保温。

2.9 采摘

当灵芝菌盖边缘全部转为棕褐色,并开始内卷,质地木质化时即可进行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芝柄底部,距地面1 cm处用剪刀剪下,清除菌柄附着的泥土等杂质。不可连菌皮一起拔掉,以免造成病害蔓延,使第二潮灵芝子实体难以形成。最后,将收获的灵芝晒干或进行烘干处理。

3 讨 论

位于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南召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而柞树是该县的主要优势树种之一,占各类树种的65%以上,柞树是多年生乔木植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砍伐、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嫩叶可以用来饲养柞蚕。放养一化性柞蚕又是南召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其放养量和产茧量占河南全省的65%以上,素有“召半省”之美誉。但由于柞蚕在野外进行放养,易受不良环境、气候及鸟害等天敌的危害,致使柞蚕茧收成很不稳定,甚至有些年份甚至颗粒不收,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蚕农护柞、补柞、养蚕的积极性。放养柞蚕,每年冬季都要为确保下一年放养量对柞树进行伐坡,劳动强度极大。一般2~3 a为一个伐坡周期,以前蚕农将伐坡的柞树枝条除用于烧锅做饭、冬天取暖外,都被遗弃堆放在房前屋后或山坡上,视为废弃物,不能被充分开发利用,给蚕农居住、生活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近几年来,利用伐坡收获的2~3 a生的柞树老梢木屑进行栽培香菇、灵芝、黑木耳等袋料食用菌获得成功,为柞蚕副产物的充分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不仅提高了蚕农护柞、补柞、养蚕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而且有效缓解了食用菌原料紧缺的问题。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部分外出务工有志青壮劳力不断返乡发展当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南召县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县域柞蚕产业丰富的柞枝这一再生资源,进行袋料食用菌生产,既能有效解决当前食用菌产业原料紧缺问题,保护因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而破坏的森林植被,又能稳定柞园面积,变废为宝,增加蚕农收入,拉长产业链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蚕—林—菌”生态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柞蚕菌袋培养料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省柞蚕育种发展现状及展望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橡胶林下鹿角灵芝栽培试验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