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级为阵地,用策略来护航
2022-04-29庄玉芳
庄玉芳
【摘要】班级建设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可根据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辅助教学,从而有效促进班级建设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班级建设;社会责任感;小学生
祖国的未来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他们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与国家、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是班级的一员,班级是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通过班级建设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相对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营造社会责任感的育人氛围
1.构建班级文化氛围。正确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班主任要利用教室标语、黑板报、图书角等,在班里营造弘扬社会责任感的宣传氛围。同时,要把日常教育活动和社会责任感相融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层面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2.构建家庭教育氛围。家长和教师要学会从生活和学习入手,在学生年纪尚幼时便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处处留心,细心整理出相关的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并通过家长会、QQ群、微信群等方式传递给家长,家校共同学习。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与家长充分沟通,使家长能积极地参与到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中来。
二、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培养目标意识和独立能力。“做事都是为了别人做,学习要家长逼着学”,这就是学生缺乏责任感的明显表现。责任感始于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由此,班主任教师在班会课或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
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开学第一课”的契机,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设定理想目标,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理想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肯吃苦、能坚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对学生严格要求,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课堂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课后认真书写、用心完成每一份作业的好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能把教学落到实处,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3.挖掘学科中的教育素材。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教育各个学科中都以新课标为前提开展教学,其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教师在班级建设中需要挖掘学科中的教育素材,从而提高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师要根据培养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和要求研究各个学科的教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整合教育素材,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素材与班级建设活动相结合,从多个学科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重视。
4.巧借模范人物,树立学习榜样。语文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活动,如借助《狼牙山五壮士》中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五壮士、《清贫》中以身殉志的革命烈士方志敏等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形象,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巧妙、及时地开展责任感教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找准契合点,让学生的责任感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激起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拼搏的信念。以英雄人物为典范,学生在耳濡目染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会慢慢增强。
通过挖掘学科中的教育素材,能够丰富班级建设的内容和内涵,拓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认知范围,从而实现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班级建设目标。
三、建立班干部管理制度
班级是一个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家园,每位学生都是班集体的小主人,都有为班集体建设添砖加瓦的责任。班级建设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约束和管理,还需要小学生在班级建设中养成自觉的管理意识和行为习惯,所以教师要建立班干部管理制度,利用“学生管理学生”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班級建设中,教师可以采用“自荐、推荐”等方式选取班干部,以此来协助教师建设和管理班级,这种管理制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当选班干部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还能够提高班级建设效率和管理质量。要想培养全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实现班干部的流动性,所以教师要根据班级建设状况和小学生综合表现优化班干部管理制度,每两个月投票选举班长,每个月投票选取卫生、纪律管理员,每周投票选取窗台管理员。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位小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从而提高了小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班级建设离不开教师管理和学生参与,那么教师也可以围绕小学生开展管理活动,由小学生轮流当小队长组织其他同学有秩序地放学,这样既能够提高班级建设效率,又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纪律意识。
通过建立班干部管理制度,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每个小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活动中,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开展班级特色活动。班主任可指导学生设计并开展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目的。比如,不定期在班级中举行“我是小小柔道员”“最佳合作小组”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认识到做好每一件事是自己的责任。
班主任除了要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加活动外,还可以举办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活动,如“我是一名小观察员”“我是一名小解说员”“今天我为班级做贡献”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结合本校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在班级举行“我爱我的班级”“学校是我家”“我爱我的祖国”等不同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坚定对建设祖国、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要注重实践。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班级建设中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班级卫生、校园种植等实践体验活动,从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历的事入手,引导小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从而对小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开展如下活动:
一是养老院志愿服务。教师带领小学生为老人提供安抚服务、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等,认真聆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给予老人关心和陪伴,有利于实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同时还能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奉献精神。
二是劳动教育活动。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这也是学生未来人格健全、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建设中定期组织小学生开展大扫除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小学生互相监督,做到不乱涂乱写、不乱丢垃圾等,有利于帮助班级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班级和学生特点,开展更多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小鬼当家”“志愿服务,我在行动”等活动。学校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开展“我会叠衣服”“今天我去买菜”“今天我掌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教育共同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冯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策略研究[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8.
[2]赵远.我国中学教育之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10.
[3]贺百花.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3(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在班级建设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bfz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