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互动中“行吧”的隐性否定表达

2022-04-29李毅双

东方娱乐周刊 2022年2期

李毅双

[摘要]本文通过对双方的交际互动分析,当回应者使用“行吧”进行回答时,分析其表达意义和使用目的,论证“行吧”在交际互动中的语义表示为“否定同意”,即针对说话人所提出的建议,回应者并不赞同,语义暗含否定义。但出于使交际会话得以顺利进行的目的,所以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对方的观点立场。回应者使用“行吧”进行回答,既维护了彼此的体面,又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态度,使交际会话可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行吧;隐性否定;交际会话

一、引言

在日常的交际生活中,交际双方在互动时,面对说话人的建议或即将进行的动作行为,回应人选择使用一种委婉、含蓄的肯定方式来表达否定的真实意图,用来表达劝阻、拒绝等否定的含义,既维持了双方的面子,也使得会话得以顺利进行,这样的语言现象被称为“隐性否定”。

隐性否定之所以被称为隐性,原因在于单看回应人的回应语,并不能体悟到其所表达的真实意图。要通过交际过程中的语境与对话的逻辑分析,才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

而在双方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当双方因为一件事持有不同的想法态度时,其中一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时,选择使用“行吧”,这是对另一方观点的让步,同时也间接地表达出自己对于对方观点在实际上是持否定的态度。

例如:

(1)“他们说过要我们跟他们一起去马伦宾比的,就是两周内的事儿。要不要等到那时再说?”哈丽叶默默地坐了一会儿才不情愿地说:“行吧。”(劳伦斯《袋鼠》)

(2) “今天有时间吗?我请你来,我叫车接你过来。”“今天不行。”“明天?”“行吧。”

除去以上情况外,应答语“行吧”还可以表示一种不与对方计较、无可奈何、不满对方等意义,但大多都表现出与自身意愿相反的否定含义。交际互动是交际双方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为了维持交际的顺利进行,在遵守礼貌原则的情况下,回应者在交际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说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采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来完成双方交际。因此,回应者选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不仅是个人主观选择的体现,也是面对说话人所产生的交互主观性。

目前,有关于交际互动中“行吧”一词的研究较少,研究的焦点大多在与“行吧”有着类似功能结构的“好吧”。虽有对两者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但其余相关研究多侧重于对“行了”“得了”“算了”“罢了”等话语进行对比,或将其归整为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X 了”的研究,或研究“行了”“好了”的语用功能。在话语交际互动中,对受具体语境影响的“行吧”关注较少。因此,本文试从交际互动出发,分析作为应答句中“行吧”所表达的隐性否定。语料的主要来源是 CCL 语料库和 BCC 语料库。

二、“行吧”隐性否定的表达与交际会话的维持

本文所研究的“行吧”,在应答话轮中,所处位置基本是话轮之首,率先回答对方所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在预示着说话人真实的主观意愿,表达出与对方观点有差异或不完全相同的观点。一方面,当对方表达出的观点立场不符合回应者的观点或预期,回应者需要表达出这不是自己所预期的回答;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双方的交际情况,且目前的事实难以改变,或者不希望彼此交际会话产生破裂,在回应这种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时,就需要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笔者将这种行为称为“交际会话的维持”。

在交际互动中,说话人选择使用“是吧”“行吧”“好吧”等“吧”字句的目的是将交际的双方共同置于一个相同的态度与观点中,同时也维护双方的交际过程,避免会话的破裂,双方建立起了一种维持交际会话的“同盟”关系,以便于交际互动的顺利进行。

(一)隐性否定的会话应答——“行吧”

当交际过程中,对方的观点是回应者所不赞同的,这时的“行吧”更侧重于一种隐性否定的表达,即回答方虽然不想同意交际互动中另一方的态度或观点,但是对方的表达中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希望对方答应的期盼性,所以回应方会选择使用“行吧”,来表达一种隐性否定。根据语料分析应答句“行吧”的态度倾向时发现,“行吧”虽然是一种隐性否定的表达,但也是在公开表达自己不满的态度。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況:

(1) “不能再便宜点儿吗?”“不行,也不是我带你找人。”“行吧,能换就行。十块。”(人民日报2016年 03月 28日)

