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2016-10-27李琳
李琳
【摘 要】随着观众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电影票房规律变化无常。从观众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创作规律和票房规律,成为重要的途径。本文将借助两部成功的国产公路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和《心花路放》,探讨观众审美心理及观众认同机制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国产公路电影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喜剧;期待视野;审美心理;认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132-02
1994年电影体制改革以来,引进片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01年又新增14部好莱坞分账大片,分账片中多是3D、IMAX影片,而在与好莱坞大制作、大成本影片的激烈角逐中,2013年国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下文省略为《泰囧》)以3000万元的成本投入获得了12.97亿的票房。2014年,《心花路放》再次以3500万的低成本投入获得11.69亿票房,这两部高票房的影片都属于国产公路电影类型,公路电影能够吸引不同观众的视点并获得认同,足见创作者洞悉了观众的观影心理,并顺应了观众的审美期待。
一、喜剧情境下的习惯性欣赏心理
“2006年,宁浩以《疯狂的石头》作为中小成本国产喜剧的探路石,以600万元博得3000万票房,成为一匹黑马,它的成功带动了一批国产中小成本喜剧的发展”[1]。而2014年,宁浩的中小成本喜剧《心花路放》更加成熟,将喜剧与荒诞相结合,充满了戏谑的成分。当耿浩与店里人大打出手时,漫天的气球和彩屑,两伙人的动作也是用升格镜头进行表现的,将一场暴力事件转化为嬉闹和狂欢。以及最后生硬的“搞基”段落,努力将观众带离悲伤凝重的气氛,也迎合了观众猎奇与趋新性的心理。《泰囧》的喜剧手法是借鉴好莱坞喜剧模式,糅合中国文化,制造喜剧情境。《泰囧》中偷窃偷欢段落,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呈现在银幕上,宝宝以做葱油饼的手法,为高博做了一次SPA,而另一个房间内,徐朗为了偷取高博的护照,误入泰国人妖偷欢的房间,最后结局就是被打得遍体鳞伤。主人公状况百出的喜剧效果,迎合了观众的习惯性观赏心理,符合中国人对“热闹型”美学的审美习惯,也满足了观众自身优越感的心理机制。
二、不同档期的审美心理机制
在中国,每年的“贺岁档”影片云集,此时由于观众受中国传统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欲望旺盛,购买力极强,配合节日的气氛,观众渴望观看娱乐性极强的喜剧片,国产喜剧需求量大,也极易出现扎堆现象。同时,“观众在观看喜剧时,是有自己的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在电影这个小社会中,观众的审美标准不仅局限于自然性尺度,他们为了突出个性和彰显自我在社会中的文化地位,更加注重影片的社会性尺度”。[2]在贺岁档内上映的《泰囧》,是一部高票房和高口碑的公路电影,它以事业和婚姻的选择为开端,以寻找周先生为主线,以泰国这个国家为背景,以高博和徐朗分头寻找为线索,展开线性叙事,以徐朗对宝宝的感情态度变化为重点,在每一次转机中出现误会,在每次误会中又有转机。情节设计一波三折,有涨有跌,充分调动观众的神经。在高度紧张的同时,伴随着夸张动作带来的喜剧性和对白的趣味性,让整部影片充满欢笑与温情。种种元素的运用,十分符合贺岁档的特点,在大团圆的结局中实现主流价值的回归,有欢笑有泪水。《泰囧》在恰当的时机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观众的心理节奏随着影片起起伏伏的同时,利用影片温情搞笑的结局,适应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在国庆档期上映的《心花路放》则以失恋为开端,开启“在路上”猎艳疗伤的旅程,最终获得“阴影也是人生一部分”的人生观念,利用影像形式完成对观众教化需求和人生观念的修正。路上优美的景色以及异域的人文风情,使观众产生移情幻想,观众从主人公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代偿。寻找的旅途不仅满足了观众在银幕上观赏自然美的心理需求,也满足了观众的现代情感诉求。
以《泰囧》和《心花路放》为代表的国产公路电影有意识地将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进行联结,将观众的欣赏趣味和欣赏习惯作为影片创作前提。
三、明星效应的观众认同机制
近些年,受好莱坞大片明星效应影响,中国电影也选择用明星造势,启用明星可以迅速地提高影片的知名度。“追星”潮流的狂热,使许多电影公司意识到:明星就是品牌,是票房的保障。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影的娱乐功能有所增强。为了满足观众的期待,启用大牌明星和话题明星,无疑是影片票房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泰囧》是徐峥第一次执导,但是作为有着多年经验的喜剧演员,他在演员搭配方面十分用心,王宝强、徐峥和黄渤,不仅是知名演员,更重要的是,这三位演员有自己固定的银幕风格。三种不同类型的搭配:徐峥——高端知识型,王宝强——憨厚平民型,黄渤——悲剧小人物型,有着不同造型的三类人物,让他们相遇、碰撞,注定会为观众带来一场好戏。而且宣传过程中,多次提到影片有特别惊喜,这种宣传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增强了影片关注度。而最后的特别惊喜就是大腕明星范冰冰,这让大家有了耳目一新的快感,也说明了明星效应在营销过程中的重要性。正是有了这些明星的宣传和营销,才有了口口相传的好评,也直接催生了《泰囧》的票房黑马现象。
《心花路放》中再次启用黄渤与徐峥冲突碰撞的形式,观众期待中存在观赏“伪屌丝”黄渤与“高情商”徐峥之间较量的欢愉。纵观整部影片,三位主人公的动作设置表现了三种观众的视点。耿浩(黄渤饰)的主要动作是寻找,通过寻找治愈了自己的情感并开始一段新的爱情旅途。这个人物对接了现实中失败的小人物,观众在观看时除了能感到精神优越感外,还能感同身受地同情和理解他。郝义(徐峥)的主要行动是猎艳。在旅途中,一直引导耿浩猎艳,通过他的视点,影片实现了观众(尤其是男性)追求艳遇的欲望想象,人类的本能欲望得以满足。而康小雨(袁泉饰)在影片经历了寻觅爱情的“文艺咖”之旅,她与现实中广大文艺女青年视点相对接。“三个人物、三种视点带来三种认同机制,唤起最大限度的大众认同。”[3]这三种视点的文化意蕴通过三位人气较高的明星完成,不同类型的明星相互碰撞,不仅带来喜剧效果,并且带动了明星粉丝效应,给影片带来了票房。
综上可知,以《泰囧》和《心花路放》为代表的国产公路电影展现了中小成本电影以小博大的巨大商业成功。回溯其成功的因素,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尊重观众审美心理的同时,依然能够坚持自身的文化品格。无论是喜剧情境的设置,还是最佳档期的选择,都是当今时代深入剖析观众观影心理的结果。在对观众学创新思考的同时,注重对于传统观众学理论的应用。明星效应的固定成功模式,是迎合观众期待的最直接的表现。通过对这两部影片在观众学视阈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地市场对此类影片的需求量很大,只要片商能够把握好质量,选择恰当的明星组合和合适的档期,再配合精妙的营销宣传,通过这些形式,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国产公路电影将会以一个更加成熟的姿态存在于中国电影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涛,常志斌.从《泰囧》票房井喷看自媒体营销的巨大潜力[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
[2]章柏青.中国电影受众观察[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189.
[3]姚睿.《心花路放》:公路、喜剧与屌丝叙事[J].电影艺术,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