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历程中汲取成长力量
2022-05-01沈慧
沈慧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生命历程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3-0075-02
29年前,我从华东师大心理系毕业后进入中学工作,先后担任过政治教师、德育教师、专职心理教师。生涯路上,我在坚定的信念中寻找机会和支持力量,在专业发展中进行自我蜕变和成长。
一、寻找本真自我 做好心理调适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心理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确立较为合理的理想自我,看清自己、认同自己,才能更好地成为自己。
(一)从“自在”走向“自觉”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所处时代和个人生命历程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中学领导引进心理专业的毕业生,但因学校编制短缺、相关课程未开设等原因,心理教师从事着政治、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未能从事本专业工作,我便在跟随本性的“自在”状态中迷茫、沮丧、犹豫。心理学知识告诉我等待与埋怨没有用,我开始静心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和怎么做。我“自觉”地发现内在自我,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寻找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空间。于是,我将心理学渗透入学生干部培训,开设兴趣小组和拓展课,在学生和家长中做调查研究分析……我享受着这种平淡、没有功利色彩、没有权利纷争的工作,在助人的过程中也帮助自己。
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对自己有期待,这些期待可以成为我们自觉发展的动力。我“十年磨一剑”,撰写中学心理咨询室中的典型案例结集出版。我长期进行学生团体辅导的实践和课题研究,随后邀请有共同志趣的老师一起编写出版团体辅导的书籍。这些“自觉”行为增加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从“自为”走向“自主”
教师专业发展并不孤立存在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是根植于一定的教育生态环境。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我失去了教育的激情,进入“高原期”,享受着随遇而安的“自为”状态。所幸,2016年,我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吴增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开启了心理健康教师发展的新旅程。在名师指点下,我减少了职业倦怠,增加了工作动力,工作室的学习帮助我向“自主”教师发展。
我们在共读感悟中分享自己的柔软,在案例督导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在特长分享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工作室第一本共读书《熙琄叙语》帮助我进行了自我探寻,让我真正领悟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一句话:人生与自我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用来相处的。我很喜欢熙琄老师的这段话:“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和不同挑战相遇的历程。”我坦然接受了内心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害怕不能获得别人认可的恐惧,在自我接纳中减少倦怠。在年终总结中,我暴露了自己的懒惰,并恬淡地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在与自己的握手言和中降低了焦虑。我分享了咨询效果不错,而我的内在感受不佳的案例,导师与小伙伴的智慧剖析让我发现了缺憾和盲点,我也因此寻找到学习的方向。在专长展示中,我增加了自信,更明确了具体的发展方向。工作室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增加了归属感,我们将个人发展与工作室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工作室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激发发展内力 感受工作幸福
我和很多心理教师一样,遭遇过“学科边缘化”的困境,感受过“价值感低下”的无奈。心理教师如何实现教育价值?如何让自己感受到教育快乐?
心理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发光体,只有点燃自己的生命热情,激发自己的发展内驱力,才能更好地倾听、关注学生的内心。反思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发现《生命因你而动听》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颇深。电影把丰富独特的个性和复杂幽微的情感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讓我理解了教师的热情和教育态度的转变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有效的载体增强学生感悟、提升实效。我开始选择合适的电影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发现自身内在的需求,寻找自己的生长点。我开始探索“电影中的心理学”,在学校中开设选修课,开展了区级和市级课题的研究。我把电影资源运用于高中生生命价值观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而生”,直面生命成长过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触及学生的生命世界;我将电影教育贯穿高中生的生涯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体验兴趣的力量,感受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心理学家,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触摸内心,发展心智。学生在电影中自己感悟、整合、转化,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但影响会积淀在其人格经验中。运用电影开展高中生心理辅导,也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过程。目前,我撰写的《跟着电影懂青春》一书已出版。
教育是一个自我创造的历程,如果能将兴趣和爱好融入工作,可以焕发教育热情和活力,增强工作胜任感,进而激发教育智慧和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带着幸福感做教师,不必然会让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精彩。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历程的建构者,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你可以无限发挥你的潜能,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口,成为你自己。
三、关注生命历程 提升心理资本
当前,心理教师在繁杂的事务中疲于应付,在个案辅导中输出能量,在科研工作中苦苦思索,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等积极心理因素,是促进个体成长的心理资源。提升心理资本,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感。
我们每个人都在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懈地努力着。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预测的,随着生命事件的发生,个人生命轨迹会突然被打断或出现“转折点”。2016年,由于身体原因,我一度陷入人生谷底。吴增强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后现代心理理论的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答案就在问题里。我领悟到自己就是一份资源,遇到的问题可能是生命给予的一次自我教育和学习成长的机会。我深呼吸,放松自己,重新关注自己,听任自己的心去选择生活。我思考生命意义,寻找当下能做的事情。我希望自己“不必去做自己能做的事,而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我丰富生活,在公益活动中体验真善美,在书籍共读中碰撞思想,在培训交流中分享观点与做法,在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一路走来,我真正领悟了自我成长其实是一份由自我抗拒到自我整合的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成就教育,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
熙琄老师提醒我们,“无论问题是否容易解决,去探索这个问题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会让我们用更多的层次看问题,和问题的关系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能通过经验,不断面对、不断成长、不断整合,也是人生一件很难得的事情。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调整好心态,拐个弯,微笑慢行……
参考文献
[1]吴熙琄.熙琄叙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王定功.人的生命价值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