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排乳联合乳通散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1例的护理体会
2022-04-30郑红梅贾瑞晶黄芊芊
郑红梅,何 静,贾瑞晶,黄芊芊,唐 玲,陈 宏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二乳腺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急性乳腺炎是乳房部位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产后的哺乳期女性,尤以初产妇多见[1]。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既影响了产妇的健康,也降低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又有碍婴儿的母乳喂养[2]。在治疗上,西医治疗强调抗感染,中医治疗强调“以通为用、以消为贵”,但中、西医均认为应排空乳汁。经抗生素治疗后乳房局部容易形成结块,影响哺乳。而中医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的优势在于无需中断哺乳,药物无需口服,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直接透皮吸收,减少了胃肠道消化液的首过效应[3]。科室运用手法排乳联合自制乳通散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2岁,主因“产后乳汁淤积伴红肿热痛”于2021年10月12日在东方医院乳腺门诊接受治疗。患者主诉入院前2天前因哺乳不当出现左侧乳房肿块伴疼痛,乳汁不畅,同时兼有恶寒发热、口渴等症状,哺乳后自觉症状有所好转,未给予重视,入院当天晨起红肿疼痛症状加重。B超结果显示:双乳呈哺乳期表现,左乳淤积性乳腺炎。基于中医辨证诊断为乳痈(气滞热壅型),建议给予该患者特色中医绿色调护技术。患者在外治室接受手法排乳技术联合自制乳通散外敷治疗,经周期治疗后,患者自诉疼痛缓解,且随着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感逐渐消失。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4]评估患者疼痛,用10 cm长刻度尺量化评估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评分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重。本例患者疼痛评分为6分,属于中度疼痛。
2.1.2 身体状况
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患者体温(T)38.2℃,心率(P)82次/min,呼吸(R)20次/分。体温评分标准:<37.3℃计0分;37.3℃~39.0℃计2分;>39.0℃计4分,患者得分为2分。望诊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触诊脉弦。患者自感乏力、纳差、夜寐欠安。患者平素饮食偏好甜口,无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初产妇,晚育,诉生产时困难。
2.1.3 心理状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SAS总分<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是中度焦虑,>70分属于重度焦虑。患者因疼痛症状导致紧张焦虑,向患者介绍SAS焦虑评分量表,患者SAS总分62分,评估为中度焦虑。
2.1.4 肿块大小评估
肿块大小评估标准:无肿块计0分;肿块最大直径<3 cm计3分;肿块最大直径3~6cm计6分;肿块最大直径>6 cm计9分。患者视诊可见左乳积乳致肿块,并呈条索状隆起,使用医用测量尺测量该肿块最长直径,数值显示5 cm,评分为6分。
2.1.5 红肿范围评估
无皮肤发红计0分;红肿范围<3 cm计3分;红肿范围3~6 cm计6分;红肿范围>6 cm计9分)。患者局部皮肤红肿,区域皮肤温度高于正常皮温,使用同一医用测量尺测量该红肿范围,数值显示4.5 cm×5.0 cm,评分为6分。
2.2 护理措施
2.2.1 护理常规
密切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注重患者生活起居护理,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暂停哺乳,定时用吸乳器吸尽乳汁。用药方面,如果患者诉疼痛难忍,可遵医嘱予镇静止痛药物。
2.2.2 中西医结合护理