(2)……正在讨价还价,迎面一位50多岁的妇女跑过来,对这位女票贩苦着脸说:“行吧,100元就100元,给我一张吧。”

这个是交际互动中典型的讨价还价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双方都希望自己可以说服对方赞同自己的观点,但在其中一方态度坚决时,就需要有另一方进行让步妥协。虽然其中一方以“行吧”对另一方进行回应,但实际上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即使对于对方观点不赞同与否定,但只能接受对方所提出的要求或观点。

(3) “特别妨碍我跟你掏心窝子。”“千万别,我不啦。”“爱听?”“还行吧。”周瑾笑。(王朔《给我顶住》)

在这里使用“还行吧”,是回应者对于当前所处的这个事实状况的一种接受。当回应者对说话人所陈述的事实不赞同,但又不好回绝或难以改变时,选择使用“行吧”表示“勉强地接受现状”,维护双方的交际过程,避免会话破裂。

(4) “那天一起吃晚饭吧,然后聊聊很多话,敞开心扉的,这样行么?”“行吧。”作说道。(村上春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当彼此所处地位不平等时,会话引发者对于自己提出的建议,会希望对方认同,继而向对方发出试探性的询问,若回应者仍选择用“行吧”进行回答,其实表达勉强许可的意思,向对方表达“虽然这个建议我并不赞同,但是与其他相比,就只好选择你的建议了”的含义。

包含隐性否定的“行吧”的交际行为,基本上是一个交际双方不断互动的过程,从一方对于所表达观点的不赞成,再到其中一方的妥协应答,其交际互动是一个相互主观性的融合与构建的过程。从分歧到一致,“行吧”这个回答所蕴含的话语信息都具有否定或勉强答应的特征。

(二)交际会话的维持

在交际会话中,对话双方为了维持会话的稳定,会选择使用“行吧”进行回答,这时的“行吧”主体倾向侧重于顺应意义,即引发句内容并没有强烈的倾向性,而更偏重于对方建议。如果此时的回答者面对对方的建议或暗示,自身对于此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态度和观点,或者是自己的想法难以实现,那么为了维护双方交际会话的稳定,回答者会选择使用“行吧”,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说话人的观点立场。这样的回答,既是对交际互动过程的维持,也保留了对方的面子,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否定的态度,将自己否定的态度有了一个升华,活跃了双方之间的气氛,话题也变得轻松很多。

(1)“探望病人的时间是七点以前,所以……”“来不及的话,明天一早去也行吧。”(渡边淳一《野蒿园》)

(2)……就装着添草没看见。却不料东山问着:“爹!咱那谷子割后,那块地种成豌豆吧?”他看了看东山的脸,脸上带着笑,虽然笑得不自然,他知道儿子是来和解来了,就慢悠悠地说:“行吧,那地就得调调茬。”(李準《不能走那条路》)

在交际互动中,说话人提出提议,回应者面对提议,虽然不满意且暗含否定,但是在目前的局面中这个提议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能选择接受。选择用“行吧”进行回应,表示自己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与对方站在同一立场。

(3)拉拉从货架上取下一盒递给王伟,小声问他:“你看看,你行吗?”王伟把使用说明正过来反过去地读了两遍,点头说:“行吧,应该问题不大。”(《杜拉拉升职记》)

原本回应者对于说话人询问的问题并不清楚且没有心理预期,所以在说话人询问时,回应者选择“行吧”进行回应。这因为说话人自身没有一个确定的想法,虽有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出于谦恭的需要,又要给交际的双方留有一定余地,最终表达的是与说话人达成一致的观点。

(3) W:你瞧瞧你,让你穿秋裤不穿,现在怎么样?又感冒了吧。

L:行吧行吧,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咯!

