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视域下河北红色影视剧创作局限与突围

2022-04-29马小改吴曼曼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马小改 吴曼曼

[摘要]艺术实践是包括生产、流通与接受在内的整体流程,接受美学将受众置于文本之上,强调受众“接受者”与“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红色影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也必然要将接受美学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本文从召唤结构的缺失和期待视野的满足两个层面分析河北红色影视剧的创作局限与突围,以期为更好地传播河北红色文化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接受美学;召唤结构;期待视野;红色影视剧

河北省作为红色历史文化大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更是加大了文化建设投资,积极探索燕赵红色历史文化的影视开发利用,意图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但就现阶段而言,河北省红色影视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河北红色影视作品本身“召唤结构”的缺失,取而代之以一种阳春白雪式的政治说教存在;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兼顾数字时代广大受众的期待视野,消融了作品与受众的审美距离。因而河北省红色影视的发展必须要将接受美学纳入自己的创作范畴,在受众对作品理解领悟的基础上再塑的艺术形象与情感来释放其社会教育功能。

一、河北红色影视剧创作局限:召唤结构的缺失

在“文以载道”传统的影响下,我国电影在诞生之初就背负着传播思想、教化民众的职责。红色影视以红色历史革命为题材,以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为思想,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影视作品召唤结构维度看,河北红色影视剧创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受众缺乏深度思考,电影的社会教化效果式微。

(一)情节设置公式化

电影情节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通过对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来展现矛盾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悬念、留白等方式吸引受众注意、激发思考与想象,从而更深入地阐释作品的主题与内涵。整体分析河北红色影视剧的情节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突出主旋律”口号的提出使得影视创作者不自觉地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背景进行创作,题材单一,内容严肃,很容易使创作者将影片的思想性置于首位,而对影片的艺术性有所忽略。其次,河北红色影视的叙事模式多采用线性叙述,即以时间为轴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始末,没有过多的叙事技巧。这种平铺直叙、全景再现的叙事风格对受众来说更像是历史教学资料,很难召唤起观影兴趣。最后,河北红色影视剧大多借鉴好莱坞类型片三幕式结构进行情节设置,内容粗糙老套,剧情发展缺乏新意。尤其在既定的历史事件背景下,作品的召唤结构严重缺失,受众的期待视野难以转换提升。

(二)人物塑造定型化

河北是一个拥有浓厚红色文化积淀的大省,无数革命志士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然而,纵观河北红色影视剧创作,人物塑造往往停留于史料记载的刻板印象,缺乏创新,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存在;大多是重要历史事件的领导者或参与者,在挫折与困境中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勇敢厮杀甚至牺牲自我,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与人民的敬仰。这种脸谱化、定型化的人物形象理想主义强烈,“召唤结构”十分苍白,很难引起受众的观影兴趣,甚至产生审美疲劳。因此,河北红色影视剧应当把人物召唤的重点置于小人物背后的大历史,在意识形态表达框架之下,尽量从细微处着手,塑造更加真实、祛魅的人物形象,以情感化的表现方式来拉近受众与英雄人物的心理距离。

(三)情感表达说教化

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汲取知识和获得教育已经不再是受众观影的主要诉求,个体价值的实现显得愈发重要,因而在进行影视作品鉴赏活动时,观众会不自觉地代入其中,通过意识流动获得情感的宣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说,情感期待已然成为当今受众的主要审美期待。因此,如何更好地与受众进行情感沟通与艺术再造,是影视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爱国教育不是对宏大主题的泛泛而谈,而是要在情感召唤上下功夫,给予受众情感上的抚慰与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的情感期待,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二、河北红色影视剧创作突围:期待视野的满足

数字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触发了新的接收方式和接受心理,受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水平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制作生产到宣传投放,视觉文化主导的影视艺术更需要把握好受众的审美期待。而“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口号的提出更是催生出河北红色影视创作的更高标准。如何更好地与受众的“期待视野”融合,构建红色影视剧“事业+产业”的双重属性,是所有影视工作者需要深度思索的问题。

(一)视听影像奇观化

影视艺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艺术门类,从最初的黑白默片发展至今的3D、VR 等技术影像,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然渗透在影视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给予观众愈发强烈的视听震撼,奇观影像俨然已成为当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这对于以受众为中心的影视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首先,特定场景的还原,特殊声音的处理乃至非现实形象的塑造等使得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其次,在技术的加持下,影像时空不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而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将受众引领到一个似真亦假的神秘世界。最后,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蒙太奇与长镜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后期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影片一气呵成,节奏紧凑顺畅,对于红色电影的氛围营造和情感抒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充分了解受众的消费需求,将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其中,在不断满足受众感官期待的同时,抓好文化内核,增强影视作品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

(二)审美体验陌生化

如前文所述,接受美学将目光从作者转移至受众,关注受众的能动接受与创造功能。因而在这个框架下,可以理解为影视作品的艺术价值是经由受众的审美感知和重新阐释来实现的。虽然不同受众基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创建的“期待视野”各不相同,但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中主流受众的“期待视野”是大致相同的。也就是说,从宏观角度来看,受众的“期待视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因此影视作品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得以生发。而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变革,对应的正是主流受众“期待视野”的突破与创新。在艺术接受活动中,人们能清醒地意识到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不同,受众会不自觉地将现实生活与作品中的虚构世界进行比较,可以说,影视作品与受众“期待视野”之间的审美落差是影视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影视工作者要把握好这种落差,正确设置受众与影视作品的审美距离,满足受众审美期待的同时实现受众与文本的有效交流,通过这个正向循环达到影视创作与受众接受的双赢效果。

(三)文化价值多元化

正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需要是生产的动机和前提。“期待视野”是一个包含了文化、情感等诸多因素在内的完整系统,受众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需求需要通过影视作品的“召唤结构”来再现和满足。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影视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变革已初具规模,红色影视剧创作既要肩负起教化民众的重要使命,满足受众的文化审美需求,也要适当与商业因素结合,以更具思想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影视作品来实现最大限度的情感共鸣。同时,影视剧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和政治思想,这些文化和思想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扎根于受众最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但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海外受众对国产影视作品内涵的认知与理解存在很大偏差,以至于国产影视在海外市场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尤其在好莱坞电影冲击全球的背景下,更应该师夷长技,探索符合各国受众习惯或期待的文化表达方式,更好地推动我国影视艺术走向更为宽广的国际舞台。

三、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在机理与表达外延,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对增强人们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红色影视剧至今已走过七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影视工作者应当建立深刻的受众意识,以“审美期待”为导向,巧妙设置影视作品“召唤结构”,不煽情说教,不刻意放大,确保与受众“期待视野”的平衡与融通,凭借影视艺术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书写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祁悦.接受美学视域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电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袁爱清.接受美学视域下国内电影审美价值的漂移与召唤结构的重构[J].东南传播.2017(01):13-15.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野下鲍勃?迪伦歌词试译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