与西医护理常规相比,中医护理方面更重视饮食护理与情志调摄。指导患者饮用萝卜丝汤,也可用厚朴花3~5 g泡水代茶饮以行气消肿止痛,避免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等食物,如肥肉、鱼虾以及油腻汤羹等,鼓励患者多饮水。多与患者沟通,向其教授正确喂奶、回乳等知识,放松心情,减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告知家属多陪伴患者,可通过听轻音乐放松心情。生活中注意避风寒并保暖,以防感冒。
2.2.3 中医特色护理
2.2.3.1 中医辨病辨证分析:患者病位在乳房,提示乳痈。本病与肝、胃等症状密切相关,肝经气滞,胃经郁热,结于乳络。证候表现上因乳汁阻塞乳管,气血凝滞,肿胀疼痛,体温升高,体现实、热证。邪热内盛,正邪交争,营卫失和,为气滞热壅症型,治疗以疏肝行气,散结通络,通乳消肿为主[5]。
2.2.3.2 手法按摩排乳:刺激乳中穴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刺激乳根穴可以散结止痛,清泻阳热之毒,疏通乳络及乳部气血;刺激膻中穴可以行气解郁,疏通乳络。患者取仰卧位,指导患者尽量放松,并保持房间温度适宜。分别按压乳中、乳根、膻中、期门等穴位[6],以力度适中为宜,使患者感觉微微酸胀为度,每个穴位按压约10次。
手法按摩排乳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提捏手法反复刺激乳头乳晕引起排乳反射。手法排乳位置首先应从乳腺无病变位置开始[7],将乳汁推到乳晕处稍加压力,至乳汁排出。其次,再排乳腺有肿块的部位,双手轮换由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推进数次,手法由轻至重,时间约为15~20 min,直至淤积的乳汁排出。观察患者肿块缩小或消失,乳腺腺体达到均匀、松软的状态即可。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乳头有无皲裂、导管开口处有无小栓子,有无奶栓堵塞乳孔,若乳腺管开口处有乳栓应先挤出,保持输乳管通畅[8]。乳房较大、疼痛较明显者,手法排乳操作切忌操之过急,应力度适当、循序渐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排出积乳时应观察有无脓性乳汁,注意观察患者乳房疼痛情况,根据患者的反映调整力度的大小。如果患者双侧均患病,可从疼痛较轻的一侧开始治疗,避免增加患者的恐惧心理。
2.2.3.3 乳通散外敷:乳通散是由蒲公英30 g、路路通20 g、醋青皮20 g、黄柏20 g、麸炒苍术2 0g、甘草片10g组成[9]。外敷方法:用清茶调好后均匀外敷于乳房患处,外敷范围应略超过病灶范围,厚度为0.5 cm,2次/d,每次30 min,通过局部药物贴敷,从而达到消肿退热的作用。
2.3 效果观察
治疗后患者左乳条索状隆起消失,乳房局部红肿区域明显减小,体温降至36.6℃,VAS评分降至1分,SAS评分降至34分。经评估后患者可继续哺乳,并且诉焦虑症状明显缓解。见表1。
表1 干预效果评价
3 讨论
母乳喂养有助于提高婴儿免疫能力,降低孩子在儿童期肥胖和婴儿猝死综合症发生风险,还可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在婴幼儿出生1 h后即可实施母乳喂养[6],以确保后续母乳喂养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作,可通过手法排乳按摩联合乳通散外敷的方法缓解症状。手法排乳按摩能够加快部分毛细血管扩张的速度,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助于改善部分血液循环,加快乳汁分泌速度以及排出速度[6]。乳通散外敷方剂中以蒲公英、黄柏、甘草片三种性寒中药为主方,泄实证、热证,前两者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起到控制炎症作用,后者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同时补气健脾;路路通性苦,降泄,利水消肿;青皮、苍术性温,调和方剂中性寒药物。手法排乳按摩治疗胸肋满闷、乳房胀痛症状,而乳通散外敷依靠中药药性通乳行气,健脾胃通便,舒畅全身气机,两种方法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协同。
手法排乳主要适合乳汁郁滞、乳头破损、乳房结块、肿胀疼痛较重等情况,以及不能顺利进行母乳喂养的哺乳期产妇,且存在发热恶寒、体温<39°C、乳汁排泄不畅的情况[10]。本例患者经手法排乳按摩联合乳通散外敷治疗后,因乳汁淤积引起的疼痛、焦虑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此外,在临床中,应指导乳通散中药方剂的加减,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提升服务质量,展现良好中医专科门诊治疗前景,让中医药与中医绿色调护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