在会话中,面对说话人的批评劝导,回应者选择使用“行吧”进行回应,主要是用来表示顺应。虽然对于说话人的观点并不是十分赞同,出于委婉的目的,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但更多的是随口附和,带有敷衍色彩。

三、“行吧”的语义形成及语用原因

(一)“否定同意”的语义表示

吕叔湘认为,在“好、行、可以”等词后,加上“吧”这个字,可以表示应答,用在句中停顿处有表让步或左右为难的、犹豫不决的意思。以“可以吧”为例,就可以表达“劝告”“建议”“委婉发问”“谦虚”“假设”“同意”等多种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行吧”的语义。

对于“吧”的界定,其基本性能为“说话者的迟疑”,也可以增强交际互动中的语境关联度。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行吧”的核心功能是“否定同意”,指的是回应者出于某些考虑,用“行吧”这个回答,去接受原本自己所不接受或相反的观点立场,或在整个语义表达上侧重的是“否定”,也可以是“同意”。“行吧”作为回应句,其最后所表达的结果都是同意,但实际上是一种否定。这一般用于回应者为顾及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自身做出的一定让步。

“吧”在语气表达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来自回应人向说话人的妥协,所以“吧”字句更多地出现在双方有意见分歧的场合,这种分歧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与回应人的心理预期有反差。“行吧”是在交际双方进行即时交谈时,说话者提出的观点与回应者不同时,回应者为了维护交际会话的顺利进行,所以会选择接受观点。

儒家文化倡导中庸之道,人与人交往之间讲究以和为贵。“行吧”中所带有的勉强犹豫的语气色彩刚好迎合了交际过程中,“面对对方的观点态度,回应者不赞同,但出于交际而达成一致”的过程。“行吧”的使用,满足了人们对语言生活的需求,即倾向使用具有相对主义意味的词汇或语言手段,这也是“行吧”可以用于表现回应者的妥协和委婉否定态度的主要原因。

(二)语用原因

在交际会话中,为了使交际得以顺利完成,并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交际双方一般都会遵循礼貌原则。但在实际会话中,交际双方的观点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不得不产生冲突。因此需要回应者采取一些合适的措辞进行回应补救,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更改自己的说话语气,在求同存异的交际前提下,和说话人顺利地将交际进行下去。因此,使用“行吧”是出于缓和双方气氛、缓和语气的目的。

此外,语言在交际中产生,自然主要是用于表达。由于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所以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都会不自觉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立场和姿态。尤其是双方在面对特定的事物时,这种个人态度会更加突出,这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说话者常使用“行吧”来凸显暗藏在话语中的多种情感或态度,所以在双方交际出现分歧时,一方会使用“行吧”进行回答,表現出妥协,但妥协中又传达出一定的否定,是一种折中式的礼貌用法。

四、小结与讨论

在双方日常交际互动中,出于维护彼此的尊严,保证双方交际可以顺利进行的目的,交际双方往往会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经济原则、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是交际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在双方交际互动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最小的语言单位来表达出最真实的意图,以达到语言效益的最大化。“行吧”的使用,既能衔接交际双方的前后话语,又可以在维护交际双方面子时,完成个人话语的主观性表达,这恰恰体现了在使用语言时对于经济原则的追求。

在交际会话中,“行吧”这种暗含否定的应答方式,没有完全否定对方的观点,给交际互动的双方留有一定的余地,从而维护了整个交际会话,又可以在回答的这个过程中,暗示说话者自己真实的态度,达到顺利完成会话的目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交际互动中使用“行吧”来表达自己委婉真实的意图。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行吧”在日常生活或网络交际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也渐渐演变出“行嘞”“行呗”等不同形式,而这些新形式的研究也会在今后逐渐充实起来。

【参考文献】

[1]高增霞.从互动角度看“吧”的使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0(03):80-86.

[2]屈承熹,李彬.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及其英译:以"吧"的语篇功能为例[J].外语学刊,2004(06):1-10,112.

[3]孙瑶.隐性否定的语用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王有芬.间接否定答话的策略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04):66-72.

[5]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01):18-24.

[6]吴慧.语气词“行了”的话语功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1):28-29,52.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谢静静.会话互动中的话语标记“好吧”研究[D].安徽大学,2017.

[9]余天琦.会话互动中“好吧”的应答功能研究[J].青年文学家,2020(33):185-186.

[10]张璐璐.“行了”的多角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3.

[11]赵珊榕.“行吧”非预期回应的语用功能[J].青年文家家,2020(33):189-190.

[12]朱军.“行了”的语用否定功能[J].汉语学习,2016(03):64-73.